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西北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建筑思考

已有 4586 次阅读 2011-9-20 17:03 |个人分类:西大百年往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西北大学110周年, 校庆主题建筑, 周秦汉唐文化

    以“远承周秦汉唐三千年文明,近传变法兴学一百年薪火——秦文化和西北文化的策源地”为主题,并体现西北大学特色。
    将此主题浓缩为一台。其东西南北立四坊,各以光绪、康有为、于右任、鲁迅字体书“陕西大学堂”、“国立北平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大学”;中置大圆鼎,铭刻光绪帝朱批“着即督饬,认真办理,务收兴学实效”(陕西大学堂御批)、“农务工艺,足厚民生,着即认真兴办,毋涉敷衍”(在陕西大学堂附设农务斋、工艺斋之御批)、校训“公诚勤朴”等;柱上可书楹联(“广厦构众材看榱题文梓青牛多士莫忘新缔造,城中有四大与岳麓梅花白鹿同时全拓旧规模”(原陕西大学堂二门联);“天大地大王者亦大九州共识尊王义,古学今学圣人之学多士毋忘近圣居”(原陕西大学堂大门联);“博古通今适于世用,砥德励行报以国华”(原陕西大学堂官厅联);“日月经天谁谓西行不到,诗书未烬庶几东周可为”(原陕西大学堂夫子庙堂联));置于广场北部中央,与主席台南北遥望。在台的周边以溪水环流,汇于北侧成池,象征西北大学陕源与京源的合流。
    此主体建筑浓缩京陕两源,体现了1939年8月8日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决定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为国立西北大学作为标志,象征着陕源与京源,分别发源37年之后,终于合流。从此,西北大学再也没有出现断续和停辍。
    陕源和京源对西北大学同等重要。没有陕源,西北大学就不会有周秦汉唐文化的底蕴,就不会有西安的校址、根基和以广袤的大西北为依托的立足之地,当然也不会有承纳“京源”的避难港湾。然而,没有“京源”,时断时续的“陕源”就难以再生于抗战之中,也难以在短期内,陡然集合起强大的师资阵容和战时中国西南、西北两个最大的大学联合体之一。抗日战争,这一历史契机,使地处大后方的“陕源”和流徙此地的“京源”汇合成了大西北历史最为悠久和培养法、政、商、文、理人才最为众多的高等学府,从而奠定了21世纪西部大开发的一支重要的文明根基。
   

陕西大学堂的高等教育架构得以保留和提升,也组合进了国学的文学、经学、和西学的外国语言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农学、工业技术等教育元素,将之提升到高等教育层面,从而首开陕西以至我国整个西部高等教育的先河,也构筑了秦文化和西北文化的新起点。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周秦汉唐以来陕西向为中华文明发祥之地,亦为“辟雍”、“成均”、“国子监”等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然而宋元明清以降除关学而外不再有昔日文化鼎盛之象,如果没有合组西北大学之发生以及由此整合陕西高层次文化的壮举,自宋以来文化重心东去南迁之局面便永远不会改观,秉承和光大周秦汉唐文明就永远是秦人难以实现的梦想。因此,西北大学的成立圆了秦人之梦,是陕西周秦汉唐文明在唐末衰败近千年后重新崛起的一个历史性转折,也是中华文脉在大西北发祥地重续的一个象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488444.html

上一篇:西北大学路名拟议
下一篇: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隆重揭牌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1 陈小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