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Q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QY

博文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连载之十四)

已有 2144 次阅读 2014-3-17 09:2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老师, 幼儿园, 孩子, 成长, 父母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

 

第十四节

 

前面说过,“科学与技术”简称“科技”,前者是指物质世界间的客观规律,后者是指科学在物质世界里的客观表现及具体应用,或许可以这么说,“科技”就是“物质”,只是,这里的“物质”更多是指那些“与人相区别而没有任何自我精神、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个体”,即使是当“科技”拓展到“人之生命”领域,更多也还是局限在“物质意义上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也就不难明白,当今的“科技研究”更多是指区别于“人文研究”纯粹意义上的“物质研究”。于是,也就有了人们习惯提及的“人文关怀”和“科技创新”表述上的差别。

 

“人文关怀”,或许是指“通过人类自己创造的某种文艺方式,诸如文学、艺术等,去表达对其他个体(包括一切物质)的无私关爱与怀念,以最终唤起人类心灵深处原本具有的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所寄存的快乐与幸福”,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心中善与爱的体验和传递”。“科技创新”,或许是指“通过人类自己接受的某种逻辑方式,诸如推导、归纳等,去表达对其他个体(包括一切物质)的创新认知及拓展,以最终激起人类大脑内部原本潜在的对新知、新见和新识所寄予的好奇与思考”,简而言之,就是“人类脑中知与智的积累和开发”。

 

可见,“人文关怀”之关键在“心”,就是说,人类心里或许早已懂得“善恶有分、爱恨有别、美丑有异”,于是乎,心里就一直期待“弃恶从善,忘恨留爱,避丑扬美”,最终呢,总是希望“离苦得乐、去难得福”。“科技创新”之关键在“脑”,就是说,人类脑中或许早已知晓“真假有分、对错有别、正误有异”,于是乎,脑中就一直期盼“辨假求真、知错存对、识误保正”,最终呢,总是企求“真知真见、正识正智”。或许,“人文关怀”之初更要发于“心”,暂且可先不用“脑”;“科技创新”之初则更要发于“脑”,暂且也可先不用“心”。

 

人文关怀”常发于“善心爱心美心”,即使一时“假用脑、用错脑、误用脑”,但日久可见人心,最终仍能“离苦得乐、去难得福”;当然,若加以配合“真用脑、用对脑、正用脑”,就更易“离苦得乐、去难得福”了。“科技创新”常发于“真脑对脑正脑”,但若一时“用恶心、用恨心、用丑心”,路遥不得马力,终难完全做到“真知真见、正识正智”;当然,若加以配合“用善心、用爱心、用美心”,则更易获得“真知真见、正识正智”了。“人文关怀”之初若先发于“脑”,结果就易“偏心”;“科技创新”之初若先发于“心”,结果则易“伤脑”。

 

以此类推,“人文教育及学习思维”在于先“用心,且更多要用“善心爱心美心”,同时少用或不用“恶心恨心丑心”,这就是所谓的“人文方式”。“科技教育及学习思维”在于先“用脑”,且更多要用“真脑对脑正脑”,同时少用或不用“假脑错脑误脑”,这就是所谓的“科技方式”。若将“人文方式”直接挪用为“科技方式”,即将需要先“用脑”认真思考的事变成了先“用心”简单衡量,结果就常会因人类一时的“恶心恨心丑心”,进而导致科技创新“难真难对难正”了。“脑”重在“对物求真”,或许最初时,并无需“心”去作“善恶”之分。

 

(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7766-776673.html

上一篇: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连载之十三)
下一篇: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连载之十六)
收藏 IP: 223.72.182.*|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