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从体验感觉到知觉世界:重构意识

已有 3190 次阅读 2013-3-31 15:28 |个人分类:栏目:书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世界

文/陈 巍

      什么是意识?哲学家S.布莱克摩尔提醒道:“假设你现在闻到一阵从厨房飘散过来的味道,这股气味毫无疑问是新泡的咖啡的香味。你之所以能闻到这股气味可能是因为化学物质进入了你的鼻子,并与鼻腔里的感受器产生了反应。但是,如果你关注的只是体验而已,那么这与化学物质就没有半点关系了,或许你甚至无法向自己描述这种感受。”这就是那个令人着迷却又难以捉摸的意识现象,其核心在于一种经验的感受质(qualia)。它通过私密性(privateness)表现出来:即意识的体验始终具有单纯的物理现象(包括化学乃至生物和行为描述)未曾传达的某些方面。有关感受质的问题构成了意识研究的“困难问题”,并俨然成为衡量一个意识理论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遗憾的是,几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意识理论均难以逾越这一困难问题半步。著名理论心理学家N. 汉弗里的著作《看见红色:有关意识的一个研究》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再次向这一问题发起了挑战。
      在追随汉弗里的步伐之前,须做出如下回顾。首先,意识研究的困难问题之所以牵动如此众多的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哲学家的敏感神经,是因它挑战了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中一直占据主导的物理主义(physicalism)。物理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大脑的物理状态必然地决定相应的意识感受状态。”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明晰大脑的物理状态及其机制,就能对应地揭示意识的感受状态。心灵哲学家F.杰克逊的“黑白玛丽”思想实验质疑了这种立场。假设有一位名叫玛丽的神经生物学家,她已经完全掌握了与颜色感知有关的一切神经生理学、光学与色谱的知识。但她出生以来一直都是待在只有黑白两色的房间里学习知识,并通过一个黑白的监视器观察整个世界。除了黑白两色,她从未看到过任何其它的颜色。然而,假设有一天玛丽被允许从黑白屋子里走出来,并第一次看到了红色的鲜花。此时,她会怎么形容她的感受呢?无外乎2种答案:① “哇,我从来都不知道红色看上去是那个样子的!”② “我早就知道红色看上去会是这个样子的。”哪一种回答更有可能?杰克逊认为是前者。因为,当玛丽从屋子里走出来的时候,她显然会学习到一些全新的东西——即红色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也只有从这时开始,玛丽才同时拥有了有关颜色的物理知识与感受性。这说明:从物理知识无法先天地(a prior)推出相关意识感受性的现象知识,大脑的物理状态也就不能必然地决定相应的意识感受状态。
      其次,不幸的是,在当代有关意识的大量神经科学研究中,困难问题往往被消极地回避了。著名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F.克里克对此流露出一种无奈:
“如果我们知道,你我大脑中有关红色的神经相关物严格相同,我们就可以作出科学推论,你我在观看红色时具有同样的感受。问题在于‘严格’一词。我们能有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我们对该过程的详尽知识。然而,在这种突破到来之前,我们不大可能解决可感受的特性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为了澄清困难问题对于意识研究造成的困扰,汉弗里在本书中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理论进路。汉弗里首先呈现了这样一个场景。演讲厅的灯光暗了下来,投影屏幕沐浴在一片鲜艳夺目的红色里。假设有一位S先生看着红色的屏幕,那么他的处境中会牵扯到哪些基本事实。汉弗里列出了如下清单:① S先生会获得一个红色的感官感觉(b);② S先生会感觉到自己获得了这红色的感官感觉[p(b)];③ S先生会知觉到屏幕是红色的[p(a)];④ S先生会经验到他的自我(Self)。在上述清单中,汉弗里迈出了重构困难问题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区分感官感觉(sensation)与知觉(perception)。
      然而,传统的心灵哲学与心理学却假设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4个步骤:① 红色的屏幕向我们的感官传达一个刺激(a′);② S先生产生出一个有关红色的感官感觉(b),它相当于感官刺激的一个粗糙摹本;③ S先生阅读到这种红色感觉的性质[p(b)];
④ 以上述的阅读为基础,S先生推论出外在事物的存在[p(a)]。
      汉弗里认为,正是这种理解造成了困难问题的涌现。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是非常微弱或短暂(以致不足以引起)的感官感觉也能够让个体产生知觉。甚至那些明明不能产生感官感觉的个体却照样拥有知觉能力。这得到来自盲视(blindsight)现象、视物变形症、吸食致幻药物的体验等一系列科学证据的支持。例如,盲视病人相信自己是盲的,声称自己完全没有视觉感觉,然而他们仍然可以准确地猜到眼前事物的位置与形状,甚至颜色。因此,即便盲视患者看着红色屏幕不会产生红色的视觉感觉,却依旧可以告诉我们屏幕的颜色是红色的。换言之,知觉的产生完全有可能不需要感官感觉作为中介。进一步的,汉弗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替换模型。每当一个外物(a)对感官产生一个刺激(a′),S先生便会产生一个感官感觉(b),这是一个私人性的回应,目的不在于产生一个刺激的摹本。但由于它是S先生对某个特定刺激所起的反应,所以这些感官感觉包含丰富信息。阅读这些信息后[p(b)],S先生可以将其用于多种用途,但他并不会被用作感觉外在视觉的原材料。对外在世界的知觉虽然也受外物刺激而引发,但其却又没有独立的通道。最后,汉弗里在一个有关原始生命演化的思想实验中,精彩地论证了感官感觉与知觉之间的分化是如何产生的。
      正如汉弗里在该书结尾描述的那样:“意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被设计得让人觉得它重要。”这种设计的精巧之处恰恰在于:个体可以通过感知处于私密内部世界中的主观体验来知觉并获取那个“为我存在”的外部世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675580.html

上一篇:复合材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一篇:2013-07期读者之声
收藏 IP: 123.122.1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