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编辑学者化,问题到底在哪里?

已有 4211 次阅读 2009-10-19 23:45 |个人分类:期刊工作|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术期刊博文大赛

——“编辑学者化”涉嫌假大空评论之二:贪大求全大而无当的编辑学者化

任何一种文本的提出,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土壤。“编辑学者化”的提出,恰恰在编辑群体逐步被边缘化之际,它迎合了当时大多数编辑特别是学术编辑的心理需求,起到了望梅止渴的作用。它在当时一经提出就受到普遍欢迎、热烈响应是不言而喻的。拙文“博出”之际,恰读到郑老师《编辑学者化有没有问题?》博文,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不同是自然的。

编辑学者化有其固有的理论硬伤和追求宏大叙事的大轰大嗡姿态,注定了这一文本难逃学理的质疑与实践的拷问。理论蓝图与现实效果的大相径庭,心理预期与实际操作的巨大落差,使得口号的提出者,有点大放厥词,也使得实际工作者,往往大失所望。编辑学者化,实在是贪大求全,大而无当。

我以为对于这一文本,可以从理论与实际两个维度去审视。其一,编辑学者化理论充满瑕疵与硬伤。其二,编辑学者化在实践中收效甚微。

众多文本中的比较有影响的文本是如下表述的,我们不妨一边转述文本,一边议论文本,边走边谈。“一是可以研究学报编辑理论,兼认编辑实践家和编辑理论家”,我们当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问题进行研究,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个化学编辑、物理学编辑也需要研究编辑学吗?或者,我们把话题反过来表达,一个认真从事化学、物理学编辑工作的人,他没有研究编辑学吗?做好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深入研究有助于做好工作。如果这样的工作也算编辑学者化,请问,还有没有学者化的编辑?许多专业的学术期刊,录用编辑的前提就是学者,再提出编辑学者化,毫无意义。如果本身就不是学者,是否具备上岗条件都成为疑问,还提出编辑学者化不是华而不实吗。

“二是可以利用工作之便掌握科研动态,研究一些专门学科的新问题,成为编辑家兼一门学问家”,熟能生巧,任何人只要专心从事某一具体工作,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感悟和经验。掌握科研动态,相对容易,研究一些专门学科的新问题,就比较困难了。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编辑,他们常常束缚于办公室,无法亲临实验室,缺乏科研时间与科研条件,“研究一些学科的新问题”,实在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此起彼伏的电话,接二连三的来访,四面八方的来稿,乱七八糟的电邮,千头万绪的工作,请问,你还有多少科研工作的时间?还有多少应付裕如的精力?有多少观察实验的场地与条件?当你一次又一次地给科研打了折扣之时,科学研究更多的表现为一个编辑的学术情结。是望梅止渴,是画饼充饥,更是黄粱美梦。

“三可以同时发挥从事编辑工作和原来所学专业的优势,研究边缘交叉学科,如编辑心理学、编辑教育学、编辑社会学、编辑哲学,如此等等,成为一门分支交叉学科的学问家”,这些工作恰恰是那些新闻与传媒专业的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地,而不是必须研究的内容。一个自然科学编辑去研究编辑社会学,在我看来,还不如远离所谓的编辑社会学,可以更有精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可以兼通百科,做一个真正的博学多才的杂家”。这话说得好听,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在网络时代,几乎人人都兼通百科,获得知识自己比喝自来水还要便宜。问题是,你的杂家是谁封的?凭什么封给你的?如果这也算学者化的学术标准,那么,请问,还能找出不是学者的编辑吗?编辑学者化还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证明上述文本又大又空,大而无当,我们不妨将上述口号换在清洁工身上,演绎一出等同于编辑学者化的“清洁工学者化”文本。我只要换几个字,请大家注意:“一是可以研究城市清洁理论,兼任清洁实践家和城市美容理论家;二是可以利用工作之便掌握清洁动态,研究一些专门学科的新问题,成为清洁家兼一门学问家;三可以同时发挥从事清洁工作和原来所在农村田间地头劳动的优势,研究边缘交叉学科,如民工心理学、民工教育学、民工社会学、民工哲学、清洁哲学,如此等等,成为一门分支交叉学科的学问家;四可以兼通百科,做一个真正的博学多才的清洁工。只有这样,我们的清洁工作才能搞好,我们的清洁工地位才能提高。应当说,清洁工队伍学者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这说明了什么?这什么编辑学者化,几乎可以套到任何一个职业,反映了理论的空泛。当然,或许有人会跟我辩论,民工怎么就不能学者化了?是的,民工可以学者化,但是,一个清洁工天天打扫卫生,很辛苦,就别让他们像哲学家一样读书思考了吧。至于,他们中的一些人,胸怀人生的梦想,我们的社会是给他们提供机会的。不是有个三轮车夫考上了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了吗,不是也有一个收破烂的,考完大专文凭,又考上专升本,还拿到了英语本科文凭,如果推而广之,还不如提出市民与民工的“学者化”口号呢。在今天的世界,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回到当代语境,还不如提出终身教育体制,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编辑,更让人好接受呢。

毋庸置疑,编辑工作特别是学术期刊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在社会资源的分配方面,学术期刊编辑是投入与获得不成正比。一般而言,文章是作者的研究成果,是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具体体现。正是由于编辑工作的“隐蔽性”特点,使编辑人员缺少应有的成就感。学术期刊编辑的学者化程度不比报纸编辑的学者化程度低,但是前者收入在同一城市要比后者少得多。因为学术编辑既缺失了实现价值的市场力量,又为学术的公益事业牺牲奉献。他们试图通过学者化的努力弥补自己的学术缺憾。但是,恰恰在坚守编辑的职业定位方面容易产生动摇。编辑特别是学术期刊编辑,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据有关学者统计,国外期刊的细分已经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纵观世界学术期刊发展的趋势,不难看到“学者办刊” 大势力所趋。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高度综合与高度分化的两极趋势。其中高度分化的结果,使学科与专业越分越精细,而且促使其向高、精、尖、深的方向发展。


在国内,教育部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建设方案中,也采用了这一文本,明确提出编辑应当走学者化的道路。但是,更多地强调专家学者参与办刊,实际是在走所谓学者编辑化的前进道路。而且,更多地从对编辑个人的要求转变为对编辑工作流程的要求,不仅更加科学,而且更便于操作、便于管理。

譬如,编辑部可以聘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期刊的编辑工作,兼任有关学科的编辑,兼任有关学科栏目的主持人。我们知道,国内的学术期刊缺乏相对统一的工作规范。有的期刊编辑部是学校的一个教学科研实体,有的是学校的管理机关,还有的期刊编辑部是一边做期刊,一边做研究。大的刊物工作越来越细化,特别是大的出版社,做的比较成功。一般的期刊编辑部,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衡量专家学者关键是看其工作领域取得的工作业绩,我们曾经界定为“编绩”。如果一概要求广大的编辑人员在完成繁重的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成为其他学科专业的专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无论是在精力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无法与相应学科的专家学者相提并论。这必然削弱编辑的职业品质,不但无益于编辑的职业成长,还加重了编辑的职业负担。

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是不可阻挡的职业潮流。人们在主观上虽然想统筹兼顾,客观上必然顾此失彼。


相对来说,以城市晚报为特色的编辑工作群体,它们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逐步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也顺应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它们的编辑人员的劳动价值与效益密切挂钩,形成了一套与市场导向相一致的评价标准。几乎不存在什么编辑学者化的理论争论。争论的意义恐怕就在争论之外:中国的学术编辑,更像是学术家族中的少数民族,面对近乎大民族主义的学者化呼声,学术编辑的明天在哪里?中国学术期刊,你将何去何从?

专业分工与合作,进入文化产业运作,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与评价体系,比争论编辑学者化要有意义的多。所以,我认为,不顾实际,一味要求编辑学者化,实在是贪大求全、大而无当。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946-263709.html

上一篇:“学术期刊博文大赛”我将高调报名参加
下一篇:编辑不是“孙子”,更不是“老子”
收藏 IP: .*| 热度|

6 赵星 王晓峰 王志明 任国鹏 郑秀娟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