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yizhai

博文

有关“纹样”一词新发现的文献及其本事考

已有 4442 次阅读 2011-11-12 10:38 |个人分类:学术|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style

 

                      朱冰(执笔)  陈传坤  严宽

 

摘要:  朱家先生1980年发表的《漫谈“假古董”》一文关于“‘纹样’一词为近代日语输入词汇”说,在近三十年里,成为“曹雪芹书箱、《废艺斋集稿》为伪造”论者的主要依据之一。陈传坤在广泛查阅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发现:“纹样”一词最早见于唐张籍《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一诗,唐至近代文献中都有使用。严宽在清圆明园档案中发现了“纹样”一词。朱冰对上述文献进行了研究,对唐张籍诗中所记有关“纹样”一词之本事进行了考证。结论为:以《废艺斋集稿》、曹雪芹书箱上出现“纹样”一词否定其真实性的说法不足为据。

关键词:唐 张籍   圆明园档案  “纹样” 词汇  考证

 

 

  正文    “纹样”一词为曹雪芹书箱、《废艺斋集稿》“造伪铁证”一说的由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北京发现的一对黄松木书箱,因书箱门上刻有“题芹溪处士句”之五言绝句、兰草、一拳石等,书箱门内面有“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诀语稿本”等五行书目及悼亡诗一首而引起红学界及新闻媒体的普遍重视。经明清木器专家王世襄先生鉴定,认为这对书箱确为乾隆时旧物。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冯其庸、邓遂夫等均写过文章对这对书箱进行考证,认为系曹雪芹遗物。但也有人对这对书箱的真实性提出怀疑,比较极端的看法则认为这对书箱是后人利用乾隆时旧物伪造为曹雪芹的遗物,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即来自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先生《漫谈“假古董”》一文,其中认定曹雪芹书箱为伪造的主要依据是:书箱门内面被认为是曹雪芹手书的“五行书目中有四行使用了‘纹样’一词”,见《故宫退食录·上[1]P366:“我国清代末年,开始从日本翻译大量的新著述,自这个时代起,日本许多新的汉字词汇在我国普遍使用。如图案纹样都是属于这个范围,在曹雪芹的时代是没有的。”尽管朱家溍先生的这一说法没有经过最基本的考证,只是“漫谈”,即其个人主观印象的粗略表达,但因为朱老的“国宝级文物鉴定专家”身份,使得包括一些红学家在内的人对曹雪芹书箱的真实性产生了根本怀疑,有些人直接斥其为“造伪”。在朱家先生《漫谈》一文1980年问世后至今的近三十年里,“‘纹样’一词为近代日语输入词汇说”成为“曹雪芹书箱为伪造”论者的主要依据。

朱冰对大量日本及中国古代、近现代相关文献进行了考证,并从语源学角度,诸如文字学、词汇学、社会学及文化交流史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纹样”一词并非近代日语词汇,它最早出现于日文典籍的时间均在中国清末以后,并应为由古代汉语输入;“纹样”一词应为古代汉语词汇,但它的使用应有地域性及行业性特点,不甚普遍。以“纹样”一词为日语外来语词汇否定曹雪芹书箱真实性的说法不足为据[2]。唐张籍诗及圆明园档案中发现的“纹样”一词证明朱冰《“纹样”一词由来考》的结论是正确的。

 

新发现的文献及其本事考证

一、             陈传坤所见之唐代文献中的“纹样”一词。

2009年,陈传坤在仔细阅读了朱家先生《漫谈假古董》一文后,对朱老的这一说法

产生了疑问,认为其有失文献的基本考察。陈传坤经过认真搜索和阅读文献,发现唐代诗人张籍《酬浙東元尚书见寄綾素》一诗中已经使用了“纹样”一词[3]。该诗全文为:“越地缯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便令裁制为新服,顿觉光荣上病身。应念此官同弃置,独能相贺更殷勤。三千里外无由见,海上东风又一春。”

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中唐时期同为新乐府诗歌代表人物的元稹与张籍之间的一段交往。

元稹长庆二年六月出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八月离同州,赴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史。十月半经杭州,晤白居易[4]。白居易长庆二年七月任杭州刺史。《旧唐书·白居易传》:“长庆二年七月除杭刺史,俄尔元稹罢相自冯翊转浙东观察使”。长庆二年六月元、白在西京分别,三年十月于杭州见面[5]。元白的诗名本来并驾齐驱,杭越邻州,两人比邻为官,诗文唱和颇多,见《元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大和元年,唐文宗即位,元稹派出自己的使者周师范前往京城送贺表,顺便给张籍送去新制绫素衣料以表朋友情谊。为此,张籍除有《酬浙東元尚书见寄綾素》一诗外,又有《送浙东师范周判官》一诗酬答周师范:“由来身是烟霞客,早已闻名诗酒间。天阙因将贺表到,家乡新著赐衣还。常吟卷里新酬句,自话湖边旧住山。吴越主人偏爱重,多应不肯放君闲”。这首诗正可与《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一诗互相参看:赠张籍“绫素”之人应为元稹;为张籍送去“绫素”的使者应该是大和元年替元稹送贺表的周师范。张籍《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一诗应为大和元年所作[6]

张籍诗中所记之“绫素”,根据上述文献中元、白知官所在时间地点及交往情况,本文作者推断,即应为白居易《缭绫》诗所记之缭绫。《缭绫》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之一,其写作时间,据《新乐府序》:“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则缭绫这一织物名称的出现最晚应在元和初年前后。绫织物是最早的素色提花织物之一,《尔雅·释采帛》:“绫。凌也。其文望之如冰凌之理也。”《说文》:“绫。东齐谓布帛之细者曰绫。”《玉篇》:“文缯也。”绫是斜纹织物,即在斜纹地上起斜纹花,地组织和提花组织呈异向提花。汉时已有“散花绫”之织物名。唐代的绫织物名目繁多,《通典》卷六《食货·赋税》下《大唐》云:“会稽郡:贡……白编绫十匹,交梭绫十匹,轻调十匹。今越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越州·贡赋》云:“开元贡……交梭白绫。自贞元之后,凡贡之外,别进异文吴绫及花鼓歇单丝吴绫,吴朱纱等纤丽之物凡数十品。”白诗中的缭绫显然是中唐时绫织物新发展出的珍贵品种。《缭绫》:“去年中使口称敕,天上取样人间织”,这里的“样”即指“纹样”。这“纹样”是奉敕命织造的,所谓“天上取样”当然是指它的纹样之新巧和复杂几非人间所能有。这虽是文学语言,但从诗中非常具体地描写缭绫的精美和织造细节看,又是写实。缭绫具有神奇的光影效果:“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它是越地特产:“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织造者是“越溪寒女汉宫姬”;它的织造因费时而昂贵:“扎扎千声不盈尺”。因而白居易在《缭绫》诗题中有“念女工之劳也。”《缭绫》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之第三十一首。白居易《新乐府序》称,“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与白居易一贯倡导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创作宗旨相同,白诗所写缭绫的织物特点和织造工艺是具体可信的。

身在越地为官的元稹将缭绫作为贵重礼物托人带往长安赠予好友张籍,正是表达朋友情谊之深厚,因此,张籍特作《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一诗酬答。“元尚书”当然即为元稹,正文中之“越地缯纱”应为缭绫,而“纹样新”则指缭绫织物新品种之新纹样。“三千里外无由见”,其时张籍在长安,元稹在越州。

以上唐代文献考订可知:

“纹样”一词在中唐时就已出现于中国文献,并特指丝织物之织纹;

“纹样”一词的使用,当有一定地域性及行业性特点,它应主要在古代吴越丝织工艺技术发达地区业内使用。

 

明至晚清文献中,“纹样”一词也有出现:

《西游补》第九回:“左边跳出赤身恶使,各各持刀来剐秦桧,剐一个冰纹样。行者又叫正簿判官销了第二张金牌,判官如命,高声禀:爷召岳将军!”《西游补》是《西游记》的续书之一,明末清初董说作,其中有孙悟空化斋被鲭鱼精所迷,渐入梦境,当了半日阎罗天子,用酷刑审问秦桧的情节。这里的“冰纹样”是形容将秦桧剐得如冰花一样细碎,特意使用“纹样”这样的专业词汇,是为了增加语言的夸张感。

    《盛明杂剧初集》,明沈泰集,卷八:“岂有三分来大的店票花纹样,好扭做九品来真的衙门铜印章”。店票花指商家店铺特有之店票,为防人伪造,每家的店票均印有自己特殊的花纹或纹样。这里“三分来大的店票花纹样”正是与“九品来真的衙门铜印章”对比,与上下文的“据花房的蜜蜂儿也号做王、排假阵的灵龟儿也呼做将”等比喻一致,形容事物之对比、反差强烈。

《皇朝续文献通考》,清末刘锦藻撰,《十通》之一,记乾隆五十一年至宣统三年之国事二十六门类三百二十卷,民初又增《实业考》等四门类八十卷,共计四百卷。卷三百八十五《实业考》八:“抽纱夏布一种,纹样精巧,为他省所无”。指广东揭阳潮阳所产之夏布因织纹精巧,“国内第一”,所以“向得免税出口”。

《复初斋诗集》,清翁方纲撰,卷八《药洲集七》:“蚕头曲脚封纹样,小隶风流自一家”。说的是“小隶”书法,“蚕头曲脚”,走笔时初笔凡为横划者则形如卧蚕,末笔凡竖划或捺划者均形如曲脚。此诗句是形容其小隶书法如绘画般风流,如纹样般好看。

《晚晴簃诗汇》,徐世昌编选。徐世昌,光绪十二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卷一百十六:“履石渡潺湲,荇藻微纹样。峭壁傍回溪,争奇不相让。” “荇藻微纹样”形容水生植物荇藻之姿态如细小的纹样一般。

以上明至晚清文献考订可知:

明代“纹样”一词的使用已不限于织物,其范围有所扩大,在小说戏曲中借用这一纺织技艺词汇,是为了增加语感的生动,增加语言艺术性;

在清末文献中,“纹样”一词既用于织物,也用于形容书法、植物等的形态之美观有如纹样。

 

二、严宽所见之清圆明园乾隆时档案资料中“纹样”一词

《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7]P1446:“乾隆三十一年四月十五日(油木作)……于本月十五日,催长四德将铜水法座一件,上画黑漆底,画五彩花纹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

P1593:“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广木作):太监鄂鲁里传旨:……九月三十日将玉玲珑馆添作插屏。做得通高一尺九寸五分,面宽一尺一寸六分,合牌插屏样一座,上画雕汉纹花纹样呈览。钦此。

上述两条文献中,“五彩花”及“雕汉纹花”均为纹样名称。“五彩花”作为纹样名或图案名,在明清器物中很常见;“汉纹”亦为常见古代器物或文物用名,“雕汉纹花”当指具汉雕效果的纹样。

以上清乾隆档案考订可知:

清中期时,“纹样”一词不仅用于织物名,亦用于木器等器物的画绘图案。

 

结论:

一、“纹样”一词为中国固有词汇,目前所见其使用年代为唐代一直到清末民初。

二、据朱冰《“纹样”一词由来考》一文考证,日本古代文献及近现代著作使用“纹样”一词最早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且只是织物图案习用词汇之一,与“模样”、“花样”、“文样”等词汇并用。因此,“纹样”一词在日本的使用肯定晚于中国。

三、朱家先生《漫谈“假古董”》一文不少结论如“印刷”、“老身”等词汇使用问题的论述亦缺少文献根据[8],仅凭主观印象,未经考证即做出定论,是不可靠的,据此作为否定《废艺斋集稿》及曹雪芹书箱真实性的根据是不能成立的[9]

                                                                        

                                                                                                                     2009615初稿                                        

                                                                                                                            2011416改定

 

 

 

 

本文刊于《红楼》杂志第一百期纪念号


[1] 《故宫退食录·上》朱家溍著 《漫谈“假古董”》北京出版社  19992月一版一印  P366

[2] 《技术发展与文化遗产》  第九届全国技术史年会论文集  《“纹样”一词由来考》 朱冰  20079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8  P82

[3]  陈传坤《有关“曹雪芹书箱”问题考两则》 《红楼梦研究辑刊》第一辑 201012       

[4]】卞孝萱 《元稹年谱》 齐鲁书社  1980年一版一印  P424

[5]】同注4

[6]】卞孝萱《元稹年谱》认为张籍与周师范见面时在大和二年,似误。张籍《送浙东师范周判官》一诗有“天阙因将贺表到”句,唐文宗即位,元稹派周师范送贺表事,理应在大和元年

[7]】《清代档案史料  圆明园》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5月一版一印  P1446P1593

[8] 同注3

[9]】同注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4677-507183.html

上一篇:爱猫人老D(纪念四、五事件“小平头”、平民英雄刘迪)
下一篇:“深巷开门沙燕飞”——曹寅时已有沙燕风筝
收藏 IP: 118.26.244.*| 热度|

2 曾泳春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