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过度饮酒的危害
热度 4 2010-8-14 14:36
适量饮酒虽然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过量饮酒却会严重损害健康。那么,过度饮酒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除了一次饮酒过量所造成的即刻性影响(俗称为酒醉)之外,长期不断地大量饮酒会造成多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酒中所含的毒性,主要与酒精(乙醇)含量有关。酒精是中枢神经的抑制剂,过量就会引起中毒(酒醉)。人对酒精的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23325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4
饮酒到底有哪些益处
2010-8-10 12:23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现在,许多宴席都是以饮酒作为主题,所以有的就直接被称为酒会、酒席、酒宴。在日常生活中,饮酒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表达情感和喜庆的重要方式。使得酒类这一特殊的饮品,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生活当中,而且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10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多吃肉食的危害
2010-8-8 14:10
最近,不断有媒体报道称:对于 肉食者来说,存在着 一个相当大 的 潜在危险,那就是肉食中残留着 毒药、硝酸盐、荷尔蒙、抗生素 ,以及其他化学品,这些都是 危害人类健康的 隐藏着的污染毒害。 据说,国外还有人研究后,得出结论:多吃肉食会影响人的智商,使人变笨。 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有句名言:&l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867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人餐桌上重要的肉食品——猪肉
2010-8-1 12:30
猪肉五行属水,味甘、咸,性微寒,有小毒。能够补肾养血,滋阴润燥。可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等。 猪肉不宜多食,尤其是肥肉。如果多食,就会生湿、助热、生痰、动风。成年人每天 80 -100 克 就可满足一天的需要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7851 次阅读|14 个评论
人们喜爱的鸡肉
2010-7-23 16:24
鸡肉五行属金,味甘、酸,性微温,无毒。可温中益气,添髓补精。用于治疗虚弱羸瘦、气虚食少、腹泻、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汁不足、消渴、水肿、小便数频、遗精、耳聋耳鸣等。 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蛋白质含量较高,是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鸡肉中钾硫酸氨基酸的含量也很丰富,维生素 A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629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吃牛肉也要注意禁忌
热度 1 2010-7-11 14:49
牛肉五行属土,味甘,性温,无毒。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消水肿等功效。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现代研究认为,牛肉富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14289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1
羊肉比狗肉更温补
2010-7-9 21:33
羊肉五行属火,味苦、甘,性大热,无毒。能够温补脾胃,补中益气,壮阳益肾,补血温经。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呕吐、身体瘦弱、畏寒怕冷等症,或肾阳虚出现腰膝酸软、腹部冷痛、阳痿等症,或产后血虚宫寒,身体虚弱、腹部冷痛等。 中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暖脾胃的佳品,是一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12016 次阅读|8 个评论
你喜欢吃狗肉吗?
2010-7-4 15:16
最近,不断有媒体报道称:对于 肉食者来说,存在着 一个相当大 的 潜在危险,那就是肉食中残留着 毒药、硝酸盐、荷尔蒙、抗生素 ,以及其他化学品,这些都是 危害人类健康的 隐藏着的污染毒害。 据说,国外还有人研究后,得出结论:多吃肉食会影响人的智商,使人变笨。 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有句名言:&l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442 次阅读|7 个评论
养生需要“守口如瓶”——试论中国人的胃口
2010-7-1 21:38
有人说:中国人的胃口堪称天下第一、中国人什么东西都能拿来吃。 中国人吃的种类和花样儿天下无双,这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国,只要看一看各地的菜谱就会了解到这一点,几乎是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拿来吃的。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种动物类,到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植物类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458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人十大不良饮食习惯
2010-6-19 17:07
l 放纵口味 l 过度烹饪 l 常吃剩菜 l 不吃早餐 l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6718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