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是核心技术吗?

已有 5331 次阅读 2014-8-24 08: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吸附, 技术推广, 油水分离, 含油废水, 乳化油

最近,参加了一位真正回国创业的千人创办企业的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会在院士主持下给予了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很好评价。看了成果的技术介绍资料,及听了研究报告与测试结果说明,这项科研成果真的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个成果是利用无机材料,对材料的微细孔径及表面积进行精确控制,材料表面化学性质进行改性,来制造新型吸附材料,制得的产品有些具有极强的吸油能力,有些能脱除废水中重金属等。特别是吸油能力,它的吸附容量高达150mg/g,经其吸附处理后,废水中油的浓度可以低于1mg/L;更神奇的是:该材料可以再生,经加热再生,它吸附的油可以释放出来,并能回收利用吸附的油,且再生后的吸附材料又能继续吸附废水中的油,吸附容量几乎不变。

我的直感这是一项非常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处理含微量乳化油的废水,我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几年前,为了解决海上油田从海底的地层中抽取的原油,其原油往往含水高达90%,这些含水原油,经钻井采油平台油水分离后,水仍排回大海。为了防止排海的废水污染海洋环境,外排废水中的油含量标准也在不断下降。从感观上讲,外排的水,不能含有油花,不能在空中,看到明显的漂油带。我们教研室,一直研究絮凝剂,在含油水的油水分离中,残留的少量油,往往是乳化油,它在水中的含量有时只有30-50 mg/L左右,这些乳化油胶体,一般带有阴离子胶体性质,只要使用含有阳离子的絮凝剂,往往起到吸附电中和,压缩其胶体的双电层等作用,而使这些乳化油胶体脱稳,在下一步的物理分离过程,脱除这些微量的油。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开发的强阳离子絮凝剂。在小试时,我坐直升飞机飞到海上的钻井平台,并在平台上呆了差不多一周,实验取得很好的效果,但生产性应用实践时,存在药剂投加量范围窄,产生含油污泥等问题,后来平台没有采用我们的技术。有一位与海上油田打交道的朋友,后来告诉我,他们目前供应一种分散剂给有油水分离工艺的钻井平台,最终微量的油,为了保证在海面不产生油花,通过投加分散剂的形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虽然以做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为主,若有好的环保技术,我们也愿意帮助推广,这是既能得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也能获得经济收益的好事。看到这种吸油吸附剂效果这么好,且平台上也有蒸汽可以用于吸附剂的再生,我就立即想到将这个技术,应用于海上油田的最终少量乳化油的脱除处理,这绝对是一个好方法,它是真正地解决了微量乳化油的污染问题,且处理后出水的含油标准,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海上含油废水的排放标准,更重要的是,该技术还能回收废水中微量的乳化油,且不产生含油污泥,它是真正能替代现在使用的乳化剂分散法的更环保,更低碳,更有效的处理方法。

我很快就打电话给以前做相关海上油田服务的朋友,他仍在做相应的产品及技术服务。我就跟他介绍了这个比较好的油品吸附剂,并重点介绍它与目前大部分含油废水处理吸附用的核桃壳或活性炭不同,一是吸附容量大,能吸附微量的乳化油,处理出水质量高,二是它可以热再生,再生后,吸附容量差不多能完全恢复。他听了后,很长时间没有回话,后来讲,好久不见了,一起吃个饭,慢慢聊。这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我想一想,技术的推广,不只是好技术这一定好推广,在技术推广的背后,还有利益及利益链的问题。这家公司,他们通过卖分散剂给油田,已有稳定的公司正常收入,若采用了这个新技术,这个分散剂的收入就没有了。即使通过他们提供了这个可以再生的乳化油吸附处理系统给海上钻井平台,这也只是一锤子买卖的问题。若这套乳化油吸附处理装置报价太低,显然公司会因为这个新技术而自砸了自己的饭碗。若这套装置的报价太高,往往油田也不愿意一下子投那么多钱来建这个装置,反正现有的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减少系统变革的风险。另外,这套新装置的处理效果怎样,油田方面的负责人心中也没有底,新技术没有示范工程,若投入了不少钱,又没有达到应有的处理效果,那不自找麻烦?

新技术的推广,有时还真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它好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可能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来推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821837.html

上一篇:三年能形成千亿产值的环保科技公司,你信吗?
下一篇:不值得为单位承担环境违法的风险
收藏 IP: 112.90.239.*| 热度|

25 吕喆 叶春浓 林中祥 陈楷翰 刘庆彬 孙学军 文克玲 赵美娣 徐军 苏力宏 彭真明 刘智颖 张骥 肖小敏 蔡正才 曹建军 赵序茅 宋泽阳 简磊 赵凤光 wgq3867 bridgeneer yunmu ljxm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