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博文

关于熊的话题

已有 5615 次阅读 2012-3-23 13:28 |个人分类:中医研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动物保护, 中药, 本草纲目, 熊胆

   
昨日,博友rbhuang5907发短消息对我说:你能从中医经典中找到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熊胆粉入药的记录吗?谢谢! 我当时回答说:《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着“熊脂”,就是熊背部的脂肪,也叫熊白,可有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后来《本草纲目》中加了熊掌、熊胆等,列于兽部,没有什么特别的,还不如说猪、鸡、鸭等功效多呢。的确有夸大的因素,真的不能成为广泛应用的东西。容我有空再详细整理一下,发一篇博文吧!

    今天,有时间就此相关问题查阅了一下相关书籍。虽然不愿意涉及这个在当今已然敏感的话题讨论中,但是出于对博友信任的回报,就把我对于熊及熊胆的了解和认识阐述一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一、关于熊入药的最早记载——熊脂

    在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上经》中首次记载熊有药效作用的部分是熊脂”:“味甘,微寒。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皯疱 。久服,强志、不饥、轻身。生山谷。”指出熊脂肪具有药用功效,可治疗四肢关节游走疼痛、肌肉麻木不仁的风痹证,筋脉拘急痉挛,五脏功能失调导致的腹内积聚(有肿物包块或气聚胀痛的病证),恶寒发热、身体消瘦,头部疮疡斑秃,面部枯黑疱疮等病证。经常服用熊脂,可充饥耐饿、增进精神、轻身健体,说明提供的热量和营养价值都是比较高的。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说:“此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则有,夏月则无。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药。”

    可见,在允许捕猎动物的时代,猎熊要选择冬季,可以吃它身上的肥肉,既能充饥御寒,还能治疗一些疾病。

    在《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这些经典中都没有提到熊及相关入药信息。在《金匮要略》中有“痼疾人不可食熊肉,令终身不愈”的食肉禁忌。

    二、首次记录熊胆的书籍是《药性论》

    据《简明中医辞典》、《中华本草》,熊胆出处是《药性论》,由唐代甄权所著,原书已佚。其后有《唐本草》,及《本草经疏》、《医学入门》、《本草纲目》、《本草求原》等明清时期的医药书籍均有论及。

    三、熊胆的功效 

  味苦,性寒。入肝、胆、脾、胃经。清热,镇痉,明目,杀虫。(《简明中医辞典》)

    以《本草纲目》为最权威性论述。《本草纲目》第五十卷、五十一卷专设兽部,前论猪羊牛马等畜牧类,后论野生动物类(共有94种)。熊被列为野生动物,分别从脂(熊白)、肉、掌、胆、脑髓、血、骨七个部分论述其不同的药效作用。其中对于胆的论述最多: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痢,疳慝(应是虫字底)心痛疰忤。

    [发明][时珍曰]熊胆,苦入心,寒胜热,手少阴(心)、厥阴(心包)、足阳明(胃)经药也。故能凉心平肝杀虫,为惊痫疰忤、翳障疳痔、虫牙蛔痛之剂焉。

    [附方]有赤目障翳熊胆丸、熊胆蒸水外洗、熊胆调猪胆汁外涂、熊胆和水内服,或与它药和用做丸等多种用法,治疗目生障翳、痔疮、蛔虫、龋齿牙痛、疳积等病。用量很少,0.15-0.3克。

    四、本人议论

    1、食物药用:熊是诸多野生动物之一,在捕猎时代也是中国人所能猎获得到的野生食物一种,同虎、野猪、豹、野兔等动物一样,除了食用外,还有一定的药治作用,而这些食用价值是由其味甘(好吃)并具有提供热量和营养的作用所决定的,如果口感不好,古人也不会非得拿来当成食物吃的。药治作用也是由其性味所决定的。不能当作食物吃的熊胆是味苦、性寒的,所以就具有入心、清热、降火等功效,可以用来对抗体内的火热病邪,清心、肝之火。熊胆就是这样,其实猪胆、象胆、虎胆什么的,也都有这样的作用。所有苦寒的药物都有这样的作用,比如龙胆草、黄连、黄芩、栀子、莲子芯等。《本草纲目》是动植矿物学大全,是明以前中国医药学的一个大总结,并不代表着其中的所有药物都是实用的常规药物。其实,中医临床的常规用药多属于草本类的,少有一些很容易得到的动物类和矿物类的药物。初学医时要求掌握《四百味》中的药性功效,也不必400味中药全部不落,通常只掌握常用的100多种就可以了,尤其是一些稀有的、名贵的、难得的、剧毒的,都是基本上不实用的,也是很少用到的,有些根本就是不主张用的。

    2、利令智昏:在商业化的社会里,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谋财是许多人所追求的。价格昂贵的熊胆会带来许多商机,当然不会被忽视,只是可怜了那些熊宝宝们。熊,即雄。那些欺凌过熊的人,相信他们再也不会雄起来了!我认为,如果非得用动物的胆囊或胆汁入药的话,寻求用猪胆囊或汁来代替应该是可行的,产量多又易得,何乐而不为呢!

    3、舍生取义:孙思邈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一个人生了病,生命有了危机,却要去杀害别的生灵来救自己的命,这不太自私了吗?“至于爱命,人畜一也”,佛家讲众生平等,爱惜生命是每一个生命都具有的共同本性,为什么人类非得只为自己而不惜害死其它生命呢?想一想,人类生病多是由于破坏环境招致气候异常、致病因子增多而发生外邪侵袭,或是情欲过度、食饮不节、生活作息无常、劳累过度等不良情绪或生活习惯所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或是撞车、受伤、坠楼、斗殴等自残事件所导致,当人类的健康受损时,为什么不能反省自身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却要千方百计地推卸责任、想方设法地用其它动物的痛苦和生命来解决自己的病痛,这样的人,即使活着,他的生命还有价值吗?看过或听过许多动物为了主人或为了报恩舍生取义的故事,那些生灵真的了不起!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好,必须要懂得尊生重生的道理。否则,人就会变成最凶残的恶兽。

    或许有些离题,还请见谅。希望大家善意评论,共同探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503-550903.html

上一篇:想送给科学网好友的礼物
下一篇:告诉你,我通常使用的中药都有哪些
收藏 IP: 119.51.238.*| 热度|

24 张珑 刘立 徐耀 许培扬 蔣勁松 马红孺 施泽明 陈安 胡想顺 杨月琴 丛远新 陈筝 赵宇 王春艳 王号 牛文鑫 武夷山 陈绥阳 郑融 何学锋 anonymity zhanghuatian MassSpec1688 niming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