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0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lack007

博文

伴君左右 依偎相倾 - 玫红铆钉菇与黏盖乳牛肝菌

已有 3168 次阅读 2019-5-5 20:57 |个人分类:蘑菇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黏盖牛肝菌, 玫红铆钉菇

玫红铆钉菇和黏盖乳牛肝菌

    肇庆市封开县的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是我最早学习蘑菇分类的地方,在这里,我初次拍摄了大量奇特的蘑菇,听闻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在黑石顶首次蘑菇调查中遇到的玫红铆钉菇与黏盖乳牛肝菌,李方老师讲这两种蘑菇经常长在一起,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当时我们三个学生(经纬师兄、炳胜和我)就猜测了很久,可能是它们的孢子被同一种动物取食、或是它们的生长环境极其相似、亦或是它们之间有着共生的关系?

黑石顶奇异菌事

玫红铆钉菇寄生乳牛肝菌


    在没有分子技术之前,研究者都是凭借经验来判断蘑菇的生态地位,比如一种真菌的子实体总是出现在某一种树的周边,并且可以确定该树是形成菌根的,就可以推测出该真菌与该树种能够形成共生关系。我们知道了玫红铆钉菇和黏盖乳牛肝菌经常同时出现,就能推断出它们是共生关系吗?当然不是。


黏盖乳牛肝菌 Suillus bovinus  

牛肝菌目 Boletales 乳牛肝菌科 Suillaceae 


玫红铆钉菇 Gomphidius roseus

牛肝菌目 Boletales 铆钉菇科 Gomphidiaceae


    放射性铯元素是一种与核电站密集相关的元素,所以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灾难之后,其周边的森林都被染上了铯元素,且距离灾难中心越近铯元素含量越高。因为蘑菇对重金属和放射元素由很强的富集作用,于是1994年研究者在爆炸中心及200公里以外的地区各采集了35个地点的蘑菇子实体,理所当然,离核电站越近地区采集到的子实体内含有的铯元素浓度越高。


    而那项研究与本文相关的内容是,胶样铆钉菇 Gomphidius glutinosus 中铯元素的浓度最高。


胶样铆钉菇 Gomphidius glutinosus 

© FFN


    有人就猜测,这种菌之所以具有更高的浓度应该不是它从环境中吸收重金属或放射源元素的能力更强,而是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即——随着营养级的增高,放射性元素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的结果;于是推测出该铆钉菇可能是寄生于其他的蘑菇上。


铆钉菇科的吸器


    在2000年, 瑞典的一个科学家也留意到了铆钉菇科 Gomphidiaceae 的部分物种,总是在有乳牛肝菌属 Suillus 存在时才会出现。他们采取了这些铆钉菇和乳牛肝菌子实体下的菌根,带回实验室分析。分子分析的结果是,所有的铆钉菇的子实体中都存在一部分乳牛肝菌的DNA;而现为切片显示,铆钉菇菌根末端的皮层细胞有些分化成为吸器,伸入了乳牛肝菌菌丝内部。这些确凿的证据就证明了铆钉菇科的物种,确实寄生在乳牛肝菌上。解释了我疑惑多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https://www.forestfloornarrative.com/blog/2018/8/10/fungi-friday-gomphidius-glutinosus

[2] Molecular and anatomical evidence for a three-way association between Pinus sylvestris and the ectomycorrhizal fungi Suillus bovinus and Gomphidius roseus


题外话


    非常欢迎小聪加入采蘑菇的小猴子,这篇推文正是由他起笔的,这几天被小黑抓着连续熬夜看材料才终于在昨晚把文稿写出来。


    我们的小猴子又增加了一个,之后也可以有更多的更新了!


PS:康乐园的蘑菇图片整理完后,我已经开始着手处理黑石顶的了,发现3年前的自己果然还是太年轻,拍的图片简直辣眼睛。然鹅,小黑还是想挑一些有意思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慢慢写给大家看!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或者是对我们的建议也可以告诉小编Gomphidiaceae(不方便回复公众号,可以发到小黑邮箱:2674102796@qq.com),我们努力为大家解答,一起把蘑菇的科普做好!嘿嘿嘿,谢谢大家捧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和论文,如有侵权请与小编联系


文案:小聪

校对:小黑



欢迎关注采蘑菇的小猴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2381-1177273.html

上一篇:孢子在水里游啊游,挂在了木头上
下一篇:美帝人不能吃,印度人才能吃的喇叭菌
收藏 IP: 121.195.11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