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燃烧与火焰的区别
桂耀荣 2010-6-1 18:17
高中化学中涉及到氯气的化学性质:钠在氯气中点燃的现象:黄色火焰、白烟;铜在氯气中点燃的现象:燃烧、棕黄色的烟;铁在氯气中点燃的现象:燃烧、棕褐色的烟;氢气在氯气中点燃的现象:安静的燃烧、苍白色的火焰。 为什么有些物质燃烧时会产生火焰,而有些物质燃烧时却没有火焰产生?物质燃烧时有无火焰产生,不能 ...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61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氨水腐蚀金属的原因
桂耀荣 2010-5-16 09:25
氨水腐蚀金属有两个原因:一是氨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离子,二是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 具体解释:由于氨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比较稳定的配离子,所以会使金属离子与金属单质之间的标准电极电势降低,用高中化学的话说,就是使 ...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513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各种各样的元素周期表[整理]
桂耀荣 2010-5-14 10:06
这些图片来自于网络,经过整理!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11631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批量将照片制作成PPT
桂耀荣 2010-5-7 16:14
刚才在做后天上午开家长会的PPT,计划将学生参加各种学校活动的照片放给学生家长看发现直接复制照片进入PPT不行。后来想了很多方法,无意中我试着利用插入相册的方法,然后删除第一页PPT就OK啦,而且还可以设置自动播放,幻灯片切换时间,最好添加点背景音乐(最好是轻音乐)。 具体方法如下: ...
个人分类: 电脑网络|1406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各种水的标准与制备
桂耀荣 2010-4-15 10:03
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五种杂质 : 1. 电解质 , 包括带电粒子 , 常 见的阳离子有 H + 、 Na + 、 K + 、 NH 4 + 、、 Mg 2+ 、 Ca 2+ 、 Fe 3+ 、 Cu 2+ 、 Mn 2+ 、 Al 3+ 等;阴离子有 F - ...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38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液漏斗的种类和使用注意事项
桂耀荣 2010-4-12 08:26
一、 分液漏斗分为:球形分液漏斗(如图1)、梨形分液漏斗(如图2)、梨形刻度分液漏斗(如图3)(一般:上面的塞子称为活塞,下面颈脖子上的塞子称为旋塞) 图1 图2 图3 二、 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 梨形分液漏斗多用于分液操作使用,球形分 ...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280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
桂耀荣 2010-4-8 08:28
下面是一道高中化学竞赛题: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是目前最常用的测硅方法,特别适用于硅酸盐。它的步骤为: A .将试样用固体 KOH 熔融,转化为可溶性的 K 2 SiO 3 ; B .在强酸性条件下,用 KF 处理生成的 K 2 SiO 3 ,得 K 2 SiF 6 沉淀这一步必须在通 ...
个人分类: 大学化学|105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化学元素歌
桂耀荣 2010-4-6 14:13
化学元素歌(英文) 版本一 化学元素歌(英文) 版本二 化学元素歌(英文) 版本三 歌词: 英文版 There's antimony, arsenic, aluminum, selenium, And hydrogen and oxygen and nitrogen and rhenium, And nickel, neodymium, neptunium, germanium, ...
个人分类: 大学化学|5241 次阅读|1 个评论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热度 1 桂耀荣 2010-4-3 08:41
昨天在讲评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时提到须垂直悬空。但移液管向锥形瓶中移取液体的时候必须移液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整理如下: 移液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它是一根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其下端为尖嘴状,上端管颈处刻有一条标线,是所移 ...
个人分类: 教学拾遗|430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倒计时代码
桂耀荣 2010-4-2 09:07
今天在我的网站( www.chemedu.net )上加了一个倒计时代码。 效果如下: 0) document.write(" "+"今天离"+ symbol+"还有"+day +"天"+" ") else if (day == 0) document.write(" 代码如下: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 var deadline= new Date(9/12/2010); va ...
个人分类: 电脑网络|38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