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关于期刊理事会的一点思考

已有 5832 次阅读 2009-10-12 11:32 |个人分类:编辑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广告, 发展, 期刊, 学术, 理事

【参加征文】
今天又接到一家期刊邀请我,不!是邀请我的单位加入其理事会。近两年接到这样的邀请已经是第三个了。关于期刊理事会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和观望,包括我的期刊要不要成立相应的理事会?今天借再次被邀请之际,将我的一些思考和疑问写出来,与同行讨论讨论。
为什么要成立理事会?理事为什么愿意加入理事会?可能必须回答清楚这两个问题!
理事会,是一种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按着社团管理办法的规定:理事会是社会团体除会员代表大会以外的最高权力机构。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社会成员,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自愿组织起来,并在团体中享有相应的权力、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团体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而这种地位和影响,是需要得到全体会员的认可——选举产生的。如代表大会选举理事,理事选举常务理事和理事长等。如果当选理事、常务理事或理事长,体现的是会员在团体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当选后享有更多的权力,也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包括可以缴纳更多的会费。但是,是当选以后才享有权力、承担义务,而不是承担了义务就可以享有权力。当然,理事会也不一定必须选举,也可以推荐或遴选,或者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审查认可后而具备资格。无论如何,都是先具有资格,才能享有权力和承担相应的义务,而不是反过来。否则就有“卖官买官”之嫌。
期刊成立理事会,学校好像也有类似的举措。理论上来讲,是邀请具有共同爱好和利益的相关方面,利用相应的平台来维护或研讨共同关心的问题。校友,关心母校的发展,所以可以组成学校发展理事会,给关心学校发展的校友来参入学校的发展。那么,谁关心期刊的发展,当然是作者、读者。那么,作者和读者为什么愿意在你的期刊上花费时间和金钱,而不是其他期刊,来帮助你的期刊发展呢?如果是花点时间和精力,提提建议、审审稿件、探讨探讨问题,是比较可行的。而如果需要付出金钱的代价,那就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驱动。当然,一般的设计者都有考虑:扩大理事在行业里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扩大,一般是以“理事”的头衔和赠送的广告来实现的。
理事的头衔是否可以扩大理事的影响?如果说以学术或行业影响为标准遴选出的、不用交费的“编委”可以扩大行业内影响的话,而缴费获得的理事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以广告来扩大影响,那么花钱做广告难吗?或者说期刊广告版面紧缺吗。更何况,赠送的广告与理事缴纳的会费相比,远远高于同类商业广告的费用。甚至我们的期刊根本就拉不来广告,那么这样的广告版面也就如同商家以挤压商品做赠品一样。
想想,我们还能为理事做什么?优先获取信息资料,那么这些信息和资料是否是其他人获得不到或需要花费高额的费用?换句话说,我们是否享有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参加“高层论坛”,我们的论坛有没有吸引力,是不是封闭的。
谈到这里,我想起国外的社会团体经常利用会员资源和团体的影响力,举办一些“高水平”的讲座和培训。这不仅成为团体的财政来源,也是为会员提供的一种服务。所以要以此为卖点,需要我们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除此之外,期刊的看家本事就是“优先发表论文”,国外学会主办的期刊也有实行会员制的,会员享有优先发表权。这里边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国内:有水平的研究者不愁文章发表不出来,而发表文章困难的往往研究的不深。这样,就会产生了一种“嫌疑”——花钱发表文章——花钱发表文章的现象,已经被炒作的沸沸扬扬,名声不佳。尽管期刊是再三声明是“三审原则下的优先权”,那么也不得不让人理解为“关系稿”——理事关系。何况,我就听到过某期刊的理事送来的文章,理直气壮地要求发表,否则就会感觉划不来。
我思考下来,根本的问题还是做事。作为期刊,无论是将期刊品牌做好还是将其他活动办好,无所谓理事不理事,同样可以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果在需要的情况下,组建理事,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稳定自己的核心作者或读者只是辅助手段,以理事会作为创收的目的很难站得住脚。作为个人或者单位,是否申请成为理事,重要的也要看扩大影响的正面程度,而换来的优先发文权应该是次要的,否则只能是自己关起门来“洋洋得意”,就如同有的人花钱入“世界名人录”一样。
当然,理事制度是期刊改革的一种尝试,并且也解决了不少期刊的经营困难。社会之广大,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不能一概强求。我的想法也只能代表我自己的思考。我要不要加入理事会,或者我的期刊如何成立理事会,还需要继续思考——寻找一个建立在稳固基础之上的联系,努力实现双赢的结果。欢迎你帮我出出主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721-261789.html

上一篇:转]诺贝尔奖的补充:邵逸夫奖
下一篇:费解的“国际期刊”
收藏 IP: .*| 热度|

1 赵星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