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西方译著:能否重构中国人的心理

已有 3558 次阅读 2012-6-14 10:25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office, style, 中国人, justify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译出版的《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原计划出版十本,因其中一位译者尚未交稿,故正式出版了九本,分别是:列夫·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爱德华·桑代克的《人类的学习》,威廉·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库尔特·考夫卡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雨果·闵斯特伯格的《基础与应用心理学》,爱德华·托尔曼的《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哈里·沙利文的《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库尔特·勒温的《拓扑心理学原理》,爱德华·铁钦纳的《系统心理学:绪论》。缺失的一本是,查尔斯·斯皮尔曼的《人的能力:它们的性质与度量》。

尽管丛书的编撰有“不完满”的缺憾,可是仅从这九本西方心理学译著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和基本走向,这正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所言:“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一、自有人类以来便有心理活动

 

心理学(Psychology)的基本定义来看,它是一门研究人类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那么,早期人类具备这些吗?

我们知道,早期人类也是动物,即一般动物所具有的心理现象——需要与满足需要食与性,这是它们永恒的驱力早期人类也一定具有,而且同其他动物还有所区别,譬如早期人类制造和使用石器的行为,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心理反应。

《人类的学习》一书的作者爱德华·桑代克,是动物心理学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曾拿小鸡小猫小狗做走迷津实验(即走迷宫)最初,小鸡小猫小狗都是在死路里转来转去,偶尔会找到出口逃出迷宫;重复多次以后,小鸡小猫小狗在死路中转的次数都会减少;训练到一定次数,它们会立即直奔出口而去。由此,桑代克认为,小鸡小猫小狗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慢慢消除那些无用的行为,记住那些有助于逃脱的行为,在这些有用的行为和行为的目标之间建立了联系。那么,人类呢?

人类等到了文明时代,大约两千多年前,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和情境,便开始散见在哲学思想家论著里,如孔子(公元前551-479)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已蕴含兴趣问题。荀况(公元前313-238)荀子·天论》里说:“形具面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2)即有心理依附身体之说。柏拉图(Plato,公元前460-370)人的行为三来源:欲望、情绪和知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30)《灵魂论》,等等,均已表明人类开始“意识”到心理的存在了

而我们中国,向来是有“心理活动”,却无“心理学之研究”,这便是我们同西方的根本区别之一。西方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心理学”这一概论,使之最终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中国直到1917年,由陈大齐教授主持,才在北京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算是启动了心理学研究的开端。

 

二、现代心理学是西方的思维哲学

为什么一谈到心理学,我们便要去寻找如《语言与思维》、《社会心理学导论》和《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著作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中国没有类似研究啊!

对于中国这样的社会,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尤其到了明清两代,研究的多半是诸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和《红楼梦》里“黛玉焚诗”等个案心理现象,而且往往是点到为止,映衬出人与社会的矛盾,并基本为儒、释、道三家思想所控制。因此,我们有许多“未解之谜”,心理上仿佛一直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直至被人用大炮洞开国门。

而这一时期,伴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兴起,心理学研究在西方大行其道,特别是俄、德、英、美等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者,譬如《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中的列夫·维果茨基、爱德华·桑代克库尔特·考夫卡等,他们最终都汇集到了美国,在那儿形成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高地”。

那么,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状况又如何呢?《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基本有所概括,再概括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划分,包括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个性心理(individual mind),即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 

从心理的意识维度上划分,包括意识(consciousness),即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即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档案法等。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即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指导实践应用等。

4、心理学的研究学派

主要有内容心理意动心理构造主义心理机能主义心理格式塔心理日内瓦心理认知心理三大主流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学派

这些不同角度对心理学的解读,源于西方文化的积淀与哲学的思辨,大体构成了西方心理学这一“独门绝学”。

 

三、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如果说中国也有心理学的话,那么主要存在于心理过程,偏重于情感过程,因为我们往往视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为东方哲学。

通俗地讲,中国人所谓情感过程,即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分解开来如下:

1、喜,我们的心理反应一般为喜极而泣,用哭的方式来表达内心高兴至极的情绪,而这一点时常为西方人所不能理解。

2、怒,我们发怒时通常会狰目而视、破口大骂,譬如三国祢衡击鼓骂曹,借击鼓来发泄心中的愤恨,可以做到咄咄逼人而后快。

3、哀,我们时常会兴叹而发问,如屈原九问之而离骚,把天问付诸于悲伤之中,将哀痛寄托于情怀之中。

4、乐,我们的直观反应为手舞足蹈,却时常害怕“乐极生悲”,所以不敢“仰天大笑”,只作“喜形于色”状。

这些均表现出我们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及心理特征,与我们秉持的中庸、无为思想又不无相关,这便是中国人的“心理学”。

 

四、东方的文化与心理思辨

《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尽管译者作出了非凡的努力,如李维先生一人翻译了其中五本,可如何使之中国化、通俗化,到达雅俗共赏,决非易事。

我所知道的是,如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其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二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库尔特·考夫卡:“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机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即使在文化背景相近的德、英之间,语言的表达与思维的确定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考夫卡采用了E.B.铁钦纳(E.B.Titchener)对structure的译文“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即格式塔心理学的别名:完形心理学。

可是,何为“完形”呢?我们的字典里没有这个词。百度之后,我们可知的是:“完形填空是中高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种题被专家称为障碍性阅读,是由出题者在一篇语义连贯的文章中有目的地去掉一些词语,形成空格,要求在给出的对应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使文章恢复完整。

从这一情境来理解,我们似乎可以将格式塔心理学解释为保持完整心理状态的心理学研究,既不同于解构式的分解,也不同于拼图式的拼凑,而其间或许还存在东、西方文化及思辨的隔阂,这种隔阂也会在语言的翻译中显露。

 

五、关于西方心理学的质疑

除了动物外,譬如爱德华·桑代克猫走迷笼实验,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为西方人。那么,有几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

1、能用西方的方法研究东方的心理吗?众所周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之在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多领域是大相径庭的,包括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如中文是象形文字,英文等为拼音文字,单个的字、词都有较大区别,我们能够照葫芦画瓢吗?

2、人的心理是否是动态的?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心理显然不会是一致的。这期间随着我们的成长,心理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如婴幼儿时期与年老体衰的时候,一个处于人生的上升期,一个处在人生的下降期,心理的情境显然大不相同。还有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东方人的“模棱两可”对阵西方人的“明明白白”),也可能跟随人的生存状态发生变化,甚至嬗变,如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这些似乎都说明,我们的心理永远是动态式恒定,不可能静态地被试。

3、男女心理是否存在差别?尽管有埃莉诺·麦科比和卡罗尔·杰克林《性别差异心理学》,可是由于人类社会存在的性别歧视等因素,女性在社会心理上仍处于“从属”地位,加之思维方式与男性的迥异(一个趋向感性,一个趋向理性),个体心理方面的差别便不言而喻。

4、心理学的清晰脉络在哪儿?从理论上说,我们对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化了,总体可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具体则有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即想象、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即思维、认知心理学(Cogntive psychology)即记忆、社会心理学(Society psychology)即语言、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即意识五个子领域,仿佛脉络已然十分清晰了然而,什么才是心理学的主线?这个问题仍旧模糊不清。

综上所述,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现状是发散式的,尚未真正形成一个有严整的有机体,这在《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中也反映出来了。

 

六、如何构建中国人的心理

读过《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感觉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有三点:

1、心理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西方心理学研究从十九世纪初发轫,到二十世纪中叶,一直呈现上升之势,在美国几乎达到了“井喷”效应。而这其间,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从工业化向科技化的迈进,也先后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经济危机,这也是西方心理学逐渐兴盛的起始。

而我们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实现了重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开放式的社会正在形成,这对于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重新构建中国人的心理世界十分有益。

2、心理学研究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包括查尔斯·达尔文《物种起源》和进化论,伊万·彼得洛维奇·巴普洛夫动物条件反射学说,等等,均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他们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还大量使用了科学仪器和技术工具等,作为实验和验证心理学说的有效手段

我们中国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可以广泛地开展心理学实验及研究,尤其对当代中国人个体、群体及社会心理进行研究,必定会促进中国人新思维的形成。

3、心理学研究与文化思维难以分割。西方心理学研究深入推进的背后,是其强大的文化思维在支撑着,除了古希腊文化及德国古典哲学等影响外,如1976年拉尔夫·纳德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受邀发表了“让心理学走进消费者运动”的演说,这是现代商业文化兴起与心理学的“共振”可以这么说,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研究发展到哪儿,心理学就跟进到哪里,它们几乎成了一对孪生姐妹。

而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传统文化将如何传承和发扬?原有的文化体式已然打破,新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使得中国人的心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所以,我们必须从新建文化体系出发,重新构建中国人的心理——这也是读《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所带给我们的思考。

 

2012年6月11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631-582019.html

上一篇:并非多余的话
下一篇:谁的心最软,谁的眼泪最咸?
收藏 IP: 58.54.105.*| 热度|

3 武夷山 zhanghuatian czh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