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从一代宗师罗锦堂的人生经历看今天的教育
热度 10 余孟孟 2016-5-27 11:28
文/孟文子 说实话,“罗锦堂”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未听说过。 虽然自己曾一度着迷于民国学术史,现在依然对民国知识界的情况保有一份热情,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未曾留心到“罗锦堂”这三个字。 只是最近,一则“一代宗师罗锦堂老先生抵湘,首度湖南祭祖讲学”的新闻吸引到我,随即便有几位喜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不断向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9635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10
“90后”的困惑与表达
热度 1 余孟孟 2009-4-26 20:41
余孟孟 前面的话: 我是 80 后的,准确一点说,是 83 年生人;我教的这批学生是 90 后的,准确一点说,是 92 、 93 年生人。我醉心于教育,也忧心于教育。我没有多少教育经验,也缺少必要的教育智慧。我发现,我的教育实践,现在依仗的主要是年轻人特有的激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634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兼论为师的四重境界
余孟孟 2009-4-23 19:46
余孟孟 前夜曾与中学某师相对而坐,彼此只隔一桌数书而已。自试卷而教材,自杂务而管理,自现实而历史,自教学而学问,两人相谈甚欢,畅快淋漓。然而,回去之后,总觉得某处言犹未尽。一夜怪梦,恍惚别日。今日细想慢琢,恍然大悟。原来是关于为师的资格与标准问题。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138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教学的三个漫话
余孟孟 2009-1-6 23:52
按: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认真做一篇像样的文章了,就只好把自己的几篇旧文拼成一份作业上交了。虽心里总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可还是有种轻松感。快过年了。呵!我也堕落了吧。 关于教学的三个漫话 余孟孟 关于教学的理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4927 次阅读|2 个评论
精彩的开场白:民国大师来上课
余孟孟 2008-11-18 21:27
摘者按:上课,作为一种教学表达和教学行为早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的有效性或质量品格问题取决于整个课堂教学的综合课力。然而,上课,毕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活动,自然不同于面对非人的物质对象的劳动,其间必定会钩挂人的情感,牵扯人的意志,涉及人的品性。俗语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5595 次阅读|4 个评论
高跟鞋上的教育
余孟孟 2008-10-23 13:14
余孟孟 高跟鞋是专属于女人的吗?有人可能会运用丰富的说理头脑和高度的发散思维给出否定的答案并且补上严密的论证。然而,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情况好像还是照旧。不仅如此,势态可能还会比想像的更为复杂高跟鞋并不真正属于所有女人。抛开经济基础和身材条件不谈,起码小女孩和老太婆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4128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中生的第一节历史课——一个长长的开场白
余孟孟 2008-8-27 21:22
余孟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侵入法国,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很多人加入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其中就有一位著名人物,他的名字叫马克-布洛赫。他是法国年鉴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由于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于1944年6月16日被枪杀于法国里昂外郊。这次杀戮事件震惊了整个西方史学界。 就是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15183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胡塞尔上课说开去
余孟孟 2008-7-6 10:11
余孟孟 据哲学家伽达默尔在他的学术自传《哲学生涯》中的回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上课时总是看他的手表,手忙个不停,右手的手指慢慢地在厚实的左手内转来转去一个集中注意力的动作,这个动作也同时指示出胡塞尔描述艺术的精确形式,那就是使人对他的思想触手可及。他上课时总是一大帮人簇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4222 次阅读|5 个评论
夫子之后是老师,老师之后是什么
余孟孟 2008-6-19 22:50
余孟孟 就当前的以知识经济为中心的学习化社会和人类个体生命的时间跨度来看,据说,人在生命的前25年中,口里称呼最多的不是爸爸或妈妈,而是老师。老师,小胖推了我一下,老师,这道题怎么做?老师,这样填志愿可以吗?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4852 次阅读|5 个评论
教授分级是教授真谛的终结
余孟孟 2008-4-12 18:27
余孟孟: 听说教授要分级了。那么,副教授是不是也得分级?怎么分?分的标准是什么?标准的合法性又如何? 不管是在常识世界还是在学术届,教授都曾是个令人敬重的字眼与称呼。教授,一般被和专家,智者或是有非凡学识的人联系在一起。教授,也被认为是为人类知识总体大厦添砖加瓦的人,一个智慧与道德的楷模。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7600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