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在同济大学为研究生做学术报告感受

已有 5347 次阅读 2015-10-18 11:18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术报告, 同济大学

应同济大学石教授邀请,昨天下午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C201报告厅,为参加2015年上海市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师生们,做了一次《强震预测:从理论到实践》的学术报告。为把关键问题讲透彻,组委会特意给俺这次报告安排了70分钟时间(其他报告均为30分钟)。为此事,还招致了某些大牛的羡慕嫉妒恨”,呵呵。

做一次反响效果良好的高质量报告,是相当地不容易,这需要:报告要集科学性、故事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演讲者要有激情、气势,形成“磁铁”般的“气场”,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场下不时“互动”的氛围,把听众带入“引人入胜”的境界,让听众们被“故事”所吸引而忘记了时间,留下难忘的记忆“烙印

一开场,俺这样说“各位师生,下午好!都到齐了吗?没来的请举手。”

开场后,讲到预测原理部分时,俺讲到:有人说,你的预测原理是否特别复杂,属于别人看不懂的“高大上”啊?不是滴,俺的预测基本原理有两条:1岩石累积损伤诱致突变原理;2能量守恒原理。有不同意的请举手。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东东,但很遗憾,没有人把其中“潜伏”的“家宝”挖掘出来。

讲到常数“1.48”时,俺说到:应变比值出现常数,是强震能够预测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是变量,就需要准确测定深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而目前的技术木法实现。现在俺们基本上已完成了全球M7.0级地震区的划分和震情分析研究,表明该常数是客观存在的,地球上已不可能找到反例了,只有去火星上寻找了。世界上复杂的东西常隐藏着简单的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和质能方程是典型例子,且著名的定律都与“常数”形影不离,如重力加速度常数、普朗克常数等。俺们发现的这个常数,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没有理由将之“拒之门外”吧?!

讲到地震区划分时,俺平静地说道:全球能发生MW7.0级的地震区,基本被拿下啦。对大震们,必须“零容忍”!

临近报告尾声时,俺问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美国地震学家的话“地震不能被预测,我们不知道如何预测地震。”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请举手。

可能亲们比较低调,没人举手。俺解释道:美国地震学家骨子里表达的意思是:在不掌握强震前兆、机制与规律的前提下,没有科学的方法能够预测强震。预测不是猜测!而我国不少学者谈到地震预测时,常会拿“海城地震被成功预报”说事儿,这体现了两国学者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和学者的科学素养问题。

在“总结”部分,我谈到:牛顿曾说过“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这话说的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简单的本质规律,是很难的事情。举个例子,有个研究生自认理论功底强,搞出个长度有两行的公式让我看,我说这不需要看,估计离问题的实质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等到把公式弄到半行的时候,可能就有谱了;能浓缩到用两三个字母表达的时候,就成“精华”了,有可能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感谢石教授的邀请、王院士的推荐以及组委会的精心安排。

附:报告题目与提纲

《强震预测:从理论到实践》

一、解读地震

二、资料来源

三、强震预测理论新进展

四、强震预测方法新进展

五、全球巨震孕育过程揭秘

六、中国知名震例

七、强震三要素如何预测?

八、未来5年全球MW ≥8.5级地震展望

九、未来5年中国大陆MS≥7.0级地震展望

十、热点问题讨论

十一、在崩滑和岩爆预测中的应用前景

十二、总结

十三、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928981.html

上一篇:洪都拉斯-牙买加-海地一带的地震区接近临界状态
下一篇:东非大裂谷会发生大震吗(I)?
收藏 IP: 27.115.41.*| 热度|

2 王少凯 赵燕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