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名山—功能材料与器件表界面技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sxue2004 幸福不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而是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

博文

“校长推荐上北大将引发更大矛盾”的矛盾

已有 2264 次阅读 2009-11-21 12:4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校长, 北京大学, 推荐, 免试, 保送

个人点评:其实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虽然社会上有很多的争论,但是其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相比以前的暗箱炒作,至少目前会公正一点了。以前推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至少现在对有推荐资格的学校来说,全校几千人都看着校长呢,校长最后推荐了谁,谁在学校成绩最好,在高中学生中还是很有认同感的。所以说,这样的推荐方式至少比以前透明了。既然是改革试点,那就试一试也无妨。

附:
曾大胆抛出“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名校生养猪论”等论调的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昨天(11月20日)作客浙江人文大讲堂。这位被媒体称为最具个性的新闻发言人在杭的行程被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从宾馆前往这次大讲堂的举办地杭州师范大学的路上。
 
从中学教师、教育记者、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直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自己把一辈子都献给了教育。与这位“老教育人”的对话,很自然就从眼下最热门的教育话题开始。尽管已经从新闻发言人岗位上退下一段时间,但王旭明依然不改往日犀利的言辞,对眼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上北大,王旭明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所全国瞩目的学校似乎太相信自己了,他甚至大胆地预言今后这项制度一定会引发越来越大的矛盾。
 
事实上,早在北大公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之后,王旭明就在自己在博客上委婉地提出了质疑,王旭明将之称为“一道美妙而难念的经”。说其美妙,是因为校长或社会知名人士推荐学生这样的办法在国外屡见不鲜,是选拔人才的重要路径之一。有知名人士推荐,不仅录取学校放心,也是被录取者的荣耀。说其美妙,还因为创意者动机的高尚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在目前高考存在诸多弊端的背景下,努力以一己之力,改革或改进某些方面,虽然是局部的、片面的,甚至无关大局,但有此动意并努力践行,已堪为美妙。
 
但王旭明对方案是否能够得到推广却感到担忧,他坦言:“北大作为全国最受瞩目的学校之一,可以学习全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做法,在公布这样一项方案之前完全可以征求一下民意,征集一下全国各个地区、各类学校、师生、家长以及群众的呼声。现在看来,北大太相信自己了。”
 
从目前公布在39所学校来看,无一不是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学生进入北大的道路似乎更加狭窄了。“这无疑会使得教育更加不均衡,我们的本意是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最好的学校,且不说我国地广人多,在东西部差异巨大、农村与城乡差异巨大的背景下,西部孩子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往返艰难,就是面试这一关,恐怕也难与和城里孩子相比,迈进著名高校的门槛就更显艰难。”
 
有人说,按照北大的方案,本意是想让钱钟书或者韩寒这样可能会被高考体制枪毙的人才也能进入北大校园,可是现在看来他们连上重点高中的资格都没有,又怎么可能获得被推荐资格?王旭明很赞同这样在说法,他说:“现在对学校、校长的资格要求太严苛了,我认为在人才推荐制度上,应当宽进严出,让更多的人有资格来推荐人才,最后由北大来把关筛选,这个推荐人不一定是重点中学,也不一定是校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
 
近日,江苏某高中校长已经向北大推荐了首位学生,这名学生是该校的学生会主席,对此王旭明说:“像北大这样的一流大学,需要的是一流的创新人才,我认为,我们要推荐的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在某一方面有特殊专长的人才。我敢说,校长亲自上课并能如数家珍地了解自己学生的十分稀少,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校长们无非是通过各种非直接手段去了解和推荐,又怎么能保证校长对推荐学生的公平、公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562-272713.html

上一篇:武汉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也是“临时工”——何必小题大做
下一篇:80后的共识——80后看房地产、房价(转)
收藏 IP: .*| 热度|

1 程木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