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JW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POJWG 主要研究方向:碳素纤维的水质净化、水净化生物链、污泥处理技术及石棉处理技术

博文

水环境对策概论-第一章2-1 精选

已有 4464 次阅读 2012-4-25 09:50 |个人分类:研究著作|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考虑到保护河川、湖沼、蓄水池的水质环境时,以达到环境标准、玩水、保护景观等提高亲水性;保护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确保疏水水质等为目的,总结了各个相关的主要项目,具体如下:
 
2-1 关于水指标  
(1)有机物质污染指标
 1)BOD
  BOD生物需氧量,既表示生物可能分解的有机物量的指标,又是公定法对污水添加需氧微生物,以20℃的水温用5天的时间进行培养微生物,所显示消耗的氧气量。水中的氧气本质上溶解度很低,当水温是20℃的场合,因为纯净水的氧饱和浓度只有8.84㎎/l,如果氧被消耗了,将会产生厌氧条件。
   消耗水体中的溶存氧的物质是,利用需氧细菌分解有机物、通过硝化菌硝化的有氨性氮、亚硝酸性氮、亚硝酸根离子、硫化物、铁等的还原性无机物。但是,其中利用亚硝酸根离子进行化学消耗氧量,作为瞬间的需氧量,要和BOD区别开。
 2)COD
   COD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氧化剂将水中的有机物,强制的进行氧化分解,通过测量氧化剂的量,来衡量被消耗的氧量,用于分析的化学氧化剂,有CODMn 、CODCr的指标。CODMn所表示的是;高锰酸钾(KMnO4)、CODCr 根据重铬酸钾(K2Cr2O7)的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时所消耗的需氧量。在日本一般采用的是CODMn,而国外往往采用的是CODCr 。因为CODCr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所以一般显示很高的值,近年来,在现场可以直接测定的被称为”简易水质测定器”的方法,作为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法,得到广泛使用。
 3)SS
  SS是水中悬浮的、直径2㎜以下的、不溶解性物质,它的由来是从污水、工厂排水等人为的污染物质和农作地的污染物质、以及自然粘土矿物的微粒子等而构成的。另外,也包含来自动植物浮游生物等残骸的有机物和沉淀物。在环境标准中称为悬浮固体。
 4)VSS
  挥发性悬浮固体表示水体中的SS含有机物的含有量相对于SS的百分比。成为水中的全部有机物量和微生物量的目标,作为用于推定藻类的发生量和底质中的有机物量(起因于藻类的死骸)的指标。
 5)透明度
  透明度表示的是水体透明度是指光透入水中深浅的程度,用透视度计来进行测定。一般的透视度计是30、50、100㎝的透明玻璃管,管底带有水样的放出口,每5~10㎜带有刻度。让水样通过透视度计底部的标识板二重线之后,透视度用数字显示其数值,便可测定水样的洁净度。
(2)富营养化指标
 1)氮化合物
  在水体中的氮形态有;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存在4种形态。这些总量以总氮T-N来表示。图1-1表示对于水体中含有的氮形态进行的分类。
               图 1-1 水中的氮形态
 
虽然大部分的藻类一般使用,硝酸离子(NO3-)、亚硝酸离子(NO2-)、氨离子(NH4+)等的任何一个作为氮源,但是,与硝酸离子相比起来也比较喜欢使用氨离子。 
 2)磷化合物
  水体中的磷,根据物理和化学的性质和状态上来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态,但是作为水质指标有,磷酸离子和总磷T-P。磷酸离子可以划分为,以更多的可溶性离子存在的和粘合或吸着在悬浮成分上的。这些溶解的有机物含有的磷和包括悬浮成分含有的物质,对水体中含有全部的磷进行完全分解测定全体的量称为总磷。
              图1-2 磷化合物的分类
 
磷酸离子(PO43- )对于藻类来说,是唯一重要的无机磷源;有机性的磷是大多数种类的藻类都可以利用。
 3)叶绿素a
  叶绿素a既是植物的叶绿素的主要成分,又是藻类数量的指标,在封闭水域的情况下,作为只要指标而进行测定。作为叶绿素的成分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因为根据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种类,有所不同的构成,因此,可以对3种类进行个别分析。全部的藻类都含有叶绿素a、含有叶绿素b的是绿藻类、含有叶绿素c的是硅藻、鞭毛藻。一般情况下,作为衡量植物性浮游生物的指标,往往只测定叶绿素a。
 4)pH
  由于富营养化等原因,植物浮游生物的增殖变得活泼化,通过光合成作用,既导致急剧的增加水体中的碳酸根离子(CO32-),又上升pH的值,结果有可能增加到pH12。没有受到富营养化的淡水域的pH值是弱酸性的,根据pH值可以估计一定程度上的富营养化程度以及植物浮游生物的量。
(3)富营养化障碍指标
 1)异臭味物质 2-MIB(2-Methylisoborneol)、、地霉素(Geosmin)
  是从某种蓝藻类和放线菌的代谢产物而引起的像墨汁一样的霉臭味,尚未证实有鱼毒性。除去2-甲基异茨醇(2-MIB)的话,需要用活性炭、臭氧、生物处理等方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0803-563344.html

上一篇:水环境对策概论-第一章1-5
下一篇:水环境对策概论-第一章3-1
收藏 IP: 121.114.9.*| 热度|

9 袁贤讯 唐常杰 张彦斌 强涛 林树海 杨正瓴 钱磊 crossludo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