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by

博文

与催化结缘

已有 4044 次阅读 2011-10-20 09:26 |个人分类:岁月留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style, class, face, 本科, 化学系

    我们本科的时候化学系才两个班80人不到,我属于那种最好的时候也就能考个三十名差得时候四十来名的那种,以前又不像如今本科生有大量机会进入实验室实习——至少那时候我是没有联系的,我想来就算我联系了也没有人要,成绩不突出,同时时间又都花在玩游戏上了。因此虽然大三暑假就想着要考研并且假期没有回家了,但是整个暑假除了几天学院的基础课培训,剩下的时间都和兄弟们在机房奋斗,那时候玩的主要应该是奇迹MU、间或一起战网打帝国等等……因此其实对于考研我也不大报希望,所以我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就是找个简单的论文工作量小时间短的地方就行了。化学系的传统是拿着教师名单让学生预选,不过那时候是在第七学期末进行的,然后要到最后面才定下名单,不像如今第七学期初有个实践环节让学生得早早找人。经过慎重考虑认真分析,我选定了分析方向的导师——个那时候在分析那边几乎是能招生的人中资历最浅的人,我选定他是认为这样的人报的人肯定很少,事实证明我的分析是正确的,两个班就我和一个女生两个人报他了,不像分析的其他老师都是四五个报的,肯定有不少人要被刷,因为那时候刚开始是几个不同地方同时在申报,所以看到最后名单汇总后我还得意我的先见之明。但事情出现了意外……班上一个男生那时候正在追求这个女生,所以最后的名单是他们两个人会在这个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虽然催化方向一直是我们学院的龙头方向,但是以前科研系列人员不用教学的年代,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没有听说过这边的老师,因此虽然这边很多教授专家,但是那时候过来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基本都是调剂的。不管怎么样,我被调剂到了工业催化方向,跟了一个我没听说过的王老师,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工业催化是什么东西,所以某天去了图书馆,看到了闵恩泽院士的一本著作《工业催化剂的研制与开发——我的实践与探索》,想着虽然不知道催化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好像也挺有意思的,更何况换导师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开始和催化结缘了……

    那时候王老师给我的课题是氮化硼的合成和在氨合成中的应用,依据是丹麦科研人员的一篇JCatalnote和一篇专利,合成方法是自己到图书馆翻无机化学手册找到的最原始的硼砂氯化氨法及硼砂尿素法。用的是一台他们买过来就基本没有用过的老箱式电炉,功率大升温慢而且经常跳闸。反正那时候做实验那是相当郁闷,不过最后第一次活性测试的时候发现真的有氨产生的那一刻,还是觉得催化相当的神奇,这个片段我一直记得。总之,最后一刻做完实验写了毕业论文。后来硕士第二年整理毕业论文的时候,发现做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又看了点文献想到了也许氮化硼的结构是个有意思的影响因素,刚好05年的时候波兰人在CatalLett发了一篇文章,我就写了篇Comment过去,然后成了我硕士论文的一章。08年南京催化会议的时候以这个为题做了个口头报告,后来帮助同事发论文时整理成文投到无机化学学报,不过被拒了。09年以王老师为名写了个国家基金也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当然也是被据了。其后我也尝试过测了一两次这个体系的活性,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一直没有认真思考如何重新整理文章,毕竟有的是其他更好的点子,也没法放精力于此。国内有个同行去年在催化学报发表了一篇,表征数据还不少,结论好像是说高温反应条件不会使载体结构改变,可见我原来的观点还不是很完善。当然估计以后也会测下这个体系,只是不大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成文了,更可能的是拿我之前以前做好的东西作为一个例子用来重新分析载体的作用。不管怎么样,我阴差阳错进入了催化领域,预料之外又读了硕士然后留校了,如今进入这个领域已经七八年了,说不定还会再搞三十来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7317-498882.html


下一篇:这些年审稿的一些随想
收藏 IP: 61.131.89.*| 热度|

2 李永丹 王晓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