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的私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曹聪 曹聪的博客

博文

期刊的impact factor并不代表论文的洞察力

已有 6855 次阅读 2013-1-13 21:08 |个人分类:科学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 期刊, impact, factor

孤魂将SCI比作乐果,俺第一个顶,后来又评论一句:“SCI的鸡的屁话是一种异化。”

俺这几天也正好在与几个同事做文献计量学方面的工作,考察国家之间科学研究的impact的消长,所以在读一些文文献。其中Nature在2005年的一篇社论Not-so-deep impact特别有意思。

每年6月底全世界科学界都在等待ISI公布期刊的impact factor,随后,主管研究的官僚们便会将这个东东纳入评价指标。但是,Nature说,且慢,impact factor高并不见得期刊或者其论文有深远的impact。

Nature很高兴其2005年的IF为32.2,但是,它自我检讨说,上一年25%的论文贡献了89%的引用。大多数论文的引用次数少于30,也就是说,小于Nature的IF。

其2002年底发布的mouse genome在2004年被引522次,截止社论发表时引用超过千次。这篇东东引用次数高是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文献,不代表在机理方面有多少深刻的洞察力”(is inevitably an important point of reference rather than an expression of unusually deep mechanistic insight)

Impact factor与引用有关,而引用的目的更是各式各样。附录是一个相关的综述。对从事文献计量学的同学来说并不新鲜。但是,SCI的鸡的屁话多少与你们
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不够有关!

BornmannLutzCitingBehavior.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671-652753.html

上一篇:中国的环境是否有可能不可修复?
下一篇:一篇被科学网忽视了的Science论文
收藏 IP: 109.152.130.*| 热度|

34 蔣勁松 赵星 余昕 杨晓虹 曹建军 何学锋 陆俊茜 李伟钢 罗德海 陈冬生 李学宽 付碧宏 戴德昌 王守业 肖海 李宁 刘宇 陈桂华 吴飞鹏 许培扬 王芳 梁建华 赵美娣 曹广福 张玉秀 孔晓飞 马磊 徐明昆 张风帆 马雷 杨正瓴 吴江 laoyipiao ss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