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新疆与其边境地区未来10年间强震活动分析

已有 3628 次阅读 2011-6-12 23:15 |个人分类:强震预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疆, 边境地区

新疆地区是中国大陆主要的强震活动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成组活动特征,具有强度大、频度高、区域相对集中的特点[1]。新疆地区构造运动复杂,在次级构造块体间时常有强震连发的现象。由于新疆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边境线较长,特别是天山地震带的境内、境外强震活动相互间影响是明显的。在新疆及其边境地区频繁的破坏性地震对该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运用作者最近发展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2-3],给出了新疆与其边境地区未来大地震震级、发震时间(根据Benioff应变监测值距临界值的临近程度确定)、发震地点、震源深度四要素的预测结果,得出的结论可供有关部门参考。由下表可以看出,在未来新疆与其边境地区的各地震区都有强震发生,强震形式严峻。对除博湖地震区外的其它地震区,在大震前可能会发生多次5-6级左右的中间过程事件。

截止到201168,各地震区的Benioff应变监测值与临界值的对比情况见下表。其中,中吉边境地震区和博湖地震区已接近或达到了临界状态,对这两个地震区应加强监测工作,并做好抗震救灾准备工作。

对其它地震区,从建筑物的抗震源头抓起,并可根据应变监测值距临界值的临近程度,逐次对各地震区的学校、医院及危房等进行加固;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滑坡、崩塌进行加固或采取搬迁避让等措施。

请有关人士告知哈萨克斯坦有关部门,希望采取必要的抗震减灾措施。

 

新疆与其边境地区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

地震区名称         纬度(°   经度(°   震源深度(km)         震级         应变监测值/临界值(J1/2)       预测阶段

中吉边境         39        75          7-18          7.8      1.584E+09/1.59E+09      中

于田             35.6      81.5        10-21         7.2      6.65E+08/7.50E+08       中长

阿图什           40        78          18-27         7.4      8.31E+08/9.33E+08       中长

拜城             41.8      81.3        13-23         6.7      1.86E+08/2.16E+08       中长

博湖             42.5      85          8-16          6.2      7.56E+07/7.53E+07       中

新源-阿拉木图     43       78          18-25          8.5      1.86E+09/1.88E+09      中短

哈密-阿勒泰-      47.5     84          20-30          8.2      1.69E+09/2.28E+09      长期

厄斯克门 

备注:

1、上述预测分析仅供地震预测学术研究之用,不作为地震预报的依据,任何个人和任何单位不得转载、不得复制、不得向社会发布,违者必究。

2、对中吉边境地震区和博湖地震区,希望结合这些地区的宏观异常监测,逐步缩小预测时间范围。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希望能做出临震预报:

①当宏观异常很明显时;

②当在中-吉边境地震区再发生一个Ms5.2级左右的事件时;当在博湖地震区再发生一个Ms4.2级左右的事件时。

 

参考文献

[1] 高国英,王筱荣,温和平等. 新疆及周边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及其预测研究. 地震,2007, 27(4):18~26.

[2] 秦四清,徐锡伟,胡平等.孕震断层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机制与地震预测新方法的探索.地球物理学报,2010, 53(4):1001-1014.

[3] 秦四清, 薛雷, 黄鑫, 王媛媛.新疆与其边境地区、内蒙古地区及华东、华南与台湾部分地区未来强震预测,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V26(1): 21-3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454541.html

上一篇:论强震预测的统计方法
下一篇:您的方法能否预测强震?
收藏 IP: 202.108.19.*| 热度|

1 陈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