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论中科院数学院研究员安鸿志的红楼梦研究

已有 4690 次阅读 2013-5-10 14:57 |个人分类:书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科院, 红楼梦研究, 研究员, 学院

  第一次知道安鸿志研究员的红楼梦研究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他在思源楼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学方法分析《红楼梦》几个重大问题的报告,可惜我当时不在北京,只好望海报而兴叹。

  再然后,他在河海大学的得意门生王教授对我谈起过导师在专业之外的《红楼梦》研究,满眼里都是佩服的神色,随后我还见过南京的一份晚报报道过老爷子在河海大学报告的新闻,我一猜就知道肯定是王教授请了自己导师向学生们传授数学与文学的秘笈。

  后来我在科学网上收到了一看就是安教授写给我的短消息,说关于红楼梦研究的大作想送我一本,我抓紧回信表示感谢和荣幸,后来老爷子说到我办公室来送,我回道:这哪行啊,您是前辈,您说个地儿我去拿吧,省了老爷子一趟走。

  不知道这条短信是不是安教授没收到,然后我就没有再收到老爷子的回信,后来时间过去就暂时没有再继续联系老爷子此事。以后每看到和红楼梦有关的话题我就会想到安教授,可是一时不知道怎么联系上,就搁下了。

  今天看到有关于老爷子如何用统计方法分析红楼梦的又一则新闻,让我再度想起那一段往/网事。

  我个人相信,相对于老爷子的统计学研究,他的《红楼梦》研究才是独一无二的,尽管科学研究才是科学家的主业,但是数学或统计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本来就是可深可浅的,深的可以达到许宝騄先生或者陈希孺先生的地步(海外的还可以再加一个钟开来),浅的则可以是一个统计学研究生的研究内容,或者就是类似一道作业。而中间不深不浅的研究则是大多数不错的统计学教授所做的了,说实在的,对于整个世界的统计学研究界,有则可没有亦可。也所以,能够在专业性的研究中与其他领域结合一下,且能自成一家,这个就比单独的专业研究要有趣得多了。

  很多人愿意在科学网上没有什么预期收益地写博客,其实刚好是中国科学家以兴趣为导向进行科研的一个侧面展示,只有不考虑利益做出来的东西,才可能真正的永恒。而为了当教授,或者为了申请到项目而做的科研,除非极其个别的会机缘巧合而有所进展(比例万分之一以下),其他的,混口饭吃罢了,这口饭可以是鱼翅捞饭,可以是鱼香肉丝盖饭,但是,都是一口饭罢了,与兴趣无关,也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什么乐趣。

  有我尊敬的老先生说到某某著名数学家,退休之后说起自己的科研,完全是一副不屑的样子,那些发表在《中国科学》或者海外著名数学学术期刊上的东西,在主要贡献作者退休之后理都没人理了。而糟糕的是,至少95%以上的研究必然地要进入这个尴尬境地。如此,给自己谋一碗饭吃的东西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害了自己的一生,因为在做它的时候只有努力和痛苦,喜悦其实是微弱的甚至是没有的。

  也所以,我一直说,陈安对于这个世界的最大贡献是55岁时出版了35册厚厚的《陈安游记》,而不是在进入老年之前出版了15册《应急管理》专著+数百篇学术论文。还有,尽管我可能教育过中国75%以上的应急管理官员,但是,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尽管他们每每课后激动地夸奖我“陈老师的课讲得就是好来就是好”。

  安教授在自己的统计学研究生涯中就找到了应用的兴趣点——红楼梦的统计学诠释,应该说是幸运的,这样的幸运在数学家里是罕见的,也许也是万分之一以下。我甚至想象得到安老爷子在谈到红楼梦的时候眼光发亮而谈到统计学本身的时候兴致寡然的样子,而从老爷子最近一些年20多次的事关“红楼梦”的学术报告,可以感觉得到这个判断应该是精准的。

  我期待着老爷子能看到这篇文章,并再次告诉我怎么拿到您的红楼梦专著,这次,不妨您移玉步到我们研究所我的办公室来,兴许能谈出更多的意义来呢。

  最后,在《红楼梦》研究者的分类里面,我推测安教授也许应该属于索隐派,但是,研究工具真的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所无法掌握的,而其他各位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又缺乏对《红楼梦》足够的兴趣。感觉索隐派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将生活(历史)和小说进行一一映射,也许符合曹雪芹创作时内心隐痛的情状,也许偏离了作品本身希望表达的东西。曹公已逝,谁还能知道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688533.html

上一篇:应该出版一本这样的书,将雅安地震死伤的主要原因和方式整理完全
下一篇:给应急办培训应急管理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8 李学宽 苏德辰 肖重发 赵美娣 逄焕东 罗德海 曹聪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