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远行的骆驼 研究方向:药物化学

博文

豆腐,和对豆腐的回忆 精选

已有 7681 次阅读 2011-4-20 10:31 |个人分类:生活其它|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豆腐, 淮南, 豆制品

关于豆腐的起源最主要的说法是相传豆腐是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袁翰青以为是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维基百科)。
 
不过在我的家乡,安徽淮南,关于豆制品的多样和好吃我相信是其它地方不能相比的,这是否能佐证豆腐的起源呢。关于豆腐记忆,那是从小就有,打记事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最喜欢吃的是素鸡和千张。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才明白不是全国都那么能吃豆制品的。千张,很多人称为豆腐皮,此言差矣。顾名思义,千张讲究的是薄而仍有韧性。我们去街上买千张的时候,讲的是一斤看有多少张,越多越好。北京的煎饼果子用薄煎饼,那面水一划拉,烘烤成一张薄皮,我们家乡用的就是千张卷油条,那感觉美得不能比啊。再配以辣糊汤,浓浓的面糊里面主要的成分是花生米,面筋,千张丝,油制的辣椒油(做这个时候家里呛的都不能待人)-这比豆浆好啊。素鸡,这名字听着就是有鸡肉的感觉,其实这是卷制的,切开片状后可以发现螺旋线,口感很密实,虽是豆制品比鸡肉好吃呵呵。在北京待久了,很思念,北京白玉豆腐厂的千张还行,但素鸡差些。
 
很嫩的那种豆腐,可以做姜汁皮蛋豆腐,嫩豆腐则可以烧汤,不过我喜欢煎豆腐,煎的黄黄的。老豆腐,我只喜欢其冻豆腐的模式,里面有很多孔,煲汤或者涮火锅,那里面的汁啊,美。至于血豆腐那不是真豆腐了,不过鸭血豆腐也是大受欢迎啊(现在真的全鸭血的难觅了,就如小磨香油再也无法寻回儿时的十里香的记忆了,不是技术不行了是人“不行”了)。
 
最软的豆腐在中国南方被制成甜品,称为豆花。在中国大陆南方地区、港澳和台湾,夏季时食用豆花会加入冰糖水、软花生仁和碎冰;冬季时,则食用热豆花,豆花加入热糖水和少许软花生仁,或是再加上姜汁以趋寒。最硬的豆腐称为豆干或豆腐干,因为它只含少许的水分。豆干可以制成细长丝像面条般,叫做干丝,用来与肉丝、青菜或做成凉拌菜皆可。(维基)
 
 

关于豆腐的美妙记忆还有豆腐脑和臭豆腐。这两者也是著名的小吃,前者一勺舀起来,颤悠悠的,未吃已经醉倒了。臭豆腐那是闻者臭,吃着香啊-不过臭豆腐倒是其它地方的出名。

 

在安徽采石矶(这个地方相传是李白醉酒淹死的地方),有名的是茶干,当时安徽去北京的火车上就常卖这个。腐竹也是我的最爱,这个东西吃着非常有筋道。

 

不知何时,国内开始有日本豆腐这道菜了,鸡蛋豆腐(日本称玉子豆腐)。到了美国,有人跟我说,豆腐是日本的,把我给震惊了。维基百科的英文也明确说tofu这个词来自于日语。

 

说到这,话题又沉重了……,我们很多的事情在国外都是被负面的解读,我们国人是出去了,但是对中国的文化和饮食宣传却没有做到家。每天吃着被改良的中国饮食,我只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所有东西,包括饮食只能是便宜的代名词,低质量的代名词,大路货的代名词。后来去纽约唐人街去吃很久没有吃到的水煮鱼,老板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老板兴高采烈的问,比芝加哥的唐人街的XX的水煮鱼怎么样?我说好,应该说正宗,你这里的是地地道道的花椒和辣椒,就是口味没有国内的重。老板自言自语的给我回敬了一句:你能吃到这,就不错了。

 

在豆腐的俗语里面,有豆腐西施,吃人豆腐,你怎么嫩的跟豆腐似的。豆腐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都根据自己的特色作出了新的豆腐美食。

 

淮南每年举办的豆腐文化节,其中就有豆腐饮食一部分。据说多达上百种豆腐吃法。有意思的有泥鳅钻豆腐,汤烧开了,泥鳅怕热就自己主动躲到豆腐里面;但是我不会喜欢的。我常常回忆记忆中的豆腐,其实也许是怀念自己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1231-435211.html

上一篇:Endnote X1在word 2003使用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下一篇:当把科研评价简单化时
收藏 IP: 128.211.252.*| 热度|

21 吕喆 唐常杰 许培扬 侯成亚 谢鑫 吴飞鹏 逄焕东 孔晓飞 李静芳 余昕 孟津 鲍永利 张彦斌 王修慧 肖重发 王善勇 王德华 李宇斌 xqhuang neilchau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