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只有人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2009

博文

开源必然耗能,截流才能减排

已有 2978 次阅读 2009-9-17 23:46 |个人分类:工业文明批判|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能源, 节能减排, 低碳

节能减排现在是一个政治正确的一个大口号,节能是为了减排,减排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当下人类文明中,二氧化碳是人类行为产生的最大量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这一点,连曾经对《京都议定书》态度强硬的美国总统布什都不得不予以承认。所以现在节能减排的政治正确乃是世界性的。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中国人凡事总是很容易全民动员,从我做起,我甚至在科技部的网站上看到了一个《全民节能减排手册》,里面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36项有助于节能减排的行为,诸如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粮食消费,饮酒适量,减少吸烟,使用太阳能烧水等等。然而,这里否定的很多行为,在多年以前,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是被鼓励的行为,比如买不必要的衣服——因为这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

从现实的层面上,节能减排对于个人及政府的好处并不明显可见,即刻可见,而经济衰退则直接导致个人收入减少,政府GDP降低。权衡之下,节能减排就蜕变成个人的道德义务,而政府的当务之急仍然是发展经济。其实,不论公众还是地方政府,都常常处在两种不同的标准之下,同一件事,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说是好的,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说就是坏的。在公众政策层面,到底采用那个标准,则取决于谁拥有话语权。所以常常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大张旗鼓地号召公众节能减排,而真正耗费能源的大户——大型企业的节能减排难以落实。这是试图在工业文明框架内部解决环境问题所必然发生的尴尬。

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中,对太阳能的推荐明确出现了两次。太阳能现在已经成为清洁能源的象征,所以成为未来能源和经济的希望。然而,这种希望只是一个幻觉。在我看来,虽然太阳能的使用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但是,在当下工业文明的框架内部,太阳能的开发和使用,同样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新能源的开发短期内或者可以缓解环境问题,从长久看,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道理很简单,因为环境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内在问题。整个工业文明盘根错节,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使得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必然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能源的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其内在的观念依然是工业文明能源为主的观念,以为整个社会经济最重要的是能源,只要有了足够的能源,就有了一切。而正是这种观念,导致或者强化了人类当下面临的环境问题。

能源开发出来,必然是要用的。工业文明的经济体系就是像一个食物链,一端连着大自然本身——矿藏、森林、天然水体,另一个就是垃圾——固态的、气态的、液态的垃圾和纯粹的耗散热。经济越发达,这个食物链运转得越快,就把越多的大自然变成垃圾。所以,能源越多,产生的垃圾越多——当然废气越多,进而导致全球环境问题更加严重。所以,开发新能源在本质上与节能减排有着不可和解的矛盾,这个方向大有疑问。

既然,在物质与能量转化链条的上半截下工夫是个方向性的错误,那么,如果我们期望某些新技术能够为环境改善作出贡献,那么,最直接的技术则是垃圾处理。比如,电池处理。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器所包围,手机、MP3、笔记本电脑,也被其中的林林总总的锂电池、镍电池以及传统的铅锌点此所包围。有专家预测,不到十年,中国将迎来第一轮大规模的手机电池作废,而我们直到现在,连传统电池的回收都没能做到基本的处理。

从方向上说,与其把资金和心思上用在开发新能源上,不如把它们用在废弃物的处理上——虽然,这种处理也仍然是在工业文明框架内部,所以也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8713

长春 西安花园

 

 

 

(发表于《新知客》2008年第8期。)



环境问题思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9667-256288.html


下一篇:小传统、地方文化与中国人的特性
收藏 IP: .*| 热度|

1 李宇斌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