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象形智慧的科学精神探索4
热度 1 吴曜圻 2011-9-22 21:14
表达四 4 、历史使命 从文化历史的使命表示象形学 象形学的使命是,探索一条中华文化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路径,建立一种基于象形文字的,表示实践运动规律的形式化演绎系统(象形算法,象形坐标,象形方程,象形建模等)。建立象形学的立足点是建立表示实践流程的科学语言。 象形学是在发 ...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227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象形智慧的科学精神探索3
热度 1 吴曜圻 2011-9-21 21:56
表达三 3 、社会进步 从社会文明的进步表示象形学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时期。在现实中,我们感受到了计算机与互联网奠基的现代社会使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自然资源加速消费,人类欲望快速增长,社会与个人问题越来越多,未来世界何去何从?我们将如何面对?用我 ...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24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象形智慧的科学精神探索2
热度 1 吴曜圻 2011-9-20 23:53
象形智慧的科学精神探索 思想成果的取得难,思想成果的传播更难。《核育论》的推广确定了以《象形学》为先导的策略后,要找到让社会接受的合适切入点。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国家强盛的角度,经济增长的角度,还是个人成长的角度?有许多选择。我倾向于从为人类发展创造价值的角度,先从高端表现象 ...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2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象形智慧的科学精神探索1
热度 2 吴曜圻 2011-9-19 21:55
象形智慧的科学精神探索 思想成果的取得难,思想成果的传播更难。《核育论》的推广确定了以《象形学》为先导的策略后,要找到让社会接受的合适切入点。从人类的角度,国家的角度,企业的角度,还是个人的角度?有许多选择。我倾向于从人类价值的角度,这又有许多表达方式,最近,尝试了多种表达 ...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233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象形学的坚持
热度 1 吴曜圻 2011-9-17 12:11
做了,一切皆有可能! 象形学(核育论第一版)的修改版本 社会承认不承认,由历史决定 个人坚持不坚持,由意义决定 一件事情能不能长期坚持,首先是自己认为有意义,自己努力去做;然后是别人认为有意义,大家帮助去做;最后是历史证明有意义,人类传承去做。从有限的 ...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262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象形学的使命
热度 1 吴曜圻 2011-9-14 12:28
象形学的使命是,探索一种中华文化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路径,建立一种基于象形文字的,表示实践运动规律的形式化演绎系统(象形算法,象形坐标,象形方程,象形建模等)。建立象形学的立足点是表示实践流程的科学语言。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252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象形文化
热度 1 吴曜圻 2011-9-8 21:08
象形文化 二十世纪,哲学实现了语言的转向,预示着文化发展方向的转向,因为,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水库”。以往,我们的文化栖息在母语的“水库”中,许多人感觉不到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世界图景、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正在积累人类新文化形态。 在互联网中,我们感到了 ...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369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象形学》的学科定位
热度 1 吴曜圻 2011-8-25 10:24
象形学是为研究图形科学语言或者图形演绎系统而创立的语言学科,表现为象形(图形语言)工具,其特征是:以规范的图形联接方式表示实践过程(或人类行为过程)。目前常用的科学语言有数学与软件语言,其特征是:以规范的符号联接方式表示物质运动过程,以及机器控制过程。图形与符号的区别在于,图形有直观含义,符号 ...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257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象形工具体验
热度 1 吴曜圻 2011-8-13 17:04
引言 象形工具体验 象形工具是一种用象形方法表示实践过程的工具。主要包括象形基元、(象形)汉字形理,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象形基元用如下的图形表示: 象形基元表示的是一个完整实践过程或者阶段的共性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 ...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262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因”“果”变化“方程”
热度 1 吴曜圻 2011-8-3 12:28
汉字形理顾名思义,指汉字字形构造的原理,表现为拆分汉字的一种原则。应用这些原则拆分汉字,可以进一步表示象形基元中的五个部分(五环图)的含义。在需要进一步解释或者表示象形基元的构成部分所表示的行为细节时,可使用汉字形理。例如,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上面象形基元图中的“因”与“果”部分 ...
个人分类: 象形科学|23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