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yuanzhiy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yuanzhiye1

博文

青春活力与兽性十足

已有 3181 次阅读 2011-3-22 10:4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学生, style, 年轻人, 荷尔蒙, 石原慎太郎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类的许多学问皆奠基于此基本事实才能成立,一切的希望也在于此中的“几希”。

  正向的说:18-28岁的年轻人充满青春活力;反向的说:18-28岁的年轻人兽性十足,理性尚未具足;如某所谓: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有“荷尔蒙”;

  1956二十四岁的大学生石原慎太郎,以小说《太阳的季节》获得日本最高的文学奖芥川奖,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将他的兽性向整个日本社会进行表达和公开,从此诞生了日本右翼三任东京都知事的“恶之花”。

  1956芥川文学奖的评定成为日本近现代一个标志事件,张承志20091期的《读书》上发表了《选择什么文学即选择什么前途》的文章很有见地。日本在“脱亚入欧”后经历:吞并琉球、1895年甲午战争占领台湾,1905年“日俄战争”占领旅顺大连进入东北,1931年“918”事变占领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一直到1945年战败,日本在“兽性”道路上一路狂奔而戛然而止,当然是天谴,因而有机会反省,反省了吗?没有。1956芥川文学奖的评定就标志日本仍然选择了兽性前路。

  2011311日本东面海底大地震,震级9.0,导致海啸和福岛核电站5级的严重,数万人死亡和失踪,其国家和民族还处于紧急与危难之中。石原慎太郎于此时狂言天谴:“私欲已成为日本人的身份标志。美国的身份认同是自由,法国是自由、平等、博爱。日本什么都没有,只有私欲,物欲,金钱欲,性欲。日本的政治充满私欲,只顾迎合大众。有必要利用此次海啸,将日本人长年积累的私欲污垢全部冲洗。这是对日本的天谴。受灾民众很可怜。日本应该以此为契机进行深刻反省。”。本来天谴论是东亚历史文化的特征之一,每当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政府与当局者应该警醒,做一个反省。但是石原慎太郎之“天谴论”只针对他人和一般抽象的日本人,说:私欲已成为日本人的身份标志,。。。。。。,只有私欲,物欲,金钱欲,性欲。日本的政治充满私欲,只顾迎合大众。没有针对自己的反省,1956芥川文学奖选择了“《太阳的季节》”,选择了石原慎太郎,也就选择“只有私欲,物欲,金钱欲,性欲。日本的政治充满私欲,只顾迎合大众”。如果说日本只有私欲,物欲,金钱欲,性欲”,石原慎太郎是典型代表。“在核武器、和平宪法、民族歧视等一切政治领域,取代了幼儿期的性冥想——如今的石原放肆于右派言论,尤其对中国、朝鲜,极尽诬蔑、挑衅与仇恨。”。

  大地震、大海啸、严重核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以德报怨,支援人力、物力、装备,1万吨柴油、1万吨汽油,恻隐之心而以,正是孟夫子所谓的“几希”之一耳,虽然民众中有所微言,提及“农夫与蛇”的寓言,但今日之中国善的起心与发愿体现在软硬的两手,决不再是愚蠢的农夫,但愿日本有更多宇野浩二,佐藤春夫,但愿石原慎太郎能幡然悔悟、洗心革面,则日本幸亦,东亚幸亦。有人不愿提及连提及都觉得厌恶石原慎太郎,我就来干这个“脏活”讲这几句话。恕不讨论,恕不回复。谢谢!

 

附:佐藤春夫《空疏的小皇帝:检证石原慎太郎问题》部分章节

 

佐藤春夫的评语,如一个宣言:
我并非一味排斥反伦理的《太阳的季节》。唯因如此风俗小说即使作为文艺,也属最低级的东西。作者佯装敏锐的时代感觉,其实未出媒体人及演出商的框子,而绝非文学者之作。又从作品可见作者对美欠缺节度,尤其不知害羞喋喋强词之态度更属卑劣。如此无端可取的《太阳的季节》被多数表决选中,于我而言心感可耻,因而我作为评选者,对其当选不负连带责任。

今天读着我感到吃惊。两位作家虽就作品而发言,但都表达了对石原慎太郎的人格的蔑视。意犹未尽,佐藤春夫更在媒体上发表他的心情:

……
不单只识得生命力的蠢动,正因懂得了人尚还有与其它动物稍微不同的羞耻之情和伦理观念,所以才开始能够拥护人性。对那种认定只消破坏良风美俗即是新文学的、简单至极的捣蛋鬼恶作剧文字给与承认送去喝彩——让诸位扫兴,我只是于文学上了年纪,且良识有之过多……要灭亡的就任其灭亡罢。(《空疏的小皇帝:检证石原慎太郎问题》,《世界》二〇〇三年一期,76-77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5668-425062.html

上一篇: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与基础工业的本原性问题:安全设计分析理论方法
下一篇:烟花三月下扬州
收藏 IP: 166.111.49.*| 热度|

3 刘庆丰 袁贤讯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