rongqiaoh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ngqiaohe

博文

HHQ老师:我一口气读完了《秭鳺》---纪念“5.12”地震七周年

已有 2007 次阅读 2015-5-11 08:46 |个人分类:诗歌|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纪念, 七周年, 秭鳺


He Hui-Qiu老师:我一口气读完了秭鳺

---纪念“5.12”地震七周年

 

秭鳺第二版由第一版的二十章,扩展到了二十五章。原本想一章一章地慢慢看秭鳺,可是,当我手捧秭鳺一书时,却抑制不住阅读的欲望,一口气读完了这本“诗小说”,在热泪盈眶的同时,心中无限感慨!

    首先,秭鳺十分独特,采用现代诗体,描写了“5.12”地震中的一段动人的故事。我这几年读了一些书,但读罢秭鳺有一种久违的感觉。现在不少的作品,其中情节真实性不是太强,以至于有一种“造作”的感觉。而秭鳺则截然不同,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的内心变化都在情理之中。有些情节,显然是只有深入地震灾区,不可能在电脑面前编造出来。作者亲临地震现场,也亲身经历了“5.12”地震。其中有几章,就是作者自己或其家人在“5.12”地震中的亲身感受。而且,作者三十多年前,还在地震灾区当过知青,对龙门山地区的地理特点、动物植被、风土人情、乡土文化都很熟悉。这些经历,都为他们表达秭鳺主题,增添了素材、感情、力量。这也许就是秭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质所在吧。

   其次,通过阅读秭鳺,使我改变了对现代诗体的看法。我喜欢格律诗,认为格律诗更有诗歌的韵味。但是,读了秭鳺之后,其中的人和事,现代诗字字句句如此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同时秭鳺是那样的耐读,某些段落可以成为典范。可谓秭鳺在写作上,是对现代诗歌的一种推动和突破。

    再次,“古贵阳”的叫声,使秭鳺的整个故事,有了立体感和空间感。“古贵阳”的叫声出现在书的不同页码上,使读者有对其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文章的开篇和结尾都能够听到(读到)“古贵阳”的歌唱,但读者的感受可谓完不同。开篇“古贵阳”的叫声,多么动听,多么优美;而在结尾,同样的“故贵阳”叫声,是多么让人忧伤、叹惋!

    还有,全书不同人物,均采用了第一人称“我”来描述,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自我感受更强,使读者有了一次亲身经历在地震中“逃亡自救”的过程。让读者感受了一次,“我”的磨难和“自我死亡”。只要回想起书中的一些情节,泪涌眼眶自然就会发生。

   作者自称秭鳺是“诗小说”,虽然在文体分类上,尚未见到过所谓的“诗小说”,但作者用诗体的形式表达故事、人物、心理活动、情节的变换等,都十分成功。其实,诗歌、散文、小说等都不应该有所谓的死守、固定、不可改变的框框。

    另外,格律诗有其韵味和美感,写好一首格律诗,实在不易。然而,秭鳺让我感受到现代诗歌的力量,是一种突破格式的内心冲动,把想要诉说的人和事尽可能地,不受限制地表达出来。

    最后,秭鳺在写作上不拘一格,当然,作者为了追求真实,个别地方有些过于强调写实,而有给予读者想象空间相对较少的感觉。然而,这些都丝毫不影响秭鳺作为优秀作品的特质。正如作者所说,“诗心高于诗艺”。这可能是秭鳺诗心,震撼读者的缘由之一吧。

 

He Hui-Qiu

乙未年三月于成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868-889254.html

上一篇:津坤小龙女:再读《秭鳺》---纪念“5.12”地震七周年
下一篇:生命高于一切
收藏 IP: 218.241.213.*| 热度|

2 李颖业 张忆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