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蜂同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yanc

博文

看《中国正怎样改写人类起源这部书》后想到的 精选

已有 4923 次阅读 2016-7-17 22:39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进化, 人类起源, 假化石, 中国化石标本, 琥珀昆虫

看《中国是正怎样改写人类起源这部书》后想到的

最近一期的Nature上有一篇非常好的关于中国化石与人类起源假说的科普文章-《中国是正怎样改写人类起源这部书》(How China is rewriting the book on human origins http://www.nature.com/news/how-china-is-rewriting-the-book-on-human-origins-1.20231#/author-information)。文章的大意是:在中国找到的化石正在挑战关于现代人及其亲缘进化的思想,即在中国找到的化石不支持人类起源非洲的假说,而支持起源于亚洲的假说。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或许是生物进化学上最吸睛的话题。但我不是学人类学和古生物的,不敢乱谈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Nature的原文或见本文后的人类进化路径图(图1)。

我更感兴趣的是原文中最后提到的一个现象:大多数在中国找到的化石只有极少数中国的研究古人类学者及其合作者能够看到。仅从我认识的研究古生物学的学者(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和我自己的遭遇,这种现象应该是公开的秘密。存在未必都是合理的。在这个讲究开放科学的时代,为什么这种臭名昭著的现象依然存在?出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个人觉得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理由。保守和封闭从来都是限制科学发展(哪怕是个人的发展)的挡路石!正如Nature的原文提到的,中国的化石挑战人类进化的假说,而西方学者侧挑战中国学者的观点:中国古人类学者不接受人类(智人Homo sapiens)进化于非洲的观点是因为他们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嫌疑——中国古人类学者希望什么都是产自中国。而中国的学者反驳说,与民族主义无关,所有的证据(包括过渡性化石和建筑残留物)都指向直立人(Homo erectus)向智人的进化在中国都是连续的。我对古人类学的研究并不了解,无从判断争论的双方的论据是否可靠,但个人觉得,既然有争论,何不大家对这些化石证据一起研究再做结论?而不是单方面反复强调我有证据(但是不能给你看?)。不能接受多方验证的证据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假化石已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关注(见: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2105.shtm)。

化石标本不向外开放不仅会引起学术观点的争议,可能还会导致中国某些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的丧失。例如中国抚顺琥珀昆虫的研究。抚顺昆虫产于5000多万年前,被誉为国宝之珍品。这些瑰宝在形成过程中见证了自然界的沧海桑田,记录下了远古时期的古地质,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等珍贵的信息,不但为昆虫的分类与进化提供重要的证据,在远古植物,动物,地理,气候,生态环境信息等多方面也都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谈及抚顺琥珀昆虫的研究,最让学界引以为傲的就是洪友崇先生的巨著《中国琥珀昆虫图志》(图2)。该图志收录了抚顺昆虫群的全部类群,共计855174199种,是记述中国琥珀昆虫种类最集中,数量最多,最系统的大型彩色图册,也是我国古生物学与昆虫学中唯一的一部琥珀昆虫图志。据此,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抚顺昆虫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同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这种自封的美誉或许正在丧失其坚实的依据,洪老先生描述的众多昆虫种类或将只是未来学术研究中一堆没有科学意义的名字而已。几年前我现在的导师在华南农业大学访问的时候曾问过我有没有兴趣演研究琥珀昆虫,我当时觉得他的问题很奇怪因为我们是做现生昆虫的,干嘛要转去研究琥珀昆虫呢?2013年我到了美国之后,他又再次问我想不想做一下琥珀昆虫的研究,尤其是中国的琥珀昆虫。我再次感到疑惑,中国的琥珀昆虫都被洪老先生研究透了,我能做什么呢?我说我可以试试?问,但是为什么呢?我导师终于给我道出了原委。问题就出在洪老先生研究的这些种类和标本上。洪老先生的书里的各个种的图全是手绘的点线图,仅从图来判断,有些种类被洪老先生归为新科的其实是现生种中已知的科,例如我们实验室主要研究的广腹细蜂科(Platygastridae),而一些新属可能跟波罗的海琥珀昆虫的已知属是一样的。分类学上各个类群的分类地位随着研究进展发生变化倒是很正常的,可是洪老先生专著里研究过的标本至今似乎只有洪老先生检视过,后来的学者研究了洪老先生书里的图,认为有些种类的归类是错误的,但又不能确定,因为没法看到洪老先生研究过的标本,而且洪老先生也没有指定正模标本的确切保存单位。更糟糕的是,洪老先生专著里研究过的正模标本全部没有指定正模标本的确切保存单位,而只是说大部分的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北京自然博物馆。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这些种名都是无效的。这意味着洪老先生一生的心血只在琥珀昆虫的研究史上只留下了一堆等待废除的物种名。而抚顺昆虫的这些研究也丧失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地位。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学者都不愿,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这些琥珀标本!于是2年前我就开始托我在北京的朋友寻找这些标本的下落,一无所获。后来从网上得知,洪老先生还健在,又尝试联系洪老先生(给洪先生,中国地质博物馆,洪先生工作过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发邮件),但至今未收到任何回复。今年5月份回国探亲,我还特意从广州跑到北京去找。找了一天之后,总的感觉就是,难道这些瑰宝需要来个二次挖掘吗?所幸的是,这些标本的最终下落可能会尘埃落定,北京动物所的一位老师介绍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一位曾和洪老先生合作过的老师给我,答应帮忙寻找。目前,我还没从那位老师那里得到那些标本的确切消息,但希望寻找还在继续中。在这里也呼吁一下,碰巧知道这些标本下落的老师请与我联系。在此先谢过。待我有了这些标本的确切消息(找到或没找到)后,我会再写篇博文说这些年我追过这些标本的那些事。

1. 标准的人类进化路线的两种假说。中国学者提出的假说与此两种假说都不同。(采自http://www.nature.com/news/how-china-is-rewriting-the-book-on-human-origins-1.20231#/author-information



2. 洪友崇先生著的《中国琥珀昆虫志》正在有的科学研究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302-991255.html

上一篇:空气污染降低蜜蜂的传粉能力
下一篇:这些年追过的标本(1)
收藏 IP: 140.254.169.*| 热度|

6 徐旭东 侯沉 黄永义 陈辉 李土荣 techn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