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实名对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的质疑

已有 4901 次阅读 2016-8-31 08:28 |个人分类:争鸣|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质疑, 科普作家协会, 科普作品奖

  由于博客标题有字数限制,完整意思表达的标题是:实名对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部分获奖作品的质疑。

    8月26日,中国科普作家网公布了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名单(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51954850),其中图书类金奖25种,银奖48种。笔者浏览该名单后发现,部分获奖作品完全不符合该奖项的评审标准,本人愿意实名提出质疑。

  在“评奖标准”(整体文件见附件)中明确提到评奖的对象是“科普作品”:

优秀科普作品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准确、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普及的发展动态。以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揭示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为宗旨,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具有较强的通俗性,易为公众理解、接受的科普作品,必须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设立的出版制作机构正式出版、公开发行(播映)的中文或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作品。作品技术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合格品标准,知识产权清晰,符合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

在评奖类别中,也明确了六类科普作品,如下(同时见附后“评奖标准”):

(一)基础科学类科普作品;(二)少年儿童类科普作品;(三)科学文化类科普作品;(四)实用技术推广类科普作品;(五)科学生活类科普作品;(六)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

那么本人对名单中银奖第22项《清真饮食面面观》提出质疑, 本人不是饮食方面的专家,对该书的内容不作评论,但该书的类别明显无法归到科普书的范畴。该书的目录如下,大家可以看下,如果这种书可以算科普作品,那么哪一类书还不能算科普作品?

其实在该书的“封底”,出版社也把该书上架建议归类为“民族、餐饮”。现在竟然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优秀科普作品银奖,不是很可笑吗??

在获奖名单中,还有几本名不副实的书,比如银奖第37项《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科普丛书(5册)》就是其一。

先看看这套书的名单:

《美丽乡村100问》

《幸福生活100问》

《妇幼保健100问》

《健康养殖100问》

《农村法律100问》

法律知识对农村妇女的确非常重要、关键,值得普及学习,但这是哪门子“科学素质”或科普图书?其实这套书和科普书沾点边也就第3、4本,别的都不是。这样的套书,其实连评选资格都不应该有,因为编者连基本的科学素质概念都搞清楚,如何提升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在评奖办法中,丛书可以整套参评,也可以单册参评,既然如此为何不拿出其中属于科普书的参评呢?这里姑且不论该套书名字的混乱)

由于该获奖名单还在公示期(8月26-9月4日),笔者愿意提出这些意见,发博客的同时,今日会转发评奖办公室一份(补充:已经于31日中午发邮件至评奖办公室)。

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之前公布的“评奖标准”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奖标准

优秀科普作品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准确、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普及的发展动态。以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揭示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为宗旨,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具有较强的通俗性,易为公众理解、接受的科普作品,必须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设立的出版制作机构正式出版、公开发行(播映)的中文或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作品。作品技术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合格品标准,知识产权清晰,符合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

   一、奖项类别

(一)特别奖

   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或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创科普作品可评为特别奖。特别奖为非常设奖项。

(二)金奖

   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上有较大创新,深刻地诠释科学的内涵,以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诠释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诠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公众理解科学;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时代的要求,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普及面广,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对我国科普作品创作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的,可评为金奖。

(三)银奖

   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上有一定创新,能够广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普及面广,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较大作用,并对我国科普作品创作工作的开展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银奖。

   二、评选标准

   (一)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有很强的通俗性、创新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1. 思想性

   符合我国的宣传出版方针,符合“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要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 科学性

   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一定要真实、准确、成熟。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公众与科学技术的接触增多,对于科技知识的需求增强。而当前,在商业社会的氛围下,各种广告、文艺作品中,广泛存在着夸大、不科学的宣传;而科普,首要的任务就是普及正确的知识,故精确性、科学性是对科普作品最重要的要求。其二,科普作品的科学性是指科普作品要能够深刻地诠释科学文化的内涵,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透视,以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诠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诠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技决策。

3. 通俗性、易读性

   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就是要能够强烈吸引读者的兴趣,适应目标群体的阅读习惯。使读者能理解作品所讲述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作品所传授的科学方法,领会作品所提倡的科学思想,领悟科学文化,明晰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作品在内容上,要适应一定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结构上要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在语言文字上要简明扼要、生动活泼,以通俗、简洁的文字阐明复杂、深奥的科学原理,用来自生活的语言,讲清陌生、抽象的事物,力求通俗易懂、贴近大众兴趣点,使受众在阅读时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易读性是指作品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是指文本内容的多元化、厚重化和趣味化,包括良好和适当的信息展示方式和外在表现形式。

4. 创新性

   优秀的科普作品要以新颖的形式,深入反映科学的属性。要从题材、体裁、内容、表现形式、创作手法、科普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要言前人所不言,述前人所未述,且言之有理,深富启发性,并能引发广泛的兴趣,促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揭示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5. 时代性

   优秀的科普作品要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时代的要求,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

6. 艺术性

   选题构思新颖,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独创性,语言画面生动流畅,富有特色,具有感染力;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

7. 实用性

   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手法,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尤其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重大问题的知识。技术类科普作品实用性要强,最好能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普作品的技术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合格品标准。参评作品须附上当地出版管理部门的质检证明。

   (三)作品受众面广,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附有关证明材料)。

   (四)具备一定的发行量。

   三、分类

(一)基础科学类科普作品

    以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气象等介绍基础科学知识的科普作品,努力介绍基础科学类的前沿知识、交叉知识、新的知识。在介绍科学知识中,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二)少年儿童类科普作品

    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科普作品,除要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外,还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要以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直观、通俗、形象的表现手法,揭示科学技术的奥秘、人类探索科学技术的进程,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在传播具体的知识的同时,着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和想象能力,尤其是能够激发少年儿童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体验学习科学、发现问题的乐趣,进而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科学文化类科普作品

    对于科学文化类科普作品,要能透彻地阐述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性,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科学的文化特性;反映国内外对科学的人文研究的新观念、新视角,使公众逐步掌握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能够对科学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意识及能力。

(四)实用技术推广类科普作品

    实用技术推广类科普作品,所传播的科学技术知识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既定对象的理解和学习操作;能传播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给人以启迪。

(五)科学生活类科普作品

    科学生活类科普作品在内容上要贴近社会、贴近大众,选择那些人们所共同关注的热点,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科学技术常识要进行全面、准确的介绍,简明、通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介绍生活常识时应融入科学理念,贯穿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在创作上,尽量采用易为受众所接受的科普创作手法,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六)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

   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以原创性的文学艺术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包括像科学诗、科学散文、科学童话,科学考察记、某些类型的科学家传记、科学幻想小说等。

   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要注重科学认知和审美感染力的相互融合,同时也要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应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审辩性)思维;在讴歌人类探索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的奋斗历程方面,要能体现科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鼓励科学文艺作品中更多展现中国本土创新和民族文化中的科学内涵。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奖标准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负责解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927-999797.html

上一篇:第23界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见闻
下一篇:记我的大学老师,献给教师节!
收藏 IP: 159.226.79.*| 热度|

16 赵美娣 徐令予 郑小康 李颖业 刘立 杨正瓴 韩玉芬 朱晓刚 刘建栋 李学宽 宁利中 张晓良 李昕升 chengxianli xlianggg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