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公共知识分子:先知识,后公共
热度 2 2012-6-16 11:59
公共知识分子的称谓很有意思,大概是指谈论公共事务的知识分子,其实是指谈论公共事务而名大的分子,在演变中,或多或少疏远了与知识的距离,也就是疏远了人类理性,显得有些荒诞。 首先说公共事务。在今天,放眼各色知识分子,手眼执握的领域(事务),谁还能说是私人事务,哪一项不是与众人关系密切的公共事 ...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378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书写的力量
热度 1 2011-7-7 18:27
世事并不难料,难的是料定了也没有办法。我们身处的世界有多少个?俗世一个,阅读一个,书写也是一个。俗世之所以俗,全因为这个世界的根基,在于一些无法违背的天理人欲,许多自然的规律在这里作用强大,让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勉为其难,接受而已。阅读的世界很庞大,如果我们不把阅读的通道仅限定 ...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33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从离骚到牢骚
2011-6-6 13:15
端午节,吃了四个粽子,没有买艾(因为遇到的艾,没香气),没有叠福,也没有系花线绳。这些做法,都是我家乡过端午的风俗,但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人提到屈原,知道端午和屈原有关系,也是一位中学老师在卖弄时,我才知道的。如今,说到端午,首先想到屈原,这也许就是文化的作用吧。随着读书的继续,我们离原本的自己 ...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29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体制问题,不是中国知识分子堕落的理由
2011-1-8 18:10
体制问题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是的确存在的问题。但,体制问题决不是中国知识分子堕落的理由。 因为: 一、体制问题并没有影响所有知识分子的发展 就现有体制下,依旧保持知识分子品格,埋头苦干的优秀人物,还是大量存在的。他们同样面对了体制问题,但,他们依然能够有所创造,有所贡 ...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5431 次阅读|2 个评论
知识分子,心归何处
2010-9-24 21:15
这样的题目,大嘛?我看不大。知识分子,作为一种身份,在今天,有许多相关的东西需要思考。如果,还有人在意这一身份,还想以这一身份继续自己的人生历程,那么,这样的疑问就很有意义了。人生之路,弯弯曲曲,一路下来,我们将心归何处呢?研究领域,的确是一个好的去处,但,它肯定不是唯一的去处,也不是最后的和最好 ...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47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知识分子的意义
2010-9-20 12:31
作为知识分子,不能不考虑自身存在的意义。在不同知识领域中,赖以寄托我们身心的对象的确很多,似乎,因人而异,我们都找到了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理由和依靠。但,所谓安身立命的东西,却不是这些具体的学科领域对象,而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意义。 可以看出来,这一层次的意义是个体性质的。知识分子群体存在的意义 ...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47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知识分子在改善民族素养上应该有所作为
2010-2-2 12:21
这种近乎常识性的呼吁,可以说人所共知;同样,相应这种呼吁的行为几乎没有,可以说有目共睹。不用回顾过往,更不用回溯历史,只看看眼下的情形,我们就能够知晓事实的真相,中国知识分子有所作为的领域着实不少,但在改善民族素养上的确相形见绌。 民族素养的提高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绝对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 ...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6453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中国知识分子之乱象:自由的心,受束缚的身
2009-8-12 15:11
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有一颗自由的心。什么是自由的心呢?自由的心就目前来说,准确地应该称为心的自由。自由的心更多会与政治理念挂勾,当前的知识分子还没有那个本事,也没有那个豪情,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被民众称为伪自由分子。心的自由意味着,知识分子可以在自己的一亩 ...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7230 次阅读|9 个评论
谁动了知识分子的奶酪?
2009-8-6 18:35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知识分子的奶酪是什么。简单地说,知识分子的奶酪有两块,一块与物质利益有关,比如说养老金;另一块与精神利益有关,比如说知识分子的形象。前一块奶酪已经被人动了,比如养老金人为性缩水,就高校中的知识分子来说,有人计算说每年会低于公务员两万元,两万元对高校知识分子而言, ...
个人分类: 关于知识分子|51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