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学森批评的“胆子太小”具体指的是什么?
在谈钱学森批评的“胆子太小”之前,让我们先从科学的源头之一——假设与猜想说起。
科学假设与猜想,无疑是科学家的一种高级智慧,这种智慧是科学家集经验、直觉、想象和灵感的一种独特思维过程。现在对这个思维过程了解的还不多。这种智慧的初始形态笔者称之为“猜向(意向)智慧”(下称“猜向智慧”),即一种学术新思想萌芽状态,离学术创新最近的一个地方。学术创新需要科学家在荒无思迹的学术空白之地,由事实激发思维与猜想。这种猜想不单纯靠对事实的客观分析与推理的逻辑性,而与主观性、想象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思维过程可能如下:学术信息输入——在兴趣与解决问题的情感激励下,对目的、目标的集中、对信息的过滤——调动经验、直觉、想象和灵感——创意自已专属的靠近目的的一种猜向、意向。这种猜向、意向是在事实与信息欠缺、不完备的情况下,经过个人经验、直觉、想象力的凝炼,而提出的一种学术假设与猜想,是一种人工智能不具备的高级思维智慧,是客观的逻辑与主观的超逻辑的结合。主观性与想象性是“猜向智慧”的两个突出特点,还有一些其它性质,如非逻辑性、非理性、不确定性,甚至虚幻性等。这种“猜向智慧”不要求全方位通透考虑(事实与信息不支持),不要求强逻辑性与推理的严密性,突出对关键学术信息的快速有效识别和响应,采用奇兵出击、单刀直入、突破一点、不及其余,择取某一学术方向的关键点提出自己的创意、见解或学术思想新“点子”。
“猜向智慧”必须伴随表述,没有表述不仅不能称之为“猜向智慧”,也无从成长为学术新思想。就是说,“猜向智慧”是在大胆想象基础上,学术智慧的大胆表达,只有表达出的“猜向智慧”,才能为科学“试错”提供原料,为科学过程提供始点。
“猜向智慧”多在学术交流中受激并呈现,成为学术智慧系统的一种精华,它与科学发现相互依存,成为学术理论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交流常常被称为科学的源头之一,“猜向智慧”也就成为提高学术交流效率、创新学术思想的一种有效方式而被科学家所重视。科学哲学家刘大椿:“科学家获得新知识,并不单纯靠逻辑性和客观性,巧辩、宣传、个人成见之类的非理性因素也起了作用。科学不应被视为社会中理性的卫士,而只是其文化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总之,理性与非理性在具体的科学活动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二者都有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科学过程中逻辑与非逻辑、理性与非理性等不同思维方式的契合,共同推进了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高 峡 2023年11月27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