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煽情的六月

已有 6174 次阅读 2012-6-22 20:33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作为一个读书教书过了大半辈子的人,见证了每年六月的许许多多最为热闹时刻,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毕业时各种各样的“煽情”。我这儿的“煽情”词汇绝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贬义词,在很多时候和场合,“煽情”是一个充满激情和人情味的褒义词。

我的小学和中学毕业时的场景已经记不得太清楚了。那时至少没有像样的毕业典礼,即使高中毕业似乎也没有举行什么毕业仪式。只记得当年在市里参加完高考,回到家里立即到地里帮助父亲割稻子。至今清楚记得那天太阳当头照,热的很是难忍。不过高中期间经常帮父母亲干活,尤其是每个周末回来帮助家里干“自留地”(当时所有土地归集体,分给每家一点点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种植的土地)的活,所以比较习惯。直到一天,首先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同学来家告诉我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我们俩在北京玩得最好),我才感到以后可能一辈子不会与庄稼打交道。

我们是于1970年在江西弋阳实习一年后,在当地进行毕业分配。我们派人到北京将所有行李寄到弋阳。同学们多数是先回家里,然后各自从家里到单位报到。记得当时只有1969届一个班(他们本应该1969年毕业,后因文革整整推迟了一年和我们一起毕业)和我们班在弋阳就地分配。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记忆中好像只开了个毕业晚会,一位冯姓同学唱歌剧杨白劳的一段赢得大家热烈掌声。那时火车少,加上同学家里分属10多个省份。分别时,最后离开的同学在小小的弋阳火车站要眼含热泪送走一批批同学,最多的“煽情话”就是以后一定要多联系啊。毕业后,大家工作繁忙,直到毕业22年后的1992年,乘学校建校40年校庆之际,部分同学开始聚会。此后,19951999, 2002200520082010,相继聚会7次。今年10月中旬将在重庆和武汉举行第八次聚会。虽然同学们多数两鬓斑白,且儿孙绕膝,但个个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体现了我们班同学之间经久不衰的同学感情。

“煽情”的六月主要体现在大学毕业的领导和师生之间。例如每位同学毕业论文答辩时的致谢,充满真情实感的“煽情”,使得指导老师和他/她们的师兄弟及姐妹们热泪盈眶。还有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同学和老师之间签名留言,临别分手时饱含深情说上的几句话等等。老师一般总是叮嘱和祝福,同学之间则多有相互调侃嬉笑之词,这是很幸福的一种“煽情”感觉。现在从媒体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大学校长们在毕业典礼上的“煽情”致辞,简直是校长毕业致辞大比拼。这些煽情词汇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引经据典,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悉数用之;另一类是古代与现代相结合,尤其用上年轻人的网络用语,词汇是越来越华丽。但是,这些毕业致辞中的“煽情”对一些有思想及感情坚强的同学作用似乎不大。因为这些学生更看重大学校长在他们几年求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他/她们认为,校长们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要具体现在他们有意义的成长经历中。而不能仅限于开学和毕业两次致辞中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偶尔和学生吃顿饭,看场节目和学生高唱爱国歌曲,发个奖状时握个手等。这些有思想的学生毕业时会思考和总结:我在四年大学本科,三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校长们如何让学校的教授们全心全意为我们服务?管理部门员工对我们的服务意识和质量如何?后勤部门在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和宿舍舒适方面是否做到位?学校的群众体育运动和心理辅导部门能否让我们始终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地学生生活?图书馆、实验室和教授们是否有效地支持了我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学校是否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他/她们的家境富有或者贫穷等等。这些比那些“煽情”语言要实用的多,难道不是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584807.html

上一篇:年轻人,科学网也可能“上瘾”
下一篇:我与新科院士善君之间的交往纪实
收藏 IP: 221.234.133.*| 热度|

3 蔡庆华 柳东阳 zhxftcl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