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博文

关于《黄帝内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

已有 6621 次阅读 2008-6-20 20:22 |个人分类:张焱讲养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9卷,81篇。书中不仅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而且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讨出了生物界生命运动的奥秘,并总结出了一整套深刻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唯物辩证思想理论体系。该书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和医学巨著,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典籍,更是唯物辩证哲学与人体生命科学交相辉映的不朽杰作。

1.自然宇宙观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黄帝内经》的自然基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医学都没有像中国医学这样如此紧密地和天文学联系在一起。《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宇宙间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及这些规律对地球上的生物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黄帝内经》对宇宙的认识来自于实际观测。中国古人自制“浑天仪”、“圭表”等天文仪器,以盖天说而观天象,以浑天说而观地球,以宣夜说而主章法。《素问·五运行大论》中说:“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太虚”,指宇宙而言。此段原文明确指出了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可以通过仰观其象(即立地观察),俯观地球(即居天而视)而获得。并得出宇宙(太虚)是悬浮于太空中的日月星辰;地球为大气举之,居太虚之中;人在地球上生存,与地球一起悬浮于太空之中等科学结论。

《黄帝内经》认为太虚元气是宇宙的本元。《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说明了太虚是无限广阔的宇宙空间,其中充满着生化万物的能量(即太虚元气),天地万物都由此而化生,是宇宙的本元。太虚之中悬浮着日月五星及众多星辰,均为太虚元气凝结而成。大地也位于太虚之中,由大气升举着,日月五星围绕大地作周天运动,导致阴阳刚柔之化,昼夜寒暑之变,万物因之而生化不息,物种日益增多。

可见,《黄帝内经》中的宇宙观是从天体相对运动中说明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及其统一性。它描绘出一个有生命力的、生化不息的宇宙。它明确指出宇宙是由天和地、形和气两种对立统一的物质形态构成。形与气,是指在宇宙物质结构的每一层次上都存在形和气两大类物质形态:形具有明显的质量,占据有限的空间;气无一定形状,具有空间的广延性。在宏观层次上,它将物质形态分为天体和太虚元气两大类,认为太虚元气是宇宙的本元。在微观层次上,它把视之不见的物质形态统称为“气”,认为气有阴阳之分,指出“阳化气,阴成形”,阴气是微观物质微粒,阳气是其所化生的微观能量。形与气这两大类物质形态的对立统一,是宇宙万物生化不息的依据。

量子力学的进展告诉人们,微观世界的本质是实体粒子具有场的特性,场量子也具有实体的特性,二者可以互相转化。《黄帝内经》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中得到充分展现,体现了《黄帝内经》宇宙观的不朽光辉。

《黄帝内经》中蕴藏着丰富的天文学知识,根据五运六气的原理,在不同的年份,可观察到不同的天象变化,而引起相关星象明亮度、颜色和运行轨道的改变,这些变化对于宇宙间的生物和人体就会带来正常和异常的影响,从而引起虫、畜、谷、果等动植物繁育衰耗的变异和人体脏腑功能的生理病理改变。

 

2.科学生命观

“天人合一”,是《黄帝内经》对生命的基本认识。《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也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说明人与天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现象受自然界变化情况的影响,是相互通应的。

“德流气薄”是《黄帝内经》的自然观和生命观。《灵枢·本神》中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指出天地自然界赋予了形成人类生命的物质与规律。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阳相错,升降相因,才有了生化之机,从而产生了生命活动。正因为人产生于自然界,依赖自然条件而生存,所以人的生命活动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人体的功能活动也要不断地适应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要不断地“顺应自然”。

“升降出入”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指出生命通过气机升降出入运动而不断地相互交换,相互维系。这样,事物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所以,生命的运动就是气化运动,即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升降与出入相配合,共同完成升清降浊的作用,才能保证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从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升降出入运动是气化运动的主要形式,升降出入运动停止则一切气化活动,包括一切生命活动都将终止,事物就将陷入不生不化的灭绝境地。可见,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脏腑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也是人体脏腑功能的体现,对人体生命的存亡有着重要的意义。

 

3.系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书中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发展史上所出现的许多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流派,从其学术思想和继承性来说,基本上都是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黄帝内经》中理论的创见性和完整性,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直到现在,中医方面带有根本性的医学观点,基本上还未超出《黄帝内经》的范畴,是中医学的绝对权威性著作。

《黄帝内经》是指导临床治病的法书。书中运用中医理论,对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则以及自然环境对疾病及人体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与辨证,是世界医学文献中极其珍贵的部分。据学者分析统计,《黄帝内经》中所有病证可分为44类,311种病候,包括内、妇、儿、伤、针灸、推拿各科。在具体的治疗措施中,载方13首,已有方名及组成,且有针具及各种针刺补泻手法,以及按摩、导引、药熨、渍浴、精神疗法、饮食疗法等各种治法,显示出《黄帝内经》与临床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是一部百科全书。书中内容丰富精深,不仅论述医学一门学问,还涉及中国古代哲学、汉语、数学、人文学、天文学、气象学、历法学、生物学、地理学、心理学、养生学、预防学、乐理以及方法论等多学科内容,足以体现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如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所说:“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阐发玄微,垂不朽之弘慈,开生民之寿域。”

总之,《黄帝内经》集各种相关知识于一体,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学术的渊源,即传统的东方文化。

鉴于:《黄帝内经》中蕴含着科学的自然宇宙观、高明的科学生命观、系统完善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鉴于:《黄帝内经》对人类医学和养生保健的杰出贡献;

鉴于:《黄帝内经》的珍贵价值和实用价值!

特此提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帝内经》列为世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503-29796.html

上一篇:在这里开博了!
下一篇:宏杰简介
收藏 IP: .*| 热度|

2 刘洪 杨正瓴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