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宋广波编校《胡适论红楼梦》【商务印书馆2021】提要

已有 2082 次阅读 2021-3-24 10:07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宋广波编校《胡适论红楼梦》【商务印书馆2021】提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年2月24日发布(第27247篇)

 

书名  胡适论红楼梦

编校  宋广波

印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  880X1230 mm 32开

印张  18.5

版次  2021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插页  2

页码  550页

定价  98元

ISBN 978-7-100-19234-7

 

宋广波《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11月25日发布(第26482篇)

【按:为纪念新红学一百周年,商务印书馆将隆重推出宋广波先生编校的《胡适论红楼梦》。本文首发在《红楼梦学刊》,2020年第5期。授权笔者发表在科学网时又略有修改。感谢宋广波先生惠寄。】

 

拙编《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是2005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次年曾加印一次)。其后,我又不断发现胡适论红的新材料。最大宗的,是2008年在台北胡适纪念馆发现了胡适在有关《红楼梦》、曹雪芹书上的大量批注。承蒙该馆授权,我将其中精华部分编集为《胡适批红集》一书,于次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再后的十余年间,仍有零散的胡适论红文献不时“冒”出来。与红友们分享这些新材料时,时时会得到“忠劝”:应尽快将《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一书修补、重印。十多年来,我亦有此念,因书中有些许错字,每念及此,辄既愧又悔,总希早日改错订讹。2021年,是胡适开创“新红学”一百年,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来临之际,我决计修订、重印此书。

《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本名为“胡适论红楼梦”。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接纳此书时,建议将书名改作“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我接纳了社方的意见。但十多年来,我仍觉用“胡适论红楼梦”作书名更好,故借这次修订之机,改回原书名。《胡适论红楼梦》,本是我1999年开始的“胡适与红学”研究系列的第一个工作。我当时的打算是,先编集《胡适论红楼梦》和编著《胡适红学年谱》,然后撰写评述胡适《红楼梦》研究的《胡适与红学》一书。所以要编《胡适论红楼梦》,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有鉴于当时的《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一书之不全。拙编共收入胡适论红及相关文献169篇(件),较上古本《全编》多出80篇,并纠正了上古本的一些错误。此次修订,又加增45篇,总计214篇。

除有新文献收入以外,本次修订特别注重所收文献底本的选择与校勘。胡适先生说:“若无古本,则是非如何能定?”[1]又说:“校勘学的正路是多寻求古本,——寻求原稿本或最接近原稿本的古本。”[2]也就是说,求古本的目的,是为定是非,最大限度的保存原作之真。但二十年前,限于当时条件,胡适不少论红文献的原稿本(如收藏于台北胡适纪念馆的1950年代的论红手札),笔者尚不能查阅并使用,而只能据《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的发表件收入。事实上,任何一部文稿,从最原始的稿本到排印本,从第一个排印本到更新的排印本都有产生错误的可能。这种情形,在胡适论红文献的早期流布过程中颇普遍。其中,有的错误非常明显,如将“甲戌年”误作“甲戍年”,将“周汝昌”误作“周世昌”,将“李祖韩”误作“李祖翰”、“李祖涵”,将“曹颙”误作“曹頫”,将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误作《红楼梦八十四回校本》等等。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都是常识性的错误。人们不禁要问:一向要求别人治学要严谨的胡适又何以能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但因当时不得见胡适原件,只能存疑,有的则通过“加注”的方式处理。拙编在《红楼梦八十四回校本》后面就加了这样一条小注:“按,当为‘《红楼梦八十回校本》’。”[3]今检原函,赫然写着的正是“八十回校本”,而不是“八十四回校本”!因此次修订系据胡档收入,这条小注遂成多余,也就删掉了。

由作者定稿的手稿本不仅可以修正常识性错误,还能发现早期排印本的其它疏失。首先,比勘原稿本与排印本,会发现排印本遗漏情形颇严重。试举四例说明。

第一例,1961年1月17日胡适致苏雪林、高阳函。《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最早发表此函时,有这样一段话:

 

他的文学朋友都不大高明,是二大不幸。他的贫与病使他不能从容写作,使他不能从容细细改削他的稿本,使他不得不把未完成的稿本抄去换银钱来买面买药,是三大不幸。他的小说的结构太大了,他病中的精力已不够写完成了,是四大不幸。这些都值得我们无限悲哀的同情。[4]

 

而原本却是这样的:

 

他的文学朋友都不大高明,他的文学环境与背景都不大高明,是二大不幸。他的贫与病使他不能从容写作,使他不能从容细细改削他的稿本,使他不得不把未完成的稿本抄去换银钱来买面买药,是三大不幸。他的小说的结构太大了,他病中的精力已不够写完成了,他死时只留下一部未完的残稿,是四大不幸。这些都值得我们无限悲哀的同情。[5]

 

第二例,1960年11月24日胡适致高阳函。《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以及以此为底本的坊间各版本有如下的内容:

 

……在那个贫乏的思想背景里,《红楼梦》的见解当然不会高明到那儿去,《红楼梦》的文学造诣当然也不会高明到那儿去。

……

……(那些破落户的旧王孙与满汉旗人,人人自命风流才子,在那个环境里,雪芹的成就总算是特出的了。)[6]

 

而原本却是这样的:

 

……在那个贫乏的思想背景与文学背景里,《红楼梦》的见解当然不会高明到那儿去,《红楼梦》的文学造诣当然也不会高明到那儿去。

……

……(那些破落户的旧王孙与满汉旗人,人人自命风流才子,彼此相推为风流才子。在那个环境里,雪芹的成就总算是特出的了。)[7]

 

第三例,1961年2月24日胡适答赵聪函。《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以及以此为底本的坊间各版本有这样的内容:

 

看“庚辰本”的残缺状况,——已写到八十回了,而尚缺六十四回六十七回;十七、十八、十九三回显然是后来补写的(此三回也是甲戌本没有的),“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此皆可证甲戌年成稿止有此十六回。[8]

 

而原本却是这样的:

 

看“庚辰本”的残缺状况,——已写到八十回了,而尚缺六十回六十七回;十七、十八、十九三回显然是后来补写的(此三回也是甲戌本没有的),故没有分开,也没有回目;二十二回未写完(此回也是甲戌本没有的),“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此皆可证甲戌年成稿止有此十六回。[9]

 

第四例,1961年5月31日胡适复李祖法函。本函第五段之后,漏掉了相对要害的整整一段:

 

“劫”画之人为什么至今不发表画上诸名人题咏呢?因为这些题咏足以证实画上的人不姓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发表了原有的题咏,这画象就没有引人注意的资格了。[10]

 

上引原本中加黑者即排印本遗漏或印错者。两相对比,可知胡适的原稿无论从思想、文气方面,都比年谱长编所引者高明。但《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的发表件是上古本《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拙编以及海峡两岸所有胡适书信集的底本,故这种错误也沿袭了三十多年!

除了诸如上述为数不少的遗漏外,排印本之漏字、错字、着重号被省略等缺失也不在少数。最不能原谅的,是排印本有时竟将收信人的名字印错。胡适晚年,有一封复潘悫论曹雪芹家世的信,向受红学界重视。早前,我们通过《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看到的这封信内容如下:

 

君实先生:

谢谢你送我《钟表浅说》一本,我读了很感兴趣,还增加了不少知识。

你在钟表小史里提到《红楼梦》里提及钟表的地方,我可以给你加一条“脂砚斋评本”的小考据。五十二回(你已提到了此一回)写晴雯补裘完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脂砚斋本有小注云:

 

据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

 

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所以说“避讳”。(此条是依据徐星署藏的八十回本。)

听说你的病已大有进步,今天看见你的题字,我很高兴。我此时不敢来看你,怕劳动你。匆匆草短信道谢,并祝多多保重。

                                            胡适敬上  

四七、十二、二十日[11]

 

今查原件,知收信人为“实君”,而非“君实”。[12]潘悫当时供职于“中研院”史语所,其所赠胡适的《钟表浅说》也收藏于胡适的藏书中,扉页上有其题签:“适之先生教正,作者敬呈。”在“潘悫著”下面,胡适特别用红笔笺注:“(实君)”。[13]此外,“据四下”乃“按四下”之误;“并祝多多保重”乃“并祝你多多珍重!”之误。

综合以上诸例,可知搜求作者定稿的手稿本的重要了。本次修订,除1950年代的胡适论红手札使用了胡适纪念馆收藏的原稿外,胡适的《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则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藏手稿为底本,胡适1922年所写《红楼梦考证》的两篇重要跋文,则使用收藏家梁勤峰先生提供的手稿(梁先生热诚支持学术研究的精神可为收藏界之楷模)。有的胡适论红书札是以手稿的形式在杂志上影印发表的,如1954年3月7日胡适答程靖宇书,1954年12月17日沈怡书,1962年2月20日答金作明书等,也拜托台北友人帮忙复制原刊,以作底本。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用作底本的台北胡适纪念馆收藏的胡适档案,有的不是胡适的手稿,而是秘书抄录用以留底、存档的稿本,胡适的原函当在收件人手里,我希望将来能看到这些原件。

有的论红文献没有手稿了,只能搜集不同的版本尤其是首次发表本加以互校。也不是首次发表本就是绝对的最权威,有时首次发表本也有错误。说起首次发表本,我一直有一个遗憾。本书收入的《红楼梦考证》之初稿,是据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收藏的手稿,但自二十年前,我一直在多方搜求这篇重要文献的首次发表本——1921年5月亚东本《红楼梦》的第一版,但迄今也未能如愿,甚盼红学的同道们也注意这篇文献和这个本子。

在修订本书的过程中,本人深感校书编书之苦、之难。校书的目的,无非是为读者厘定出一个最可靠的定本。我以为正确的办法是这样的:先找出最权威的本子,然后从事机械的“笨校”、“死校”。胡适的朋友、史学大师陈垣常用“倒校”的办法,就是一篇文章从后往前校,丝毫不受文章逻辑、理路的干扰。胡适的另一位比较亲密的朋友周作人有这样的“规矩”:凡文章发表前,最后的校样必须经其亲自过眼后才允发表。前贤的这些做法,我们都应该继承的。胡适本人在校书方面,远不如陈、周严格。作为知识界的领袖,同时又是最畅销的学术书作者,胡适的著作是备受出版商欢迎的。与胡适关系向来密切的亚东图书馆是这样做的:他们会把胡适发表的文章剪下并编好目录,胡适将这个目录增删调整,一集“文存”就出来了。四集《胡适文存》都是这样运作出来的。仔细排比胡适的传记材料,我可以断定,胡适并未一次一次地认真看校样,甚至他自己的书出版后都没有时间细看。1950年代,胡适已不似在国内时那样繁忙,他这时细看他的《文存》,也慨叹错误之多,而这些畅销书已流布了30年!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为本书修订提供帮助的几位朋友。商务印书馆厚艳芬女士和张鹏先生不仅业务精道,更是一丝不苟。因抗疫不便见面,张鹏先生就和我通过电话沟通书稿,有时甚至一天通话六个小时!感谢帮忙校对的曹国芳兄、李宝山、徐建平兄、任世权兄、马文飞兄、梁岳标兄。诸友在校对过程中,常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要深深感谢的。还要感谢“胡学”老友李建军兄。感谢台北胡适纪念馆在使用档案方面给予的便利。

 

                                               宋广波

                                           2020年8月4日记

 




[1]胡适致钟凤年函,1948年7月25日,载《胡适手稿》第4集卷3,胡适纪念馆印行,1968年,406页。

[2]《胡适手稿》第2集卷1,胡适纪念馆印行,1968年,91页。

[3]宋广波编校:《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481页。

[4]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10册,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年,3455页。

[5]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1-258-015。

[6]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9册,3386页。

[7]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5-072-002。

[8]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10册,3515页。

[9]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1-051-004。

[10]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1-068-007。

[11]《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7册,2776-2777页。

[12]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1-239-012。

[13]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N08F2-03801002。

********************

  序一 耿云志

  序二 胡文彬

  自序

  编校引言

  藏晖室笔记小说丛话(节录)

  191167日日记

  191695日札记(节录)

  文学改良刍议(节录)(1917 11日)

  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节录)(1917510日)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节录)(19184月)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节录)(19189月)

  中学国文的教授(节录)(1920324日)

  附录一汪原放复胡适函(节录)(19201211日)

  附录二汪原放复胡适函(节录)(1921119日)

  红楼梦考证(初稿)(1921327日)

  与顾颉刚书(192142日)

  附录一顾颉刚答书(192142日)

  附录二顾颉刚192142日日记(节录)

  附录三顾颉刚在胡适信上的批注(192167日)

  附录四顾颉刚:《琼东杂记》(节录)(192169日)

  与顾颉刚书(192143日)

  附录顾颉刚答书(节录)(192144日)

  与顾颉刚书(192145日)

  答顾颉刚书(1921413日)

  附录一顾颉刚原书(1921412日)

  附录二顾颉刚1921412日日记(节录)

  答顾颉刚书(1921416日)

  附录顾颉刚原书(节录)(1921416日)

  与顾颉刚书(1921419日)

  附录顾颉刚答书(1921419日)

  答顾颉刚书(1921420日)

  附录一顾颉刚原书(节录)(1921420日)

  附录二容肇祖致胡适(1921421日)

  1921427日日记(节录)

  胡适致汪原放明信片(19214月)

  192151日日记(节录)

  答顾颉刚书(192155日)

  附录一顾颉刚原书一(1921423日)

  附录二顾颉刚原书二(节录)(1921426日)

  附录三顾颉刚原书三(1921430日)

  附录四严修致胡适(192151日)

  附录五顾颉刚192158日日记(节录)

  附录六顾颉刚答书(节录)(192159日)

  

  《胡适红学年谱》

  192158日日记(节录)

  1921513日日记(节录)

  1921516日日记(节录)

  1921517日日记(节录)

  1921519日日记(节录)

  附录青木正儿致胡适(节录)(192161日)

  1921520日日记(节录)

  与顾颉刚书(1921520日)

  附录顾颉刚答书(1921526日)

  答顾颉刚书(1921530日)

  附录顾颉刚答书(192166日)

  192169日日记(节录)

  附录俞平伯致胡适(1921610日)

  1921617日日记(节录)

  与顾颉刚书(1921618日)

  附录顾颉刚答书(1921623日)

  1921627日日记(节录)

  答顾颉刚书(1921628日)

  附录一顾颉刚答书一(节录)(1921710日)

  附录二顾颉刚答书二(节录)(1921718日)

  192172日日记(节录)

  1921720日日记(节录)

  附录朱希祖致胡适(1921924日)

  1921721日日记(节录)

  1921813日日记(节录)

  1921821日日记(节录)

  1921826日日记(节录)

  1921918日日记(节录)

  1921925日日记(节录)

  附录一顾颉刚致胡适(192196日)

  附录二顾颉刚:《红楼梦辨》序(节录)(192335日)

  附录三顾颉刚:《古史辨》自序(节录)(1926420日)

  19211110日日记(节录)

  19211112日日记(节录)

  红楼梦考证(改定稿)(19211112日)

  《胡适文存》序例(节录)(19211119日)

  附录一蔡元培致胡适(节录)(192214日)

  附录二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节录)

  ——对于胡适之先生《红楼梦考证》之商榷(1922130日)

  附录三胡祥木致胡适(节录)(1922121日)

  胡适《红楼梦考证》

  1922218日日记(节录)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节录)(192233日)

  1922313日日记(节录)

  附录刘昱厚致胡适(1922315日)

  192248日日记(节录)

  1922419日日记(节录)

  1922421日日记(节录)

  与蔡元培书(节录)(1922421日)

  附录蔡元培答书(节录)(1922421日)

  《四松堂集》题记(1922425日)

  跋《红楼梦考证》(二篇)(192253日、510日)

  附录一王独清致胡适函(节录)(1922614日)

  附录二容庚致胡适(1924126日)

  附录三容庚致胡适(19241210日)

  《老残游记》序(节录)(192511月)

  《儿女英雄传》序(节录)(192512月)

  《海上花列传》序(节录)(1926630日)

  与钱玄同书(节录)(1927811日)

  脂砚斋评本《石头记》四册的来源条记

  附录胡星垣致胡适(1927522日)

  重印乾隆壬子(一七九二)本《红楼梦》序(19271114日)

  附录汪原放:重印乾隆壬子(一七九二)本《红楼梦》校读后记(节录)(19271128日)

  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1928212—16日)

  庐山游记补记(节录)(1928420日)

  《宋人话本八种》序(节录)(1928910日)

  1928101日日记

  19281121日日记(节录)

  19281128日日记(节录)

  1929420日日记(节录)

  附录储皖峰致胡适(1930724日)

  东观阁原本《红楼梦》题记(1929年)

  1930107日日记(节录)

  致任鸿隽书(193010月)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节录)(19301127日)

  附录一吴晗致胡适(节录)(1931年?月28日)

  附录二包赉致胡适(节录)(1931610日)

  附录三吴晗致胡适(1931629日)

  附录四李辰冬致胡适(1933114日)

  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1933122日)

  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题记(1933122日)

  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节录)(193479日)

  题半农买的黛玉葬花画(19347月)

  附录宋广波:考证胡适《题半农买的黛玉葬花画》一诗的写作日期

  答黄秋岳书(193555日)

  1935516日日记(节录)

  与周汝昌书(1947127日)

  附录一周汝昌答书(1948318日)

  附录二王重民复胡适(194822日)

  附录三王重民致胡适(节录)(194827日)

  曹雪芹家的籍贯(1948年)

  1948713日日记(节录)

  答周汝昌书(1948720日)

  附录一周汝昌来书(194864日)

  附录二周汝昌与胡适书(1948711日)

  附录三周汝昌答书(1948725日)

  答周汝昌书(194887日)

  与周汝昌书(1948912日)

  答周汝昌书(1948913日)

  附录一周汝昌与胡适书(1948911日)

  附录二周汝昌致胡适书(1948914日)

  附录三周汝昌复胡适书(1948919日)

  答周汝昌书(19481024日)

  附录一周汝昌复胡适书(19481023日)

  附录二周汝昌答书(19481029日)

  乾隆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题记(四则)(1948121日、194958日、1950122日等)

  1950122日日记(节录)

  答臧启芳书(195197日)

  治学方法(节录)(1952121日)

  答程靖宇书(195437日)

  1954323日谈话

  《明清名贤百家书札真迹》序(195444日)

  答沈怡书(19541217日)

  1955322日日记

  俞平伯的《红楼梦辨》(1957723日)

  从旧小说到新红学(《胡适口述自传》第十一章)(1957年)

  答潘悫书(19581220日)

  与赵元任书(节录)

  答雷震(195925日)

  附录雷震致胡适(1959429日)

  复王梦鸥书(19591111日)

  找书的快乐(节录)(19591227日)

  谈《红楼梦》作者的背景(19591230日)

  《永宪录》里与《红楼梦》故事有关的事(19604月)

  清圣祖的保母不止曹寅母一人(19604月)

  1960530日日记(节录)

  答高阳书(19601119日)

  答苏雪林书(节录)(19601120日)

  所谓曹雪芹小象的谜(19601122日)

  与高阳书(19601124日)

  与苏雪林、高阳书(1961117日)

  与陶一珊书(1961121日)

  与胡天猎书(1961124日)

  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1961212日)

  胡天猎先生影印《乾隆壬子年木活字版百廿回红楼梦》序(1961212日)

  答赵聪书(1961212日)

  跋《红楼梦书录》(1961215日、217日补记)

  1961216日日记(节录)

  1961217日日记

  与胡天猎书(1961217日)

  1961218日与胡颂平的谈话

  与胡天猎书(1961222日)

  答赵聪书(1961224日)

  196147日与胡颂平的谈话

  1961416日与胡颂平的谈话(节录)

  与李祖法书(1961421日)

  196153日的谈话

  跋子水藏的有正书局石印的戚蓼生序本《红楼梦》的小字本(196156日)

  196156日与胡颂平的谈话

  196158日与胡颂平的谈话

  196159日与胡颂平的谈话

  1961511日与胡颂平的谈话(节录)

  1961516日与胡颂平的谈话(节录)

  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1961518日)

  附录一 毛子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再版序(196264日)

  附录二 毛子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第二次重印跋(19751121日)

  康熙朝的杭州织造(1961521日)

  复李祖法书(节录)(1961522日)

  与李孤帆书(1961524日)

  与李孤帆书(1961528日)

  答李祖法书(1961531日)

  答李孤帆书(节录)(19616 5日)

  与赵聪书(节录)(196166日)

  1961621日与胡颂平的谈话

  与胡天猎书(1961628日)

  答赵聪书(节录)(1961724日)

  答苏雪林书(1961104日)

  答苏雪林书(节录)(19611010日)

  附录苏雪林答书(19611015日)

  答翁慧娟书(19611014日)

  答严明书(196110月)

  题刘铨福家的《竹楼藏书图》(1961113日)

  答金作明书(1962220日)

  附录金作明原信(1962212日)

  《索引》二种编例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

  编校引言

  在20 世纪红学史上,胡适(1891—1962)是一位具有很多开创性建树、起了划时代作用的重要人物。

  作为新红学的开山祖师,胡适在红学史上开新纪元的成就主要有:把红学纳入了学术轨道,把小说与经学、史学放在平起平坐的地位,给一向被视为末技、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以应有的学术地位。

  胡适开创了红学研究的几个第一:开创了曹学;开创了《红楼梦》版本学;开创了脂学;胡适对《红楼梦》续书的研究,实开《红楼梦》探佚学之先河。今天,红学研究的许多论题,基本上已被胡适或胡适时代的人提出了。

   胡适多次说过,他研究《红楼梦》的目的,是要教人一个思想学问的方法。现在回看,这个目的达到了,且远远超过他所期冀的。胡适所提倡的方法,在《红楼梦》研究领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新典范的作用,成就了一大批红学大家:俞平伯、周汝昌、吴恩裕、李辰冬、潘重规

  在红学史上,哪一位红学家有这样的贡献?

  自1921 3 月发表《红楼梦考证》初稿,到1962 年逝世,胡适终生关注、追踪红学研究,胡适逝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封信(19622 20 答金作明),还是谈《红楼梦》的。无论是研究红学,还是研究胡适,都不可轻忽胡适红学研究的价值与地位。

  当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如果我们不继承胡适,红学就无法前进;而不超越胡适,红学就没有出路,无法迈进21 世纪!

  为了更好地总结、评价胡适的红学研究之是与非、得与失,首先应该有一部权威的胡适论红楼梦的专集。1988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是目前研究胡适与红学这一课题的必备书。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该书有两大明显的缺陷:(1)不全;(2)错、讹较多。

  

  基于此,笔者遂广为搜求胡适的研红论著。爰为竭力搜罗,自胡适文集、日记、书信集、讲演集,甚至民国时期报章、杂志,无不留心。积历年所得,共计169 篇(包括胡适红楼梦研究论文、书信、日记、演讲、谈话、题记等)。

  现散见于各种胡适文集中的胡适研红著述,舛误极多。笔者遂又对胡适的论红文献做了校勘、注释的工作,以保证每篇文稿均能保持原貌。在以上搜求、校勘、注释工作的基础上,编纂出此《胡适论红楼梦》一书。编例如下:

  一、本书所收胡适论红文献,按写作年月先后编排。至于文后的写作年份,作者或用民国纪元,或用公元,颇不统一;收入本书时,一律保持原样,概不更动。

  二、底本。有手稿者尽量以手稿为底本,同时参校诸排印本;无手稿者则尽量以最初发表者为底本,而参校其他版本。每篇文稿末尾,均注明出处。

  三、校勘。凡无底稿者,对校诸本,以正排校舛误。

  四、注释。统用脚注,内容主要为校勘记。

  五、版式。改直排为横排,为存真计,原件中的如左”“如右等字词,悉依原件,概不更改。原件无法辨认的字,以符号表示,每一个符号代表一个字。本书所收胡适论红文献,凡提及外国地名、人名或书名者,其译法与今日有别,为保存原貌计,概不以今日通行之译法更改。

  六、索引。编制人名索引、书名索引两种,以便通检。

   本书的编校、注释,始终得到耿云志、胡文彬两先生的勉励、指导与支持,最后又蒙两位先生慨然赐序,使本书生色不少。前辈的关注,我将永远铭记。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笔者要特别感谢台北胡适纪念馆管理委员会主任杨翠华小姐对本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并授权本书在大陆出版。还要感谢台北胡适纪念馆的柯月足小姐,为本书能在大陆顺利出版,做了很多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本人每每就有关事宜与柯小姐接洽,总是能得到她及时、热情的答复)。

  笔者还要感谢周汝昌先生,感谢他同意笔者使用他在1948 年致胡适之先生的信。周先生特别声明:未经我本人同意,不得随意转载。笔者还要感谢顾潮女士和毛子水教授的夫人,分别同意将顾颉刚先生、毛子水先生的有关文献收入本书。

  本书的编校,参考和吸收了不少海内外胡适著作整理与研究成果,谨此致谢。同时,在本书校对过程中,我还得到我的一些学生的帮助,他们是:苏艳博、柳志锦、梁进、赵梦华、何欢、李文杰、王浩、戴得德、蒋彬、付东浩、赵海滨、钱军、周张华、汪小亮、王健、杜广超、程委、王耀武、黄蕾、周胜博、伯伟、高孟男、朱舜,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书名胡适论红楼梦六字,系集自胡适先生手迹,既增加历史感,同时又为本书增辉。

  本书凡有失误,均由本人负责。敬希读者不吝指正,使本书得以更加完备。

  庚子八月

  宋广波谨识

 1

 DSCN3723.JPG

2

 DSCN3724.JPG

3

 DSCN3725.JPG

 

4

 DSCN3726.JPG

5

 DSCN3727.JPG

6

 DSCN3728.JPG

7

 DSCN3729.JPG

8

 DSCN3730.JPG

9

 DSCN3731.JPG

10

 DSCN3732.JPG

11

 DSCN3733.JPG

12

 DSCN3734.JPG

13

 DSCN3735.JPG

14

 DSCN3736.JPG

15

 DSCN3737.JPG

16

 DSCN3738.JPG

17

 DSCN3739.JPG

18

 DSCN3740.JPG

19

 DSCN3741.JPG

20

 DSCN3742.JPG

21

 DSCN3743.JPG

22

 DSCN3744.JPG

23

DSCN3745.JPG

24,

DSCN3746.JPG

25,

DSCN3747.JPG

26,

DSCN3748.JPG

27,

DSCN3749.JPG

28,

DSCN3750.JPG

29,

DSCN3755.JPG

30,

DSCN3756.JPG

31,

DSCN3753.JPG

32,

DSCN3754.JPG

33,

DSCN3755.JPG

34,

DSCN3756.JPG

35,

DSCN3757.JPG

36.

DSCN3758.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278319.html

上一篇:李希凡著《红楼梦艺术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下一篇: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第一展厅一览(2016-10-29)
收藏 IP: 1.202.2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