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科学,独立思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mluo0922 学习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从事生物医学工程

博文

2011年物理学与物理哲学第二次武汉专题研讨会概要

已有 3876 次阅读 2011-4-16 14:36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量子力学, 科学哲学, 物理学, 研讨会, 武汉

     20114143日,由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赵国求研究员发起并主持,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第二次专题讨论会”在武汉市青山区威仕宾馆隆重召开。共有来自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钢研究院的近20位教授学者和博士生参加了此次讨论会,并提交了具有原创性研究论文,从多个方面应用和推进了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理论。

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学者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桂起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赵国求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吴国林教授、四川大学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罗教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涛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万小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吴新忠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刘建城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杨敏姣博士等、武钢研究院荣广平研究员,以及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主任游涛及有关领导。

 

 

关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理论,众多学者在会议上做了发言。

1、赵国求研究员从介绍与陈方培教授等几位物理学专家关于量子力学若干问题的讨论开始,围绕量子力学中粒子如何转换成物质波场,及量子场论中物质波场又如何转换成物质粒子等一系列问题,利用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基本理论展开了深入分析与讨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如何理解真空问题,赵国求研究员也作了深入分析与讨论,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兴趣与讨论。量子曲率是非质点模型的最佳力学模型。质点模型与非质点模型,两者在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得到完满的统一。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张涛研究员代表赵国求与他自己,报告了论文:《电子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计算》,认为电子不是质,也不是坚硬的小球,而是有一定构形的环形电场旋涡,半径r物质波波长λ/2π建构确定。由此,利用康普顿物质波波长(λ0/2π)可以证明电子的自旋磁矩为一个玻尔磁子,而运动电子的自旋磁矩则随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自旋的物理意义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有了较好的理解

3、吴国林教授共提交了4篇论文。第一篇论文是对量子现象学的一个推进研究,他介绍了将如何“经验还原”的现象学方法分别用于量子力学的各种解释(包括量子力学的曲率解释)与量子力学的测量过程,分析量子力学各种解释的本质。认为通过初步的现象学还原,我们可以得到量子力学的共同统一的本质是波函数,波函数才是量子力学解释的核心,量子力学的各种解释都是对波函数进行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第二篇论文,吴教授考察了实体、量子纠缠与相互作用实在论的关系,对“实体”概念进行了词源学的考察,总结出实体的基本特征,得出量子纠缠具有实体性的结论,并就量子纠缠与相互作用实在论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第三篇论文,他就“基本本体”的称呼问题,场与场能的关系,(基本)现象实体的可分性问题展开讨论;第四篇论文,正在完成之中,就如何将量子信息与曲率解释联系起来等问题同与会专家展开了讨论。

4、刘建城博士就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曲率解释的哲学基础进行了探索和挖掘。结合康德后期文献考据与现代物理学知识背景,论证了相互作用实在论中“现象实体”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5、万小龙教授就薛定谔猫、双缝实验等量子力学存在的悖论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逻辑学上的解析。指出这些物理学佯谬之所以被认为是包含“矛盾”,其实是因为没有对前提条件、推导的过程等进行严格的逻辑学分析,如果进行这项工作,这些悖论完全可以得到消解。

6、吴新忠博士的发言,对解析几何、非欧几何、经典物理学、广义相对论等理论中所包含的曲率思想进行了系统性的发掘和整理。规范场也具有引力场的曲率特征,并认为赵国求引入的康普顿物质波表象,以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和相互作用实在论的哲学,很可能导致量子力学从哈密顿的分析力学形式回归牛顿型的相互作用形式,并借助微观形态的时空动力学机制消除一些量子佯谬,不断接近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理想。其中对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曲率解释基本思想的精确提炼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此外,罗教明教授再次报告了《氢原子电磁结构模型》论文,认为电子绕核转动的电磁辐射作用于原子核,与原子核电磁辐射反作用力相消,即电磁辐射藕合,能够使氢原子中电子和质子的电磁辐射互相作用在力学上达到平衡,此时氢原子处于力学和电磁辐射的稳定结构状态,即氢原子自然基态。从而使我们对于玻尔提出的量子轨道能级有了一种更符合经典电动力学的新理解,即量子本征态很可能是原子通过外界交换电磁辐射形成的结构共振态。通过这次报告与会学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薛定谔方程的理论推导是开创性的,实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一流物理学家们的梦想,可喜可贺!而与量子力学实验的结合将再找时间交流,与曲率解释的深层关系也还有待深入讨论,与会学者正在寻求并期待新的讨论机会。

杨敏姣博士就伽利略原子论思想及其对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作了发言。

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桂起权教授对科学思想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六种自然观(尤其是古希腊的原子论、“万物皆数”与有机整体论)进行了有特色性的分析和总结,现代综合性的系统自然观,则汲取了以往所有自然观的合理因素,实现了因果、机遇与目的观念的整合,原子论与场论观念的融合。

最后由桂起权教授给予总结点评。他从总体上回顾了本次会议的成果,对各位学者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

1、随着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它越来越具有包容性,通过量子伴生空间与外部物理空间的交替转换,曲率模型消解并超越了点粒子模型,暗含着场本体论与粒子本体论可以兼容和整合的思想。赵国求研究员对规范场、规范势的独特解释十分形象化又富有启发力。

2、吴新忠同样是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强,对曲率解释的领悟比一般人更深,而且在他看来,在这个“量子哲学共同体”中对实际推进曲率解释来说,很可能是最有潜力的青年。而刘建城博士对康德哲学理解深刻,文献考证很有说服力。万小龙教授则擅长于对人们熟视无睹的问题作更精细的逻辑分析。对于吴国林教授来说,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所要把握的正是“现象实体”,因此,“量子现象学”与“曲率解释”接轨了。

3、张涛教授的报告在玻尔磁子问题上深化了曲率解释。

4、罗教明教授比上次会议更加具体展开了他的“氢原子模型”,给出了详细论证。其哲学意义在于,他给出了物理学从玄之又玄的数学形式体系的迷雾摆脱出来,回到清醒的物理本体论上来的希望,开拓了一种“把牛顿的物理本体论和因果性思想一贯到底”的全新可能世界。既然薛定谔方程将是牛顿力学、经典电动力学顺势拓展的一种自然结果,为什么不能设想,物理学家们将实现一种崇高理想或纲领性思想,他们将拥有“统一的严格因果性的宇宙观”呢?

罗教明教授认为,科学哲学学者与自然科学研究者共同进行相关科学问题的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通过双方不同层次和视角对科学理论的认识和交流,更有利于自然事物规律的发现,是值得提倡和大力发展的,有利于不同学科间的成果交流和相互启发,发现和认识新领域。

 

 

注:纪要全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7363&do=blog&id=43430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78615-433898.html

上一篇:科学网情感——感激与期望
下一篇:武汉研讨会为何让曹天德教授如此不安?
收藏 IP: 118.113.216.*| 热度|

7 吴国林 张伟 王水 赵国求 杨正瓴 xqhuang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