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dong

博文

儿童绘本(2):《世界真好》读后感

已有 7319 次阅读 2012-4-23 18:1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读后感, 世界真好

《世界真好》[英]吉莉安.洛贝尔/文,[英]丹尼尔.霍华斯/图

    回到家,姑娘就迫不及待让我给她念这本书,她说她喜欢可爱的动物,就像这只小老鼠和上本书的那只小兔子。

    这本书讲的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自己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过程,自己跑出洞看到了许多它没有见到的东西,蜜蜂、花、蝴蝶、太阳、蓝天……。它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告诉它这是我们的世界,“这是一个每个生命都可以分享的世界”(这句话亮了)。

    与上次的《再见,小兔子》相比,这本书是单纯可爱的快乐,轻松也温馨,比较适合亲子阅读。画面都是暖色调,描述蓝天的那一页也用了白色和淡绿色的晕染,让原本该冷色调的蓝天变得暖暖的、软软的。作者无论从文字还是图画都把小老鼠可爱的神态、动作刻画的淋漓尽致,用孩子的眼睛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世界。比如:他抽了抽粉色的尖鼻子,拉直身子,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连长长的卷尾巴都伸展开了。瞧,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老鼠跃然纸上,孩子听得时候也不禁笑了。

    小老鼠看到的世界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但是司空见惯和思维定势的我们总以为自己很忙碌,以为自己追求的就是好的,却早已忽略了那些美好的画面和美丽的生命,太阳、蓝天、蜜蜂、蝴蝶、说悄悄话的小草……。其实,作者从描述小老鼠第一次看见外面的世界到最后看到妈妈时的兴奋,都在为“这是一个每个生命都可以分享的世界!”这句话埋伏笔。这一句话占了一整张页面(画面则是小老鼠蜷在妈妈怀里),可见作者的重视程度。我隐约知道作者想诉说什么,世界是每个生命的,不是人类独有的,善待和尊重每个生命,不可以为所欲为、唯我独尊。每个生命都有它生存在这个世界的道理,这——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唯一不足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纰漏,小老鼠先告诉妈妈:外面的世界真大;然后问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啊?妈妈说:这是我们的世界。小老鼠既然已经知道外面叫世界了,妈妈的回答无非是强调这是我们的世界。这读起来有些拗口,况且很小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世界,个人拙见完全可以把世界二字去掉,直接问妈妈“外面可真大……,这是什么地方啊”。

    孩子问我:什么是分享的世界?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才恰当,告诉她所有事物都互相拥有叫分享。然后我问她:你的世界会分享给别人吗?她说会的,如果没有人来分享,别人就不知道她的快乐,她也没有朋友,会很难过的。我问她:你的世界里都有什么呀?她说:有花、草、太阳、亲亲的月亮、鱼、动物园里的动物、蝴蝶、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好吃的(这个也亮了!)……。孩子的世界又简单又丰富,但是很快乐!我问:什么是生命?她不知道。我说活着的有知觉的就是生命。她说:像花、树、月亮、星星,还有胶带,对吗?我说胶带不太算生命,你剪开它它没有知觉,不知疼痛。

    这本书角色比较多,而且有对话,我们一家三口还编排了情景剧。孩子演蝴蝶和老鼠妈妈,爸爸演矮矮胖胖的蜜蜂,我则演小老鼠,哈哈。演了好几次,孩子演得蝴蝶扇着翅膀告诉我这个小老鼠外面的世界:有说悄悄话的小草、蜘蛛网、飞的小鸟……,跟着孩子快乐稚嫩的语言我自己也觉得又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孩子说她最喜欢妈妈告诉小老鼠这是个所有生命都可以分享的那一页,因为她最喜欢妈妈,喜欢小老鼠靠在妈妈身边的这幅画。孩子爸爸说:孩子对你多好啊,知足吧!是呵,知足者常乐。

    姑娘这两次选了两个极端的书,一本搀杂着认识命运的痛楚,这本则表达了认识美好世界的快乐。也是,初识世界到命运的抉择本身就是从轻松到沉重的过程。个人觉得这本书适合4岁或三岁半及以下的孩子看,那时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对任何事物都是新奇的。过了四岁,孩子已经对世界有了朦胧的认识,注意的焦点开始从认识外面的世界慢慢转为认识自己了,对自己与别人的相似和不同有更大的兴趣和困惑。

   故事深刻度三星半;阅读难度二星;画面四星半;文字流畅度四星;趣味性四星。我觉得适合4岁或三岁半以下的孩子看,适合亲子阅读。(以前从未留意过绘本是否有页码,这次特地翻了翻家里的绘本,发现居然都没有页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9612-562752.html

上一篇:儿童绘本(1):<再见,小兔子>读后感
下一篇:儿童绘本(3):《猜猜看——谁做了什么》读后反思
收藏 IP: 210.73.57.*| 热度|

2 林涛 钟海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