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想闪电,如云自由漂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渝 我的微博:http://t.qq.com/iRaining

博文

对几流大学和人才培养的一点感想 精选

已有 8007 次阅读 2008-6-23 23:59 |个人分类:教育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几年前,曾聆听重庆大学原研究生院院长方帧云博士(好像当学生时就习惯这么称呼了)的一番讲演,指点我校的学科建设工作。

在我的记忆里,方博士有十足的艺术家气质,大概是那一头日渐稀疏的垂肩短发误导了大家,重大当年这一道独特的风景常常是学生的热议话题,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调剂的快乐。

方博士讲了很多理解国家政策类感想和成功经验,不过我都忘记了,无关兴趣的快速遗忘,只记得为他的苦心忙碌感到心酸,说不出什么理由,或者就是那头曾经飘扬的长发已经暗淡无光,光华不再。后来,倒是他的一番近似牢骚让我竖起了耳朵。

也许是谈到学科建设有感而发,这些年,方博士站在重大的立场上看问题和处理问题遇到不少障碍,于是他谈到大学地位之分——中国大学分为一流、二流、三流或更多。当仁不让,清华、北大这些属于一流大学,重庆大学算二流,重庆邮电大学就勉强算三流吧(我当即这么想),还有四流,或者还有不入流之分。

如今,这个划分可以有不同解释。比如,一流大学是研究型大学,二流大学是研究教学型大学,三流大学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四流大学是教学型大学。还有985、211,博士点等等不同界定方式,其实大致都差不多,因为它们最终是绑定在一些有形无形的指标和排名上的。

方博士的意思是国家教育评价采用一把尺子,有失公平,而很多资源(包括教育经费、项目等)都和这把尺子度量的结果有关。而人往高处走的结果是,重大接收了素质也许二流的高中生,培养了二流本科生,二流本科生中的一流学生考一流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走了,重大继续培养三流学校的本科生为二流学校的研究生,然后二流研究生中的一流学生考一流学校的博士生也走了,这个循环周而复始,永远在培养三流人才为二流人才、一流人才(统计意义),向一流高校输送人才。如此辛苦的工作,同样需要投入,为何在很多资源争取上就难上加难?国家把最多的教育经费高度集中在大部分一流学校,而这些一流学校的学生大多出国了。

以上不是方博士的原话,有我的补充解释在内。总之,我听了突然恍然大悟。

回想我自己的工作,不是重复从四流到三流、二流的工作吗?为什么我这么累?这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从工作难度看,培养一个四流学生到三流水平绝对比培养三流学生到二流水平难,这个道理可以推广到更高级别。试想,如果让我指导各个地方的高考状元(一流高中生),稍加点拨,甚至完全放任不理,这些学生都可以自学成才,他们的成绩好就是因为热爱学习,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而面对一个没有开窍的四流学生,高考考入名校的梦想失败,不甘心不情愿来到重邮,还总是怀揣着“升级”的梦想,把人生的失意就发泄、归结到当前的学校,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要教会他们“爱母校”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热爱学习?

重庆大学这样的二流学校(姑且这么说)都艰难,那众多的三流学校呢?众多三流学校的老师们呢?要带领一帮二、三流的学生去攀登同样高度的科学(项目)高峰、学科建设高峰、教学评估高峰等等,一把尺子丈量的是绝对的级别差距?还是相对的努力成效?

我以为,国家教学资源分配的失衡,教学评价的不科学,已经大大的打击了众多中国高校的办学热情,大大打击了众多不入一流队伍的师生的教育热情!

欣慰的是,这些年,很多老师凭着责任心和良心一直在努力,至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努力没有白费,也不需要自惭形秽(比如惭愧自己只是一个三流学校的二流教师,呵呵)。在刚刚过去的研究生毕业谢师宴上,学生们问我最大的成绩是什么?他们以为是中国的终极学术职务,我大笑:没看懂我,没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想法,自然一身轻松。我的教师成就就是学生的提升,即便他们不是未来的名人,只要在我的教育之下得到了提升,取得了他们人生可以达到的另外一个高度,足以自慰。

但是,各位教师的努力在高校扩招风挂起之后很快就“消逝在风中”,显得黯淡无力。这两年的弊端已经显现,一流学校扩招导致二流学校的生源下滑,二流学校扩招导致三流学校的生源下滑。从考研率统计看,一流学校最高,二流学校20%多,三流学校更少,或许只有10%。这把考研率的尺子就够吓破大家的胆。

今天,我们某些学科又开始焦虑研究生招生的问题,一筹莫展。自从去年学生考二流学校上线人数提高后(总体比例依然不乐观),我们那可怜的研究生奖学金吸引力也不足吸引我们这样三流学校的中上成绩学生,而那些中等及其偏下的学生即便有考研意图,也常常在考试环节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打量那些学生欢呼考研成功的帖,我本来应该高兴,却在他们贬学校为垃圾的议论里黯然无语。

在研究生入学面试环节,我也遇到那样的学生——高考第一志愿失败,研究生考试第一志愿失败,人生处处无法满足自己的真正心愿,一步输,步步输,好像只能接受命运的摆布,却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的落差何在。联系到随着现在博士、硕士多起来后,某些用人单位都要看第一学历了,这种新的歧视将直接导致更多的人在这个“人往高处走”的大局面里成为输家。我也开始有类似心态,挑研究生除了看真才实学,同等情况下要参看第一学历,呜呜~~~~~

去年,我推荐了一个考清华研究生失败(考研成绩不堪入目)的本科学生去了韩国读研究生,他考我教授的课程成绩还算最好之一,聪明却浮躁。不过,我喜欢他那股冲劲,还有常常被人耻笑的豪言壮语:人生梦想是当中国第一首富(他连第一首富需要多少资产都没有搞清楚)。跌跌撞撞了几个月,他终于在异国他乡醒悟,发现学习原来是如此美好的事情,终于懂得我之前的所有劝告,开始发愤。

这个实例告诉我,教育很多时候还真是“对牛弹琴”,有心无力可能不是老师的错,有很多很多外因作用,但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导都是无用功。

考研率的问题同样如此,总是在貌似不合理的梦想折腾下不安现状,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的那些学生,不过是在追逐他们自己的人生之梦而已。而教育,不就是要搭建这样的舞台,让这样的学生找到梦想成真、春风得意的感觉吗?

总有一天,这样的时机会到来,然后,他们幡然醒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学会了爱。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846-30132.html

上一篇:评本科生的创意、创新与创业
下一篇:外教的反击
收藏 IP: .*| 热度|

1 宋铁成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