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姚远:在张凤翙先生雕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已有 4464 次阅读 2012-10-23 15:42 |个人分类:西大百年往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张凤翙雕像, 西北大学创设会, 陕西省立西北大学, 秦陇复汉军大统领

在张凤翙先生雕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张凤翙先生的亲属们,各位领导和来宾:

张凤翙先生既是陕西辛亥革命的功臣,也是西北大学的缔造者,而且是唯一贯通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朝的一位创始人。

在晚清时期,19111010日,武昌城头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枪。陕西、湖南相继起事,积极响应,在张凤翙先生的率领下,以陕西高等学堂为总司令部,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在陕西268年的封建统治,从而奠定了陕西为北方第一个起义省份、全国最早首义省份之一的历史地位。之后,在河南清军和甘肃清军两面夹击之下,又打响了长达数月的东、西两路保卫战,张凤翙先生率众终以劣势兵力取得最后胜利,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南方新建的革命政权,又鼓舞和催生了北方各省革命的发动,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也使清廷固守陕甘、收复东南的图谋成为泡影。

在民国成立之初,全国22个都督中同盟会籍的都督有8人,包括湖南的谭延闿、山西的阎锡山和陕西的张凤翙等。其中位居长江以北的只有阎锡山和张凤翙二人。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就是民初阎锡山与张凤翙联名发表拥护袁世凯和反对孙中山的问题,近来根据阎锡山回忆录和日记证实:有此前孙中山分别发给张凤翙和阎锡山的密电为证,表明孙中山密令二人潜伏,“保持北方之革命据点,俟南军北上,再与陕西会合,进攻北京”,因此这不过是孙中山保存北方仅有的两个革命据点的一个谋略而已(《阎锡山早年回忆录》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839页)。

当然,民国初期张凤翙先生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创设西北大学。

那么,张凤翙先生为什么要创设西北大学呢? 首先,他认为创设西北大学关系于现时建设,认为“服务于中央政府”的西北人为何寥若晨星,“无以对国家”,不是我们“不懈于建设”,而是“人才难得”; 其次,他认为创建西北大学关系将来之建设,国家“政体改良而后”,“西北闭塞日久”,“必少合格人才”, “西北不竞,岂国之福 ”。 再次,他还认为创建西北大学关系于外部之防御认为“重洋商战,宜注重东南,大漠边防,宜注重西北。”

根据上述理由,张凤翙认为,交通便利之省份,设立大学尚可暂行缓图,若西北则地方如此辽阔,关系如此重大,人才如此缺乏,内观外顾,忧心如焚,急起直追,犹虞不及。因此,他迅速和甘肃、新疆两省商议,得到支持后,即决心排除万难,全力以赴创设西北大学。当遇到袁世凯政府阻挠时,他坚决声明,若要西北大学停办,就好似荡舟激流,势难中止,终于在19123月力促西北大学开学。他为西北大学学报《学丛》创刊号题词: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表明他对西北大学培植西北建设人才寄托了极大的希望。

总之,西北大学在学堂时代为陕西辛亥革命作了积极的舆论酝酿,前身陕西高等学堂成为陕西辛亥革命的总司令部,学生或教师成为秦陇复汉军政府的骨干。一个维系了268年的封建政体终于被彻底推翻了,清廷在陕西的各层组织也被辛亥勇士们逐个摧毁。无论是在西安光复战中,还是在东、西两路辛亥保卫战中,文治武功之才都显得格外重要,西安巡警学堂学生、陕西高等学堂学生、陕西优级师范学生,在东、西两路战役、司法、财政、外交和维持地方秩序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战事结束和建设时代的开始,辛亥志士们更为迫切地感触到陕西以及西北建设人才的匮乏。这就是张凤翙创设西北大学的初衷和背景,这就是他从发动起义到东、西两路战役120余天的腥风血雨中刚刚坐下所考虑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西北大学创设会,并亲自出任会长。他斩钉截铁地指出:求根本之解决,固之有西北大学之发生本都督环顾东南,起视西北,默察现在,悬想将来,无论从何方观察,似应为破釜沉舟之计,不敢贻因噎废食之机。在他的主导下,辛亥战事甫定,即有五学堂合组西北大学之发生,并确定了西北大学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办学宗旨,招收了来自陕西、新疆、甘肃的六七百名学生,之后在校生达到1600余名,并支持西北大学在1914年派出60余名留日学生。这不仅使陕西大学堂的高等教育架构得以保留和提升,也组合进了国学的文学、经学、和西学的外国语言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农学、工业技术等教育元素,将之提升到高等教育层面,从而首开陕西以至我国整个西部高等教育的先河,也构筑了秦文化和西北文化的新起点。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周秦汉唐以来陕西向为中华文明发祥之地,亦为“辟雍”、“成均”、“国子监”等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然而宋元明清以降,除关学而外不再有昔日文化鼎盛之象,如果没有合组西北大学之发生以及由此整合陕西高层次文化的壮举,自宋代以来文化重心东去南迁之局面便永远不会改观,秉承和光大周秦汉唐文明就永远是秦人难以实现的梦想。因此,西北大学的成立圆了秦人之梦,是陕西周秦汉唐文明在唐末衰败近千年后重新崛起的一个历史性转折,也是中华文脉在大西北发祥地重续的一个象征。

饮水思源,抚今追昔,我们在今天重塑张凤翙先生之身,就是要纪念先贤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开创之功,激励后来者像创业者们一样,不怕千难万险,敢于身处激流,力挽狂澜,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西大!

谢谢!

2012-10-11于西北大学南校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625413.html

上一篇:李仪祉校长雕像在西北大学南校区落成
下一篇:西大故事之七:中共隐蔽战线“后三杰”之一申健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2 张伟 徐传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