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z695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z6951

博文

“朱卢之争”的主要内容

已有 2645 次阅读 2017-8-23 23:3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色谱学科创立早期,在中科院化物所,有朱葆琳和卢佩章关于色谱理论的学术争论,具体内容如下:


三个非学术问题是:

1、关于“多元色谱”的概念之争。朱对卢的批评是物理化学上的所谓多元,是指二种以上的物质互有影响的情况而言的,而色谱中由于特殊的条件,各成分则是互不影响的。如果是指研究多成分的混合物的分离,分析问题,则色谱从来就是这样,因此,没有什么多元、单元之分。卢说朱是故意找别扭,他所说的多元是指如何从理论上预测解决各种多元组分分离时所采用的分析条件问题。况且此名称是在一次讨论会上朱提出来的。为什么现在又反对呢?朱表示不记得,即使是他提出的,现在觉得不合适,提反对意见也是可以的。

2、首创权之争。卢说通过自己大量数据总结,得出区域办宽带与Vg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提出ΔV=A+BVg公式,认为公式具有普遍意义。朱葆琳认为这个公式是自己60年初就告诉过卢,现在反而说成是自己的成果,要求卢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卢又说自己不记得,即使有也没有重视。

3、关于态度之争。卢每次争论后都向领导上诉说朱葆琳的态度不好,教训人,受不了。朱葆琳认为卢的观点多变,态度暧昧,没有科学家的风度,想通过争论要卢认输。一次争论不可开交时,卢向朱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是小学生”,朱觉得是卢讽刺自己,接着骂卢不懂数学。

五个学术问题是:

1、概括与补充之争。朱认为研究生丁景群的工作是概括了前人的成就,而卢则认为只是在首次用电模拟来研究色谱工作方面有创造性,其他只能说是补充了国外学者的结果。而且模型太简单,离解释实际问题很远。朱则大为不满,认为对任何工作都可说是不完善的,问题在于是否承认模型抓住了色谱过程的主要因素。至于某些地方不够完善可以进一步做工作补充,否则你拿出更好的模型来。

2、归纳与演绎之争。卢一方面认为,目前的关键问题,不是发展什么理论推导,而是迫切需要提高实验精确度,用大量的实践验证哪些理论推导是否正确。但另方面又否认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归纳法,思想深处觉得归纳法比演绎法水平低。而朱一方面说自己并不反对用归纳法做理论工作,但另方面又认为色谱中由于各参数之间互相紧密联系着、制约着的,情况复杂。用归纳法只能得出在许多条件限制下的经验公式,而不可能得出一个比较普遍的关系式。因此必须用演绎法。像卢那样是做不出什么结果的。

3、关于P=H·F的实际意义之争。卢认为,为了从复杂的分析对象中判明那是最难分离的物质对,把代表色谱分离柱总分离效能的指标P分为H、F两个指标,会对实际工作有很大好处,而朱认为,这只是数学上的处理,不分也可,不要把它的意义夸大了。

4、ΔV与Vg之间是否成直线关系之争。卢通过实验和文献的归纳提出ΔV与Vg之间是一直线关系,从而认为Klinkenberg的理论当Vg很小时不符合实验的情况,便认为理论不一定正确。而朱则认为当Vg很小时很难说是不是直线关系,就如同地球本身是球形,但通常也可以近似地把地平面看成是一个平面一样,ΔV与Vg之间的关系通常也可以用直线来表示,但不要绝对化,就此轻易下结论说理论是错误的。

5、关于二项和六项之争。丁景群把物质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受到各种扩散与传递作用的影响,简化为互不影响的纵向扩散D和传质速率K二项,而卢认为,把复杂的色谱过程只简单的分为二项并不能说明问题,而需六项。就好像说,人活着要吃食物,而食物,可分主食、副食一样,并没有说明主食是哪些品种,副食有哪些品种,而且有些既不属于主食又不属于副食如像点心一类的东西,你往哪里放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56236-1072467.html

上一篇:张大煜及其“表面键理论”研究
下一篇:中科院化物所生日问题之我见
收藏 IP: 183.198.21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