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OLONG 蒲公英的世界

博文

晒晒®我博士论文里对导师的致谢

已有 8396 次阅读 2013-5-29 09: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两天看到林中祥教授晒晒我大学毕业后的‘科研条件’上了头条, 有些眼热也想顺风摸摸编辑mm的心思, 能不能给俺博取点眼球, 整点儿点击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真实的想法是利用科学网博客平台来给未来自己要招的博士生介绍一下我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因为很快就要回西北农林了, 明年要招博士生, 让有兴趣加入我的团队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才俊对我多份了解


言归正转,一本博士论文的完成, 凝聚着博士生本人的心血, 同时也毫无疑问地有导师的功劳、同事和家庭成员的帮助因此,看一看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确实是件有意思的事


有人说博士生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不就是吹捧嘛, 还能有啥? 其实我并不这样看,当然最重要的部分是从简略赞扬或者说吹捧话语中,反映出博士生对导师真正意义上指点的认可。虽然有时看起来到了肉麻的地步,字里行间还是能体会出来一些东西的


籍此,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给那些联系海外博士导师的小同学,您不妨在联系某个导师的时候,如果能把该导师培养的博士生的博士论文找来看看,认真研究一下博士生对导师的致谢部分的措辞至少芬兰是如此,博士论文答辩通过以后, 论文电子版就向全世界公开了,我估计其他发达国家也多少类同吧如果不是,有请博主们纠正!


我自己从博士生走过来,现在也带博士生和指导博士后,准备回去的身份也是博士生导师是个导师,甭管张三还是李四,都想招到合适的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哪个学生又不想跟一个合适自己的导师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 晒一下自己那本2007年公开出版的博士论文中的致谢部分, 对于我回到西北农林后寻找合适的博士生来说,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致谢的写法风格因人而异, 但既然是致谢, 肯定都是赞扬的话语而怎么个赞扬法, 如何让对方觉得到位而不失分寸变成走眼了吹捧,应该说还是满有讲究的


对我了解比较多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本人对我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是心存感激的那么我感激他什么? 


除了一句通常都使用的老调感谢他对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上的指导之外, 我在致谢中特别强调了感激他提供给我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也说得相当地明白, 感激他支持我酝酿和实施自己在研究中的各种具体想法, 也就是说, 我在他的试验室里自己想怎么整就怎么整,但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会帮我一起想想办法而不是完全撒手不管对此, 我觉得受益匪浅,当然也想用类似的方法来栽培我自己的博士生 


大彬同学谈及他和导师相处时老是让小导师难受, 我以前也有一位小导师, 但我们更多程度上是合作因为他的专业背景是化学, 我则是生物学, 这种互补使得我们双方都受益所以我在致谢时说到没有小导师的积极参与, 俺这本博士论文也没有现在能读出来的味道


博士生的培养有一个松散的团队, 如何在松散中从他人身上获得帮助, 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是必修课在研究所攻读博士这一点可能要相对于大学而言稍微好一点, 因为这一松散团队相对比较集中以我现有的理解, 一个研究小组不可能在开拓一个有创新价值的课题上拥有各种现存的技术手段, 肯定需要寻求建立新的方式方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博士生如何在导师的指导下和相关的人建立合作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话题了,见仁见智


我2007年的博士论文全文电子版(不含正式文字版中所列出的几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内)的连接https://helda.helsinki.fi/bitstream/handle/10138/22429/novelmol.pdf?sequence=1我的意思不是说要您去读我的博士论文,那已经过去几年的事情了, 我现在的研究思路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 但可以作为一个可以查证的材料而已我把其中对导师有关的致谢部分附录在此


With a deep sense of gratitude,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supervisor Professor Tapio Palva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in his lab. His scientific guidance throughout the period of my PhD study is greatly acknowledged. I am especially grateful for the freedom he has allowed and support me to develop my own ideas. People are lucky if they have one brilliant supervisor in their work and I have been extremely lucky to have two. I am also grateful to my second advisor Dr. Günter Brader. The thesis work could not have been so interesting without your vital involvement.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5582-694541.html

上一篇:大嘴又带刺儿的科学网“混混”
下一篇:无言地离开
收藏 IP: 81.17.193.*| 热度|

12 郑环泉 陈冬生 张亮生 张忆文 陆俊茜 戴德昌 徐大彬 林中祥 金小伟 李天成 李土荣 zhoulangxiuc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