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核结构新原理有望催生上万篇研究工作

已有 1077 次阅读 2023-8-1 20:19 |个人分类:我思故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从五月底开始,核结构新原理的工作几乎就停止了,因为物理学专业认证。得等九月底师范认证结束后才能继续开始。

   前段时间也就是有时间看看文献,几乎都是晚上十点以后了。不过也不是白看,我以前只是更多的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领域内来想问题,而最近开始扩展到壳模型、密度泛函等其他领域中。随着了解的越多,越开始相信引入的新原理是非常合理的。

   1958年Elliott把SU(3)对称性引入到转动谱的研究中,引入了与SU(3)对称性相关的四极四极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把壳模型和集体形变联系在了一起。SU(3)对称性可以描述长椭球。后续的工作一直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引入了赝SU(3)对称性、准SU(3)对称性、近似SU(3)对称性、多壳的对称性,详细的研究了各种SU(3)壳模型。这些工作很容易结合新的原理,对所有的原子核的所有性质进行研究。

   在对轻核的研究,可以看到SU(3)对称性处于支配地位,联系了壳、团簇、形变等结果。引入新原理后,可以很容易的扩展到各种中重质量的原子核的各种现象中。

   同时,密度泛函的计算结果,和新原理的结果,在长椭到扁椭的演化过程中,展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一致性,意味着两种理论有着非常强的关系。

   这种想法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模型中。

   即使是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也需要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区分质子中子,引入费米子,其他玻色子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新的原理,和以前的观点差别很大。新的观念认为SU(3)对称性支配所有的四极矩形变。SU(3)对称性的两体作用支配长椭球,对于两体作用给出了极强的限制。从长椭球出发,引入各种SU(3)对称性的三体和四体作用,就可以往扁椭球和三轴的原子核演化, 从而可以包含各种形变。再加上对力作用,就可以解释许多核结构现象。当然实际应用中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但是SU(3)对称性是核心因素。

   原子核的代数方法做了很多年,特别是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出现以后,在核结构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依然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对称性居于如此重要的位置。新的工作可以说在过往的核结构的代数方法的基础上的一个整体的提升。

   根本上,是对四极矩形变给出了极强的限定,从而导致讨论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虽然简单,但是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才开始,所以需要对以前的所有的问题,特别是长椭球以外的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重新考虑才行。

   这样后续的工作就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在新的观点下重新讨论各种问题,以及各种应用的问题,比如天体方面的问题,以及更加深层次方面的问题,从夸克和胶子方面来理解问题。

   当出现新的观点以后,很多的东西就都不一样了。

   虽然核结构领域的文章难做,但是我对未来开始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我觉得新观点下有可能会催生上万篇研究工作,并且最终在壳模型的层面上给出描述所有原子核的精确的哈密顿量,从而给出更加精密的理解核结构的信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397525.html

上一篇:密度泛函和核结构新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下一篇:关于室温超导的五个小故事,和一段小评论
收藏 IP: 111.25.143.*| 热度|

6 杨正瓴 高宏 刘进平 王成玉 刘山亮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