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 精选

已有 7742 次阅读 2024-4-24 14:45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备课不仅是达成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而且备课永无尽头,备课里学问极多,备课可体现教师对教学的热爱程度。一定程度上,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越好。

备课“备”什么?

要达到合格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研读教材及参考文献

从学情而言,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公有“财产”,当教师缺失的时候,教材充当了学生替补老师的角色。因此,对教材的重视,绝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尊重公有知识、重视公有知识。大学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一个本科生如果连教材都不懂,学生是很难走向更深度学习的。然而,当下我们的大学,不要问有多少学生的教材到了期末还是崭新的,有多少老师的教材,多少年了都是崭新的?那些以为自己已经是专家而不研读教材的教师是很可笑的,原因在于,即便你是专家,你是专在了某一个或几个方向,而不是样样精通。不在少数的本科生课程,在内容维度上体现的是深度中有广度、广度中有深度。深度和广度的结合本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备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这种“好像很简单、做起来很难”的事情做出举重若轻的效果,看起来仿佛信手拈来,实则是课前备课充分。

在研读教材时需要注意,研读师生共用的教材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涉猎更多版本的教材和参考文献。通过这样做,可以更加系统的、多角度的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更好的选择课堂上要讲什么、要给学生补充什么、识别教材中存在哪些疏漏等。

我从事教师工作所讲授的第一门课是《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坦白的讲,这门课我自己本科、硕士、博士都没有学过,但还要硬着头皮给学生讲,压力是十分大的,特别是担心学生问的问题我无法解答。当时,我提前到我校图书馆,借了几个版本的教材和习题集,每次上课前都要把相关内容认真研读,备课时还要超前一两章备课,这样才把这门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image.png 

我想,不止我一个老师会接到自己也不熟悉的教学任务,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的时候,唯有认真二字,方不负学生的期待!

2)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甚至也可以说,教学内容必须被教师重构。Ben-Peretz提出“教师要通过解释、加工、引证和筛选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而这个选择的过程,与学情、学习难度、学时限制等均有关。

比如:一些地方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在讲授专业英语、双语课就要考虑学情,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节课设置一定的生词目标、句法目标等,让学生逐渐提高,而不能因为课程被界定为专业英语课、双语课,就不管不顾的大段大段输出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的外语。一些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教师要通过布置课前任务、课中有条理的引导学生思考、布置课后作业强化等,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理解这些难点。甚至,由于一些教材的编写本身不合理,其中夹杂了一些不适合放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又或者存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讲授清楚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可将这部分内容删去,或布置为学生的自学任务。

不止一个老师向我抱怨过,现在的学时越来越少,而教材还是厚厚的一本。甚至,厚厚的一本教材对于理解这门课也是不够的,有限的学时根本讲不完那么多内容。这当然是很多大学老师面临的现状。在这里,就要区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而教学内容需要由教师做出选择。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师存在价值之一。如果教师不认真备课,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

3)制作教学资源

目前,很多大学老师上课以使用PPT教学为主,甚至一些老师直接从网上获取别人的PPT直接使用。曾经发生的“笑话”:某老师从网上下载别人的PPT以后,连对方学校的Logo都不改就直接拿过来用。Logo事小,但折射出的却是这位老师备课不用心。

我自己上课,几乎每轮上课都会重新修改PPT,甚至是每一次上课前都要更新PPT,而不是凭着自己同一门课上过了好几轮,就可以“倚老卖老”。因为人不是机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思考,教学要体现教师的这种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适当融入到教学资源中。

 

对于PPT而言,不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摘抄上去。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公式推导,有可能需要增加箭头和先后出现的动画,帮助学生在课堂较短的时间内理清公式的前后逻辑关系。对于教材中较难理解的文字,有可能需要进一步聚合其他教学资源,比如动画、视频、模型等等,通过更多元的教学素材促进学生更快理解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没有且需要新增的,也需要补充到PPT中。

因此,对于自己制作的PPT,我是很“抠门”的。当别人跟我索要我自己制作的PPT的时候,通常我都会拒绝。一方面,一个老师不自己制作教学资源,就很难把握好教学难点、教学节奏,我给他我的PPT,间接的存在坑害学生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制作的PPT是自己经过选择教学内容以后做出的,这样的PPT带有制作者的主观选择,未必适合其他人。比如,有时候我会在我的PPT中插入自己以往从业或生活所接触的案例,这些案例只有我最清楚,送给别人他们也难以理解。而且,因为带有个人痕迹,也不适合转手他人。

一个老师要想上好课,至少要从自己做PPT开始。

4)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不只是老师的讲授,而是师生的良性互动。由于传统教学习惯使然,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听讲,导致学生一侧的主动性不强。教学设计环节,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提高师生的有效互动水平,特别是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比如我的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设计有课前自学任务、课前测试、模型讲解、游戏化教学、学生在黑板完成练习等环节。这些环节不是授课当天的突发奇想,而是在备课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这些活动。这些活动也不是瞎折腾,而是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精心设计。这些活动更不是老师的炫技,而是每一个设计都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能力的生成。

 

一堂好课,当然是设计出来的!教学竞赛看似“表演”,但其中重点考察的不就是教师设计教学的能力。一些教师对教学竞赛嗤之以鼻,某种程度上,是其自身没怎么设计过教学。

5)进行反思和总结

每次上完课,如果能及时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并进一步查漏补缺,坚持1年,你的教学会有巨大提升!

尽管备课环节已经熟悉了教材、精选了教学内容、制作了适配的PPT、设计了教学活动等,但这些前置的工作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后,会给出现实的响应。比如,PPT是否易于学生理解、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超时而导致一些教学内容没有按预期进度完成、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响如何等。进行教学反思,是优化教学设计、未来教学更顺畅的基础。由于一堂课的授课教师一般只有一名,在个体工作的情况下,教学反思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个人的自留地,是否耕耘,取决于教师自己。因此,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教师对教学的热爱、付出。

教学总结,既包括教学反思中对一堂课的总结,还包括某对一个专题内容的总结。比如我上选修课和指导毕业设计时,有些发给学生的通知、评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内容方面是近似的,如果每次都重新整理、重新敲字,效率会非常低。不妨每次发通知、写评语的时候,就自己整理到一个文档里,并按照教学进度分别列出。这样子,不仅以后再给学生发类似的信息的时候会更加高效(需要修改的是少数),而且自己以后有新的内容需要补充进去的时候也很容易。久而久之,教学就会越来越轻车熟路!

 

当然,备课永无止境。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也会向在企业、设计院、研究院的同仁请教;需要特定资料的时候也会不揣冒昧的给其他院校的教师同仁发邮件自寻;为了更好的教学也会自学与本课程相关的MOOC;为了使用一个动画素材也会下载某集韩剧、美剧后再截取动画……

希望自己认真的备课,可以为学生呈现一堂满意的课!

 

备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自媒体转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0925-1431158.html

上一篇:2023年Life总结
收藏 IP: 117.188.0.*| 热度|

18 李斐 赵乐 郭战胜 汪凯 冯兆东 尤明庆 周忠浩 郑永军 王涛 崔锦华 农绍庄 王德华 王从彦 刁承泰 王安良 卜令泽 杨正瓴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