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rong07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rong0718

博文

慢慢读唐诗之流水红叶

已有 2392 次阅读 2017-10-6 17:0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唐诗

慢慢读唐诗之流水红叶

《全唐诗》卷797收录了数首宫人怨诗,其中题叶诗共计4首:

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天宝宫人《又题》

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德宗宫人《题花叶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

同样是宫怨诗,同样是题叶诗,然而宣宗宫人这一首,比之另外三首,又别具婉转含蓄之美。

且看天宝宫人这两首题叶诗吧。

“旧宠悲秋扇”,哀怨之情,溢于言表。在令人倍生幽怨与惆怅的明媚春光之中,宫人题诗于叶上,希望“接流人”能够与独自“含情”独自愁的自己“酬和”。望着那一片诗叶随流水离开深宫,恨不能身化诗叶,随春光流水而去。

这样直白的怨言与倾诉,难免让人想到《长生殿》中因为吃醋而跑回娘家、不肯回宫的贵妃。杨贵妃甚至绞了自己的头发转交给玄宗,暗示自己心存死意,以此来哭诉心中的醋意与不满。玄宗被这一番暗示吓坏了,不顾宵禁,赶紧将贵妃接回了宫,重归于好。

好吧,写到这儿忍不住要笑。一哭二闹三上吊,古老的手段,然而总能见效。

但是,这样的哭诉,是需要有人来倾听的。

当闭锁深宫的宫人,只能对着流水中的诗叶来倾诉时,她的倾诉,在急管繁弦的怨曲过后,只能化成一声悠长的叹息:“自嗟不及波中叶”。

据《云溪友议》、《本事诗》等书记载,这位天宝宫人的第一首题叶诗,随御沟水流出,被人捡到后传播开来,诗人顾况还曾和诗一首:“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至于第二首诗,则是十几天后题于梧叶上流出,于是留在了《全唐诗》中。

或许是因为入宫前曾经听说过这两首题叶诗?又或者只是因为同样的处境,同样的春光,同样的梧叶,同样的心情?德宗宫人的这首题叶诗,显然与天宝宫人的两首题叶诗,如出一辙。唯一的不同,大概只在于,天宝宫人尚有“旧宠”,德宗宫人却“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

这样直抒胸臆的倾诉,自有其坦率之美,很是符合世人对唐代女性的印象与想象。

而宣宗宫人的《题红叶》,风格却又大不相同。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以水流之急来反衬深宫之闲,以“闲”来含蓄地表达深宫中的寂寥,当寂寥时,时光分外漫长,日影那一格格的移动缓慢得令人难以察觉,日落仿佛遥遥无期,恍惚之间,一日似乎长于百年。

这样漫长的寂寥,在宫人静默的忍耐中,悄然流逝。

她也如同前人一样,羡慕红叶能够随御沟流水出宫而去,“殷勤谢红叶”中的“殷勤”一词,是隐忍中遮掩不住的一点向往之心。“好去到人间”,珍重相送之语,深含的是那殷殷相望的欣羡。

而“深宫尽日闲”、“好去到人间”二句,间接描述的深宫景象,隐约又借用了那静谧缥缈、遥不可及的仙宫意象:仙家无事日月长,天上人间遥相望。

这样含蓄委婉的幽怨,这样绮丽如梦境的背景。仿佛仙宫中一曲微含幽怨的轻歌,那一丝幽怨,在听者心中萦绕,若隐若现,却又徘徊不去。

含蓄婉转之美与热烈坦诚之美,各有千秋。不过就这几首题叶诗而言,宣宗宫人的红叶诗,比之她的前辈们,似乎又更能缠绕人心、深潜不去。

唐人笔记之中,记下了这位宣宗宫人的最后结局:《云溪友议》中说,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捡到了这一片题诗的红叶,珍藏在箱内;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韩氏见到箱中的红叶时,不由得感慨前缘。

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如果是真,或许是记录者对这位宫人的真切关注;如果是假,或许是记录者对她的真诚祝愿。

这样的关注与祝愿,是否缘于那一首在听者心中萦绕不去的轻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45606-1079359.html

上一篇:慢慢读唐诗之英雄少年归何处
下一篇:慢慢读唐诗之倾城之恋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3 尤明庆 王从彦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