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教学创新大赛记录:教学设计 精选

已有 10630 次阅读 2023-6-21 15:13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文为原创博文,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温馨提示:比赛结果为省赛二等奖(贵州省新工科组第四名)。尽管只是省赛二等奖,也被推荐到国赛了。本文为参赛过程的流水账和一些个人思考,准备参赛的老师可以详细看一下。

 

在所提交的材料中,除了课堂实录,还需要提交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其中课件是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对应的2个课件,所以课件在拍摄课堂实录的时候就应该已经定稿了。但教学大纲、教案则仍需进一步完善,二者均要体现出教学设计理念。


(省赛系统截图)

 

有很多人觉得,可能评委不会细看这些东西吧,何必还要费力气完善呢。

确实,有可能有些评委都不会打开这些文件。网评的时候,以课堂实录和创新报告为主,课堂实录占总成绩的40%,创新报告占总成绩的20%,至于其他材料,并没有明确占比。而且,一节课堂实录40~50分钟,有多少评委会真正一分钟不落的看完呢?

但是我觉得,作为参赛选手,如果你不想别人给你扣分,你就应该做好每一个环节。你至少要做到,当评委打开这个文件的时候,TA能看到新东西,TA能认同你的做法。而不是打开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文件,结果和你的创新报告都对不上。作为评委,会不会怀疑你教学创新的真实性和系统性呢?

我再次强调,作为普通一线老师,你最动人的工作,应该是你踏踏实实做的工作。只有教学创新做实了,你才有可能突围。

比赛的竞争者中,会有某个单位的院长或书记参赛,会有某个科研大牛参赛。但是作为最普通的一线教师,比科研成果,咱们很可能没有他们多;比帽子,咱们还是没有他们帽子高;比人脉,咱们很可能还是处于下风。

我们能跟这些人比的,就是在一线的教学中,踏踏实实的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我,也要相信你自己,当你这么做了,这些有很多帽子的人,在教学这件事上,很可能比不过你!也许从比赛而言,最终我们的名次也比不过他们,但是我们踏踏实实的从事教学及教学创新工作,在这件事上我们丝毫不比他们逊色!

反之,请想一想,是否哪个你提交的文件,你自己都感觉没有用心?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大奖会落在你的头上呢?不要让你的每一个缺点被放大到否定你的所有,这是你该注意的!

 

教学大纲,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

2020年,德州学院的巩建闽、萧蓓蕾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发表过两篇文章:《课程大纲制订给谁看——论学生中心理念的落实》、《谁来制订课程大纲——兼论OBE人才培养方案设计》。2022年,东南大学戴先中教授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3期发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利弊》。建议各位参赛的老师亲自阅读一下这几篇文章,未必全部认同其中的观点,但多少会有些收获或激发你不一样的想法。

三篇文章读完,可能会让你有些错乱。课程大纲谁来制订?制订给谁看?教学大纲究竟是该做的非常细致,还是粗线条?

不用错乱。如果这门课就你一个人上,九成九是你自己制定课程大纲,你制定好了以后,再请同事给你提建议,然后修改完善;因为参加比赛,制订给评委看,但是评委究竟要看啥,见仁见智,最低标准是竞赛规定的要素必须完备;至于你的教学大纲是要做的细致还是粗糙,根据我的经验,国内市面上见到的教学大纲以粗线条为主,但作为竞赛,你的教学大纲最好内容丰富、细节动人、与其他竞赛材料系统性强。

内容丰富。比如我的教学大纲,最终做了23页,缺点是配图太少了,但是因为精力有限,就没有增加那么多配图。如果时间足够的话,我会按照编写创新报告的思路来做这份大纲,视觉效果、总体效果都要比现在更好。内容丰富,意味着竞赛规定的要素不仅要有,而且要体现出自己的设计亮点;竞赛没有规定但自己认为有必要添加的要素,要添加进去,而且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果。

细节动人。主要指的是评委不读则已,TA如果认真阅读,就要达到让TA心花怒放的程度。而不是,你以为评委可能不认真看这个东西吧,但恰好遇到一个时间充足的评委,本来有可能对你的课堂实录和创新报告还比较认可,但打开你的其他材料,发现你是一个不认真、难以逻辑自洽的人。由此,原本还比较认可你,后面印象分大减。换个角度,我认为评委在评判的时候,极好的和极差的一定会有理由,而且,因为极差的是和极好的相比较差,导致极差的理由很容易从整体感知中就获得了。而文无第一,如果这个评委认为你是TA评价的所有人中最好的,势必要把你和其他同样优秀的选手作对比。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实录和创新报告以外的材料,就有可能成为旁证材料,证明你比其他选手更优秀。优秀的人,理应方方面面都强人一等。但你自己反问一下自己:是否自己所提交的材料方方面面都动人呢?如果不是,你不是前几名,也应该理所应当吧。这段文字所讲的道理,是进入国赛的必有觉悟!

与其他竞赛材料系统性强。这一点是低分选手易出现的问题,各个材料之间相互独立,或者是尽管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是仔细阅读的时候,却又自顾自说。我认为,不同竞赛材料之间应该是优势互补、各有所长的关系。优势互补、各有所长,这意味着当评委看不同材料的时候,不同材料是一个整体,不同材料能构成一个系统,同时不同材料又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来打动评委。比如,课堂实录展示的是理念的具化和执行,反映你所提出的创新能够在现实落地并得到很好的执行;课堂实录是两节课,而且是两节具体的课,其内容应被包含在教学大纲之中,而教学大纲所载的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应与课堂实录一致,不应出现教学大纲没体现的考核方式出现在了课堂实录中、而教学大纲认定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堂实录中却没有体现出重难点。但是,评委在看课堂实录和教学大纲的时候,课堂实录作为视频内容还应具有真实、生动、综合效果好的特点,教学大纲作为文档性内容还应具备逻辑和条例清晰、易于识读、内容不仅体现两节课堂实录而且要体现全课程的特点。二者是一个系统里面的不同文件,既要优势互补,又要各有所长。

 

大道理讲完了,具体操作环节,有没有建议呢?

Barbara Gross Davis(巴巴拉·G·戴维斯)所著的《教学方法手册》里,作者在第一章第二节给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以下内容摘录自Barbara这本书):

一般性的策略:参考其他老师的教学大纲,预期学生心里会想的问题,大纲要有弹性。

编写大纲:包含的材料宁多勿少,提供基本信息,描述学习该课程必需的条件,对课程目标进行综述,说明总的学习目的和目标,阐明用来组织课程的概念结构,描述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具体说明教材和阅读材料的作者和版本,确定课程所需要的补充材料和设备,列出要布置的作业、学期论文和考试,说明如何对学生评估、如何评判成绩,列出其他课程要求,说明课程政策,邀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你的办公时间与你交流,提供课程日历和时间表,安排快速征求学生反馈意见的时间,列出重要的停课日期,估计学生的工作量,列出补充材料、帮助学生学好该课,预留可写2~3名同学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的空间。

 

Barbara用了4页左右的篇幅来详细解释以上建议,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阅读这本书。

实际上,Barbara给出的内容,已经涵盖了教学大纲应有的绝大部分要素,甚至有一些是属于教学日历的部分,Barbara也建议可以放入教学大纲。

我看完Barbara这本书,是很受启发的,建议参赛的老师可以自行阅读一下这本书。而且在教学创新方面,这本书也能带给你启发。

 

我给的建议就比较泛泛了,就是尽可能多的去阅读其他人的教学大纲,然后博采众家之长,编写属于自己的教学大纲。我自己在编写教学创新报告和其他材料的时候,几乎都用了这一思路。你可以看的材料,即可以是名校的教学大纲(名校的未必是最好的,但某一方面是可以借鉴的),也可以是已经结集出版的教学大纲,还可以是教育学方面的专著,把这些结合起来看,我相信,你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教学大纲!

而这份大纲,有较大概率会和你们单位的教学大纲模板不一样。所以不要问我,我的大纲还要用我们单位的模板吗?答案是:不要用!如果你用了,说明你太懒了!即便是名校的教学大纲都存在瑕疵,而我们参与竞赛,是要提供一份包含个人思想印记、独创性的东西,所以,你要想赢得比赛,我不建议你直接使用你们单位的教学大纲模板。但是在模板的基础上去修改,是可以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模板是一个限制你发挥的文件,而参赛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现个人教育理念的舞台。

经过了前面啰里啰嗦的文字,我似乎也没有给你看具体的东西,为何呢?是担心有些老师参考了我的具体案例,导致千篇一律。我更加侧重于呈现我的备赛过程和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而不在于直接给你看具体的、专门的案例。

 

教案设计在大道理方面和教学大纲的设计思路类似,但教案设计是更精细的内容,内容直指具体的一节课,而教学大纲是整门课的纲领性文件。

在进行教学设计到时候,除了参考前文提到的北京青教赛的教学设计合辑,我还从图书馆借了三本书,其中包括一本《当代认知心理学》,是在做学情分析的时候参考的。以更专业、更科学的用语来分析学情,要比简单的感性分析更让人觉得严谨(更加富有教学学术感)。此外,做课程思政部分的时候,我也阅读了很多论文。



 

提到这件事,是想说:很多不参加教学竞赛的人,嘴巴一张就指责教学竞赛是表演。但是他们知道吗,也会有像我一样的人,会真的看很多书、读很多论文,而这个过程,就是确确实实会提升自己对教学的认知,有可能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

当只是简单的把教学竞赛指责为表演赛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其实教学竞赛也会确确实实以赛促教呢?既然相对于现状,教学竞赛能带来积极效果,是不是也不应该全盘否定教学竞赛呢?

我们期待它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完全否定它、打压它,是两回事!

我以往讨论教学竞赛是否公平,出发点是希望提升比赛的公平性,而不是因为它存在一些不公平,就要彻底否定它!

 

对于具体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对我而言,北京青教赛的那几本书相对帮助更大。


 

 

以下是一些我的教学设计的截图,从第一张可以看到,图、表、文综合运用,添加了目录等;从第二张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到,具体流程设计以图为主,而且尽可能突出学生主体、与教学创新紧密结合,比如前四张图反映的是过程考核、中间几张图反映教学过程、最后四张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我认为教学是一个整体,以学生为中心不代表教师要缺失,所以最后四张图中有3张是有老师在画面中的,因为四张图的内容相近,老师不变,但学生换了四个,反映出对不同学生、不同分组的关注。

(第一节课教学设计截图)


(第一节课教学设计·部分截图)

 

类似的,第二节课的设计前几张图反映学生主体,中间几张图是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和第一节不同的是,这一节截图中全景图较多,反映大班教学的真实场景,而不是挑选了极个别学生来参加视频录制。当然,就像我在前面的博客中提到的,我认为第二节的拍摄效果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所以截图选择的余地并没有第一节大。

而且,两节教学设计尽管总体形式类似,但是在小细节方面,除了内容不同之外,我在呈现方式上,也稍稍做了改动,希望评委打开两份教学设计的时候,看到的不是雷同,而是两节课的优势互补(形式雷同是难以避免的,而且因为时间关系,最终提交参赛材料时,有些内容还是雷同的,没来的及修改)。


(第二节课教学设计·部分截图)

 

我一个教学设计的篇幅就在20页左右,而费老师一个教学设计可能只用了一页。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教学设计做出一个像费老师一样的简略图,然后在后面给出更详细的设计,这样子,简是对全部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详是包含所有实施细节的。但是遗憾的是,因为开学之初太忙了,310日拍完课堂实录,接下来校改视频又用了一些时间,再加上教学工作,导致320日省赛截止交材料的时候,也没有做出这个效果。这里也再次说明,竞赛和日常教学不一样,日常教学,可能有个差不多的材料交上去就够了,但作为竞赛,我们会尽可能的把这份材料修改的更好,要字斟句酌。

 

和青教赛相比,青教赛的省赛和国赛是要做20个教学设计,数量是创新赛的10倍,净增加了18个教学设计,从这个意义而言,青教赛的难度要大于创新赛。而且,因为青教赛现场赛的时候是从20个里随机抽一个讲,这也要求青教赛要把20个教学设计都做的很好,否则抽到不利的,就难以突围。而现在回过头来看2018年我参加全国青教赛的教学设计,做的确实不够好。这说明什么?说明今天的我相对于2018年的我,有了提高!

每一份材料背后,可能都有多次的推倒从来。而且,尽管看起来,参赛选手是在围着评委审美转,但评委不是也会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吗?这些精心打磨的材料,在赛后不会被束之高阁,而是很有可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作用。从这一点而言,教学竞赛确实有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参赛教师而言,TA要面对第三方的评价,怎么能不尽心尽力呢!你做的好有人盯着你,你做的不好还拿了奖,更会有人说闲话。打破流言蜚语的最佳武器,就是你自己实打实的做的足够好,好到这些说闲话的人自愧不如、拍手叫好!上周末我监考英语四级考试,一起监考的女老师对我说“杜老师,你上次讲的摄影课我还印象深刻”,这就是实力和教学的魅力啊!她所说的上次,其实是2018年我们学校的教学竞赛,都已经过去5年左右了,竟还有人记得!

 

提交了省赛竞赛材料,接下来就是静候省赛结果了。我们有机会参与,但是作为选手,我们并无权评判。前半程提交材料阶段,是你能够努力改进、提高的,后半段评委做决定,并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做好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剩下的,就静待结果吧!

 

 

备注:因本文图文内容较多,校对、编辑、修改非常费时费力,内容中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0925-1392501.html

上一篇:本科毕业设计:答辩之后随想
下一篇:结课了,学生怎么看?
收藏 IP: 1.204.108.*| 热度|

6 王从彦 吴斌 崔锦华 璩存勇 王安良 庞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