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天堂-Sarac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raca 靠近植物,贴近大自然,心情故事,点滴记录!

博文

滇中美味-鸡枞 精选

已有 6605 次阅读 2011-8-1 00:38 |个人分类:认识植物|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欧洲, 美味, 彩云之南, 块菌, 鸡棕

 
         菌子,是人们喜欢的一种美味,又名“山珍”。
         美味的菌子,遍及世界各地,最为有名的当数欧洲的“块菌”,是欧洲市场上的“黑黄金”,美味佳肴中的重量级珍品。这样的珍品,藏在土中,需要憨厚、笨拙的猪用鼻子去嗅,用嘴巴去拱,主人守在一旁快速捡起。试想,富丽堂皇的酒店、精美的餐具、诱人的块菌香味等要和“吧唧吧唧”吃食的猪联系在一起,还真有点难以名状。
         在以山珍闻名的彩云之南,也有类似的块菌,俗称“猪拱菌”,只不过与欧洲块菌不是一个种,故味道略有不同。然而,云南的鸡棕,以独特的鲜美味道,弥补了“猪拱菌”的稍有逊色。
         鸡棕,是云南菌子中的佼佼者,味道堪比欧洲块菌。滇中地区的鸡棕个体肥硕、颀长又粗壮,味道鲜美。伞盖有小碗般大小,伞柄长达40-150厘米不等。一朵鸡棕菌,伞盖随意斯成片,伞柄用刀切成薄片,放入滚水,加两三片宣威火腿,两三分钟后,撒上绿白相间的葱花,一钵色香味俱佳的鸡棕汤就上桌了。
        大家都知道采蘑菇的小姑娘很辛苦。翻山越岭不说,仅夏天烈日当头或暴雨滂沱之时,还得在林中穿梭,低头在松针里仔细寻找,就够受的。然而,若能采到鸡棕,一般人而言,简直就意味着运气好的不得了。
        能找到鸡棕是一种运气;能常年找到一堆鸡棕那是本事;能找到个体高大,菌柄有人高的鸡棕更厉害的不得了。有一朋友,久居山村,每年都能采到又高又大,个体重量达500g的鸡棕,每年都有人与他订货。据说每年他不是去采鸡棕,而是带着铁锹和锄头去挖鸡棕。朋友经年采集,让人以为他遇到了“鸡棕神仙”的指点。
        其实,这个“鸡棕神仙”,就是人们平常讨厌的白蚁穴。科学家们都知道,鸡棕和白蚁是共生的,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只要有白蚁堆的地方,一般都会有鸡棕出现。朋友谙熟白蚁堆的踪迹,也知晓可持续性采集的长远计划,因此,每年总留1-2朵鸡棕,任其自生自灭,让成熟的孢子散落在土壤里,来年夏天又可以接着收获。 这个点对于旁人来说是神秘的,一般不会外传。提到鸡棕与密密麻麻的白蚁堆的共生关系,犹如欧洲块菌与具长嘴巴猪的直接联系一样,让人深感“鲜花与牛粪”的微妙之处。
        鸡棕,在滇中地区是家喻户晓的美味,与人们的的生活密切相关。通常,人们喜欢把出类拔萃之人,称之为“鸡棕”,颇有“一枝独秀”的味道。反之,“平庸无能之流”则称之为“粪草菌”,一种夏天长在粪草堆里的非食用菌。或者,有人在炫耀自己能力时,常有人反讥道:“你是那朵鸡棕?”让对方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此外,如果一户人家里,孩子特有出息,学业顺利,仕途得意,人们往往会羡慕地说:“他家祖坟上冒鸡棕了!”这与“祖坟上冒青烟”的说法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从小到大,清明时节祭拜祖宗时,心里都有一种特别的希冀:咱家祖坟上会冒鸡棕吗?

 



博物之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4526-470480.html

上一篇:迟来的稿费
下一篇:植物园的快乐-采鸡棕
收藏 IP: 221.213.45.*| 热度|

23 禹荣明 刘洋 陈飞 杨正瓴 姚小鸥 刘艳红 柳东阳 刘欢 陈湘明 谢鑫 刘光银 许培扬 赵金丽 雷栗 唐常杰 曾新林 吉宗威 杨远帆 赵凤光 qiongfeng zhangcz07 sidali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