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莫言休要胡编苏轼的境遇(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2-8-16 08:13
莫言休要胡编苏轼的境遇 范洪义 前不久 偶尔读到一篇莫言的散文,题目是“虚伪的教育”,其中写道苏轼是“科塲得意,官塲不得意,被贬到天涯海角,但饭还能吃饱,闲来无事,就写诗填词,发泄感情,打发岁月”。换言之,莫言把苏轼的创作动机和文章说成是吃饱了饭以后的发泄。当时我出于义愤,写了一文 ...
169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话说量子力学的格局(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2-8-15 15:20
话说量子力学的格局 范洪义 当下流行的国内外的量子力学教材的格局都不大,因为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就理论方法而言都眼界太小太浅。具体说来 ,一般教材的着墨点都是围绕薛定谔方程及其波函数,多数人不知道波函数是态矢量在某个表象中的投影,只有狄拉克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点,他建立表象形成大格局,从此以后, ...
13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也谈鉴别导师的明暗(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2-8-14 22:50
也谈鉴别导师的明暗 范洪义 研究生报考什么样的导师呢?有谁指点迷津? 我以前有个学生在报考硕士时迷信从香港来的被评为国家杰青的人,就报考了 ,如愿当上他的研究生,结果等了近三年连导师人影也见不到,只好托人找我给他出题并指导,总算按时毕业。有的学生读研 5-6年发 ...
257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莫言获奖感言中的第三个故事中的龙叫声
万志龙 2022-8-14 22:45
莫言 获奬感言中的 第三个故事中的龙叫声 范洪义 昨天我写了一篇短文“莫言获奬感言中的第三个故事和蒲松龄讲的故事” ,我只是把这二个故事列在一起,并没比较它们的异同。 今天我突然想起来比较一下这二个故事的文学水平 ,于是又认真地看一遍,沒发现蒲公的故事中有什么读 ...
1536 次阅读|1 个评论
阮图南教授的职称变迁随想(范洪义作)
热度 3 万志龙 2022-8-13 21:35
阮图南教授的职称变迁随想 范洪义 我的老师,理论物理学家阮图南教授1953年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8年至1974年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74年3月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任助教,1977年才晋升为讲师。从1958年到1977年的近20年,他勤奋刻苦专研,努力工作,只还是个助教。我 ...
258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减轻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不满(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2-8-13 17:20
减轻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不满 范洪义 如英费尔德所言,爱因斯坦在世时,对量子力学有两个不满,一是不满几率假设,认为上帝不掷骰子;二是认为量子力学的数学不完美。事实上,中国人创造的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显然使得量子力学数学趋于完美;当我们用算符排好序的眼光研究量子世界,还可以用 ...
15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莫言获奖感言中的第三个故事和蒲松龄讲的故事(范洪义作)
热度 2 万志龙 2022-8-12 15:20
莫言获奖感言中的第三个故事和蒲松龄讲的故事 范洪义 我最近偶尔在网上看到莫言得诺贝尔奖时讲第三个故事(莫言申明是从他爷爷那里听来)的录像, 觉得这个故事与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中的一篇短文的意思何其相似乃尔。 我在这里把蒲松龄写的《孙必振》创作的原文录于下:“ ...
180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话说物理前辈吴大猷先生(范洪义作 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2-8-12 15:04
话说物理前辈吴大猷先生 范洪义 我的亡友沈惠川与吴大猷前辈有书信往来 ,讨论共同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彼时,沈只是个普通的物理教师,而吴先生已经德高望重,这说明吴先生交友不看对方的身份地位,而只谈物理。吴先生在“我的学术道路”一文中写道:“在大学念书的时候 ,只管求学,不大去 ...
14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迟到的有序算符內的积分理论(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2-8-11 22:31
迟到的有序算符內的积分理论 范洪义 凡是真正对狄拉克ket-bra符号用有序算符内的积分方法施行过积分的人以及看懂了我在AnnualPhys.上的连载文章(从1到5)无一不赞叹这一方法使狄拉克符号法实现了更深层次 ...
14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量子力学的"君家突兀千间厦" (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2-8-11 16:19
量子力学的君家突兀千间厦 范洪义 明代诗人、书画家程嘉燧在《次韵和牧斋移居六首(其二) 中写道:君家突兀千间厦,大庇欢颜在此中。 那么,进入量子力学的园地中会不会有君家突兀千间厦”的感觉呢?即是说,对于肯动脑和善动脑的人,他的面前是否突然会出现很多课 ...
12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