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品评洋诗——"falling leaf"和“fallen leaf”
热度 1 2011-6-11 17:35
偶而翻阅手头的英文诗集《石与影》,加拿大诗人布迈恪著,金圣华(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香港翻译学会会长)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版。 布迈恪对我国王维的山水诗素有感悟,布氏的英文诗有强烈哲理性,不注重格律,不使用标点分句。他自称是“意象主义”,带有强烈的超现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601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成方圆考
2011-6-11 16:3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昨天上午突然看着不顺眼。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规矩来自木工术语,是鲁班们手中的利器,“规”指的是圆规,木工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 ...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25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质性思维与量性思维互变与互辨
热度 1 2011-6-11 13:18
“质性思维”在人文领域是一个正面乃至有些高雅的用词,是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在自然科学中,“定性思维”似乎是“定量思维”的初级阶段。在英文中“质性”与“定性”其实是一个词,但在中文中似乎存在高下之分。 数学领域的研究者似乎是定量思维的极致。据说,有专业素养的数学人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375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我眼中的“写意地球”与“写实地球”
2011-6-10 12:31
写意与写实代表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从绘画而言,可以简单地说代表了中西画风的分野。就科学而言,似乎也体现了中西的差异。 当今,人文界的实证人士对国内惯用的文章风格,常用的批评词是“宏大叙事”。国内文人的传统秉性是忧国忧民(似乎并不忧天。“杞人”被看成是“世人本无事,庸人自 ...
个人分类: 似水流年|23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古地理学、古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异同之我想
2011-6-6 21:20
我认为,当前对于古地理学、古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范畴与内涵存在歧义,需要厘清。当然,由于多种原因,就是历史地理学也存在不同解读,各执己见。 (1)《地球科学大辞典》将“古地理学”释为“过去地质时代(包括人类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 ...
个人分类: 地理科学|42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气象气候控制与工程学应对
2011-6-6 19:41
尽管本人倾向于尊重自然,不要轻举妄动。但目前社会对于气象、气候的危机感逐步增长。采用工程技术对天气进行人工影响与干预已属难免。水利工程已是遍地开花,水汽本是一家,对于降水之前的大气行为进行超前的工程控制自是可以预期的。因为天气比起地质灾害,它有明显的可预报性。 目前的 ...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23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昨游江苏姜堰市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赋诗一首
热度 1 2011-6-6 12:09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的江苏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湛蓝的湖泊、交织的河网和星罗棋布的洲滩岛屿,以及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和里下河水乡民俗文化,是其独有的景观特色。经过长期的开发和利用,现已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以“麋鹿故乡园 ...
个人分类: 似水流年|305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气候变化的“陈氏猜想”
2011-6-3 22:32
对于环境科学的库兹涅茨曲线我印象深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 当今世界,气候预测纷纭,杞人已渐变为 ...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28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天上银河,空中汽河,地上江河
热度 1 2011-6-3 11:16
银河之中,星汉灿烂,引人遐思。曹操《观沧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经天的日月,似乎是从海中升起,又降落于海中;横贯长空的银河(星汉),似乎也与大海通连)。 地上江河也伴随着名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令人感慨。可惜杜 ...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285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灾害辩证法
2011-6-2 20:54
自然辩证法创自于恩格斯,海内外都有科学家表白受益于此书,国内培养科学人士自是非此不彼。不知何故,爱因斯坦对恩格斯的这一著作评价不高(网上有原因分析的文章),因而受到我国长期批评。我只是读过国内的教材,并未看过原著,不知两人的差异。前一阵看到一本南方某大学老师(暂不记得姓名)所出的科学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421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