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衙门文化(后续)

已有 3342 次阅读 2015-12-3 15:31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衙门文化

衙门文化(后续)
作者: mirror (*)
日期: 2015/12/02 14:27:21

衙门的文化是说一个制度、一件事儿。看似很呆板,实际上还是很有意思的。衙门口里有各种司、局等部门,到了地方(北京以外的一种说法)就是厅了。同是一个档次,由于所处的地方不同,称呼不同。百度上的解说不是很好,较好的解说还要数这篇《国务院部门中司长局长谁更大?》。其中学习了的部分是:“在中国,机构名称一般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区域名、矢名和格级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它的区域名,表明它的管理范围和隶属关系;“外交”是它的矢名,表明工作内容;“部”是它的格级名,表明了它的级别规格。”

司和局的区别也比较有趣。司是管事儿的部门(窗口),没有很多的下属。而局则不然,除了管事儿之外,还有很多的从业下属人员和部门。比如说:“文化部艺术局是可以直接对“外”的,可以直接向各省市的文化厅(局)直接发文。但改成艺术司以后,就不能直接发文了,如需要发文,只能是起草好之后,以文化部或文化部办公厅的名义对外发。”

言归正传,一个小单位如何能与国级的衙门说上话呢?按科学的说法叫“隧道效应”。小单位给国级的衙门提交个报告,题目是关于明确环境影响审批受理单位的请示函。内容是说小地方的人不明白事儿,被别的衙门和五喝六的,还请大老爷做主。

由于有了“隧道效应”,这个衙门的大老爷以办公厅的名义复函:你们的请示收到。经研究,函复如下:依据本衙门第某号令,你们那个事儿的审批受理单位是省级的环保局。加盖大红章。

到此,审批过程算是过了第二关。国人办大事儿的流程是:1)项目建议(由下边),1’)批复立项。这个阶段申请人要阐述某个事儿值得做。2)可行性研究报告,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这个阶段申请人要阐述该事儿可以做成。3)初步设计报告,3’)初步设计报告的评审。这个阶段申请人要说明该事儿打算这样做。到此,在程序上才算是可以用上钱干事儿了。

可行性里除了要说明在物理上可行之外,还要有环境的社会安定的节能等的评定。合起来文件要有几百页,和砖头的厚度差不多。一套程序走下来也得花上几年时间,很是不容易。

能否快些呢?这是一种思考。着甚急呢?这也是一类思考。按照辩证法的思考,很多时候“急”并非是因为紧急,而是因为过程很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400-940807.html

上一篇:【李白隔空对话录:关于词类活用】
下一篇:【新智元笔记:词类消歧没那么漂亮,也没那么重要】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1 decipher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