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lon201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valon2013

博文

科学发现的过程当然包涵非理性因素

已有 3505 次阅读 2013-4-10 21: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哲学

前几日和郑小康同学探讨历史上的归纳主义学派之间的PK,俺提醒他归纳主义并没有被驳倒,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波普尔的否证主义就是归纳主义下的一个蛋,因为他跳不出归纳的陷阱,我们到今天也没有跳出来。郑小康同学可能没做过研究,玩两天科研你就明白了。下面来详细说明。


波普尔在批判归纳原理的时候,认为科学的发现即知识的成产过程与经验的心理学关系密切,与科学知识的逻辑分析是无关的。波普尔认为:每一个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素”。而且爱因斯坦也说过类似的话:“探求高度普遍性的定律……从这些定律出发,用纯粹的演绎就能从这些定律获得世界的图景。达到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通路,只有通过基于对经验对象的智力爱好的直觉,才能达到这些定律”。在此波普尔为了强调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与逻辑分析对立起来,并且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观点。


可一般情况下,在科学发现的阶段,心理的作用固然大,但最后还是要回到逻辑分析的。


例如,被誉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用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提出来的。2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一些奇数都分别等于三个素数之和。

  17=3+3+11

  41=11+13+17

  77=7+17+53

  461=5+7+449

哥德巴赫并没有把所有奇数都列举出来(事实上也不可能),只是从少数例子出发就提出了一个猜想:所有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分解为三个素数之和.他把这个猜想告诉了数学家欧拉。欧拉肯定了他的猜想,并补充提出猜想: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分解为两个素数之和。例如:

  10=5+5

  14=7+7

  18=9+9

  462=5+457

前一个命题可以从这个命题得到证明,这两个命题后来合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民间的许多谚语,如"瑞雪兆丰年","础润而雨,月晕而风","鸟低飞,披蓑衣"等,都是根据生活中多次重复的事例,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概括出来的。其实很多科学发现看似是从偶然的猜想提出来的,实际上还是提出者得益于前期的科学理论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理论都是经过归纳和演绎检验的。从科学哲学角度,科学发现的过程是逻辑过程和非逻辑过程的统一。因为,科学发现的最终结果体现在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任何科学理论的发展都是连续和非连续的统一,体现在新旧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新理论对旧理论的突破和超越。


从思维的角度讲,保持某一科学理论体系的连续性依靠的是逻辑推理或逻辑思维,非连续性依靠的是非逻辑推理或思维对该理论的超越,即创造。科学发现是实现理论飞跃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科学发现过程的研究若完全靠逻辑来解释自然有失偏颇,因为它没有看到非逻辑的一面。当然,亦不能因此而否定科学发现的逻辑过程。同样,科学发现的纯粹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更侧重于研究科学发现的非逻辑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会否定科学发现的逻辑过程,这样的话,当考察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过程时将会百思不得其解。爱因斯坦曾指出,从经验事实到定律或理论没有“逻辑通道”。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科学发现不是一个纯逻缉的或数学的运算过程,科学发现是一个包括着思想跳跃的创造性过程。


科学发现的过程当然包括非理性、非逻辑的因素,但逻辑因素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2208-678999.html

上一篇:科学精神
下一篇:公民的钱不是养废物的
收藏 IP: 110.103.42.*| 热度|

5 郑小康 鲍得海 徐晓 曾新林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