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2013-07期读者之声

已有 2362 次阅读 2013-3-31 15:34 |个人分类:栏目:读者之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读者

下笔之前,想一想

       偶翻《科技导报》,开篇很新意,从封面到“科技风云”、“科技事件”,再到“科技界声音”等,都无高深晦涩的东西,思维一路顺畅,以一目十行的速度扫过。但遛到14页,出现阅读障碍,日常语言、悦目词藻减少,生疏怪癖的字眼、疙疙瘩瘩的表述增多,甚至题目都半通不通、半懂不懂,只好继续加快速度,翻到80页,才豁然开朗,重新出现一片新天地。《科技导报》是一份学术刊物,为照顾读者的情绪,给读者一份阅读的兴趣,于杂志的两头以科学情趣做色彩,在全国学术期刊“上下一片灰”中,探出一点“红”,实属不易,编辑人员为此付出了心血。由眼前的《科技导报》,联想到许多学术刊物的苦涩难读,对此,大家司空见惯,学术论文读不懂是正常现象,大白话的就不是学术。 
      为什么一沾学术,一谈科技论文就会有杠杠有声、嚼之咯牙、生吞不下、熟咽难消的感觉呢?这得归功于论文的始作俑者们。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们有意无意造就了学术期刊一片“灰”的局面,似乎学术论文只有似懂非懂方显出高深之本色。        
      读不懂的文章,不外乎以下两种:
      其一,复杂-复杂,看不懂。科学研究自然不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科学研究的深奥莫测是它魅力所在,正因为如此,才吸引了一批比常人聪明的人去探索它,把它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去追求。但追求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弄清它,搞懂它,当科研走到发表论文这一阶段,正是研究者对它部分弄懂或全部弄懂的时候,用明白、简洁的语言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但目前全国上千份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不要说老百姓看不懂,科学家中的大部分人也看不懂,有的领域同一专业的大同行看不懂、有的甚至连小同行也看不懂,这就不太正常了。科学家们习惯用常人听不懂的语言交流,可以理解,但除开少数抽象、纯理论科学是科学家们的自娱自乐外,大部分科学研究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科学探索循复杂——简单的过程,而科研成果却是以复杂——复杂的形式公开,真是叫人看不懂啊!中国学术期刊5000多种,其中所谓核心科技期刊有2000种之多,基本上是属于这一类看不懂的期刊,退一步讲,如果说这类期刊看不懂属正常现象,那么,科学家自娱自乐的范围是否可以缩小一点,或者是否应该有一些过渡性期刊做科普搭桥,让纳税的人们多多少少能读懂一些? 
      但此看不懂若还因科学的魅力之所在,那么彼看不懂就纯属人为制造,由此而衍生出看不懂文章的第二种形式便是:简单-复杂,被看不懂。即把简单的东西弄复杂,误导人们那就是科学魅力。造文者把那片面积偏大的科技期刊园地当成试验田,四处播种,遍地开花,论文动辄就列一数学公式,建模,电泳图、碱基序列表等等五花八门整一溜够,整一大堆混淆视听的屏障,把本来很简单的结果,变得玄乎乎,被搅得看不懂。目前这类论文俨然成了科技期刊的主流,泛滥成灾,在它们的冲击下科学的尊严,学术的纯洁已荡然无存。这些论文之所以泛滥成灾,部分原因是评价指标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结果,根本原因是科学被玷污,学术界风气世风日下。
      学术不端、学术造假,滥发文章的风气甚嚣尘上,学贯中西、跨科通吃的学者层出不穷,这些学术骗子惯用的骗术就是,把一些本可用简洁、清晰的表达讲述明白的科学,真真假假地搅乱,把本是清洁、明白的科学抹上带色带味的泡沫满世界喷,误人子弟,搅乱视听。令人悲痛的是我们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论文,也是抄袭、胡扯痕迹满纸满篇。往善里说,是幼稚,语文没学好,逻辑思维混乱;往恶里说,不学无术,潜心投机。有人统计,中国学者论文数量近年已居世界前列,但在质量上却不尽人意,估计就是这类论文太多。
      真看不懂和假看不懂的混在一起,论文世界、学术期刊领域真真假假,鱼目混珠,中国学术论文数量蹭蹭上涨,质量却停滞不前,国家大量钱财被消耗在垃圾论文上,由这些垃圾论文孕育出无数垃圾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大学生。要出一篇货真价实的论文——哪怕它看不懂——非常不易,而既要货真价实又要表述得简洁明了更不易。但造假、把人搅和得看不懂要容易、省事得多,马太效应的结果,又假又看不懂的论文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了产业链,长此以往,中国科研支出怎堪承受?科技创新从何而来?假论文产业链,一根毁我科学根基的毒链也。
      科学研究是揭示真实、还复杂以简单、开启人类智慧、让人明白的一项业务,写文章是这个行当从业人员的基本功,也是最能看出某人学识功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流学者,一流文章应该是能把最深奥的学问用最简单的语言,最明快的方式,最直接的手段揭示出来,遗传学鼻祖孟德尔的基因说;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简洁的公式,他那段流传甚广的通俗解释;20世纪生物界最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的阐述等等,就是运用复杂-简单手段来表述科学发现的经典。科学的魅力既有看不懂的元素,更有看得懂的朴实,科学在她看不懂时有魅力,在她被理解、被看懂时更有魅力。如果按复杂-简单的程序来揭示、解释科学是科研学者,那么逆其道而行之,无意者是误入歧途,有意者则是学术骗子。
      愿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改改科技论文写作方式,至少下笔之前应想想:我写的东西是想让人看得懂吗?——这个最简单的逻辑。
                                                                                                                                                                                                                              ——《科技导报》一读者                   


      《科技导报》内容丰富,既有学术性较强的专业文章,也有介绍科学进展的综述类、评论类的文章;既报道当下正在发生的科学事件,也有一直关注的主题。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栏目设置,丰富了我们
的科学知识,给了我们以科学的美的
享受。
      作为读者,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建议贵刊增设一个“高科技前沿”栏目,引领或介绍当代科学前沿的最新进展。不断丰富刊物内容。
      对于读者信箱栏目,建议向一些已录用稿件的学者征稿(如有“大家”更好),并请他们对本刊办刊方向、科技热点、刊物与读者、作者互动发表观点或看法;也可例举一些有争议的科技话题,征求观点,一个读者信箱中,例举正反双方主要交锋观点,以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衷心祝愿贵刊影响因子及学术水平不断取得跨越式提高!
                                  ——金陵科技学院   葛维东                                                           

                                               ( 责任编辑   王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675582.html

上一篇:从体验感觉到知觉世界:重构意识
下一篇:博士生的成功之道(6)
收藏 IP: 123.122.1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