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清明节假期,读书写作有感 精选

已有 7839 次阅读 2024-4-6 17:00 |个人分类:开卷有益|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微信图片_20240406170148.jpg

清明节假期。

我有一边用汽车的音箱放着非虚构写作网课,一边开车到浦东去看看。

我有把车子开到商厦的地下车库送洗车辆,接着到商厦的茶馆包厢里面看报纸、用微信联络工作。

我有带着妻女到妻子的娘家、去鲁迅公园,也有到学校授课。

我有把车子送到4S店做保养,也有看书、写博客。

可以说,这个假期过得还行——没有大吃大喝,而是做了一些“放在平时也消耗时间的事情”,比如送洗车辆、做汽车保养、走亲戚、去公园。同时,我也到办公室、教室做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

(一)

d0c8a786c9177f3e6709a08c4a972cc79f3df9dcf8a0 (2).jpeg

清明节假期,我有个“小确幸”是读到了科学网博主徐芳的《走好学术路:科研萌新的自我修养》。一个个人原因,是我对科学网博主出书比较感兴趣。我想了解:科学网博主出的是怎样的书?这些书有什么内容?这些书由哪些出版社出版?我一直认为,很多科学网博主在网上留下了有价值的文字,值得汇编成书。

眼下的这本书174页,8.5万字,分为“开启学术之路”“方法与工具”“论文写作”“论文发表”“研究生的生活是怎样的”“经验分享”共六部分,每一部分有十多篇或者几篇不是很长的文章。

这些文章属于tips(贴士)型文章,即讲的是“如何做”的经验,并指出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给出一条条的tips,每一条tip的前面有一个实心圆,在每一条tip的后面有进一步的解释或者拓展。通篇读下来,我感到文章思路清晰、简洁易懂。

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文风,文风是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的东西。这本书比较纯粹,不涉及具体的时代背景,基本不涉及具体的人和事、院系,作者讨论的是一个纯粹的体系,一个简化的体系。读者可以看到,作者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务实的人,而不是一个张扬的人。他不会酣畅淋漓地透露自己“另类”的思想与理念,而是从研究生以及导师的双重视角,告诉读者读研的一些必备技能。

有些篇目归纳了作者原汁原味的经验,比如《研究生必看:学位论文初稿提交给导师前的十大注意事项》《研究生迷茫的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像这样的文章不是特别适合发表在《中国研究生》杂志,因为篇幅比较短,而且文章多tips,少形象化的例子。这样的文章应该也不适合发表在以科研工作者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中国科学报》。这样的文章,特别适合发表在以研究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微信公众号和个人博客。把这些“零打碎敲”的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好,并适当扩充,就形成了一本能够让读者“快读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小册子。

(二)

说完了徐芳博主的新书,我来说说自己的一些别的所思所想。

微信图片_20240406165338.jpg

假期,我写了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这篇文章原本被我放在电脑里一个叫作“文汇报”的文件夹,本想着能够随着自己的思绪写下来,向《文汇报》发起冲锋。但是花少量时间写出后,感到写得远远没有达到在《文汇报》“文汇教育”栏目发表的水准,就爽快地发在科学网博客。

要写出能够在《文汇报》发表的文章,需要有特别的经历、特别的素材、特别的灵感。比如说,一个在985高校任职的教师,当他有一天放弃行政工作,甚至教职也不要的时候,也许更够写出“轰动一时”的文章。如果只是泛泛而谈一些现象或者术语(比如“大学行政化”“内卷”)而不给出鲜活的、具体的、甚至辛辣的例子,那么这样的文章很难成为能够发表在《文汇报》的好文章。

灵感也很重要。散文作家庞余亮在散文写作网课中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篇好散文。他还说,写作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魔鬼光鲜时刻”,即灵感像泉水一样涌出来。

写一般的博文,只要没有别的事情的干扰,我坐在电脑前很快就会有一般的思路或者小的灵感。但要写出好的文章(比如能在《文汇报》发表的文章),需要“大的灵感”。

灵感出现在自己遇到挫折、不吐不快的时候。

灵感出现在自己在商厦、咖啡厅听到一句歌词的时候。

灵感出现在我妻子听了我的写作构思,给出一句评论的时候。

灵感出现在同事给我说什么事的时候。

不过,光有灵感也没有用。有时候,同事给我说了什么事,但又补了一句“别把我的事写到文章里”。

微信图片_20240406165745.jpg

而且,很多时候,学界往往会有一些常见的话题。你也写,我也写,写来写去,就写滥了;提起笔,往往会觉得没有什么好写,写了也达不到报刊发表的水准。

最关键的是,知识分子往往需要“慢工出细活”,无论在科研上,还是写报刊文章。如果自己被很多琐碎的事情缠绕,手机微信一刻不停地响,还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不能及时做完,就很难有雅兴静下心来写出好的通俗文章。

要写出好的通俗文章,既需要“在场”(在象牙塔里面),又需要“疏离”(跳出象牙塔)。

要写出好的通俗文章,需要对“上下文”有很好的把握。你可以去采访别人,听听别人的故事和观点;你可以带着文稿,到报社找编辑记者,听听他们的看法;你可以把文章给你的配偶看看,听听配偶的“抨击”。

要写出好的通俗文章,还需要补充很多写作方面的养料。看看谢有顺关于文学创作的书,看看余华的散文集,看看路遥关于小说创作的书。看看中外名家的书,知道各种作者的名字(加西亚×马尔克斯、杜鲁门×卡波特、索尔×贝娄等等),知道各个非虚构报道名篇。在现代社会,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当自己能够顺畅地读懂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人物》的文章,那么通俗写作水平有可能还会有提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28449.html

上一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下一篇:如何在报刊发表科教方面的通俗文章
收藏 IP: 114.86.122.*| 热度|

15 郑永军 徐芳 马臻 王从彦 吕秀齐 郭战胜 张俊鹏 刘立 褚海亮 孙颉 孙南屏 王启云 姚伟 夏向阳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