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尽信书不如无书”思辨

已有 4096 次阅读 2015-11-26 07:50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孟子, 实践经验, 书本知识

一、渊源

尽信书不如无书源于《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其中《书》是指的《尚书》,即孔子选自现存最早的上古时典章文献的汇编,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

虽然这段话是就《尚书》发论的,而且把不可尽信的理由讲得十分清楚。孟子认为,对于孔子整理过的经典著作,尚且不可尽信,何况其他?于是,后世就有了提醒人们读书(广义的书籍)要认真思索查考、不要盲从的格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由上述可见,孟子当年发出此感慨,是出于对《尚书》可信性的怀疑,也就是再说历史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信的?后人的引申有多少可信性,值得怀疑!

二、罗素悖论

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违反逻辑,是典型的罗素悖论。

那是罗素讲的一个故事。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因为,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

于是推论:“尽信书不如无书”自于《孟子》。如果我们认为这句话对,也就相信了《孟子》亦即相信了书;如果认为这句话不对,也就是要相信书但《孟子》这本书明明告诫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似乎怎么也难以摆脱罗素悖论。

事实上,《孟子》的尽信书与“信书”不同前者有一个“度”的把握,即既信书又不“信书”,因为客观事实是检验“书本”正确与否的标准。

三、引申

现在看来,“尽信书不如无书”常常是人们的口头禅但执此观点的一般有三种人:(1)读书比较少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信什么,然后以此为借口不读书;(2)读书一定量,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力的人,往往拿“尽信书不如无书”来作为反驳某些自己不相信但其实是真理的观点;(3)读书破千卷的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知道了什么该信,什么不该信。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第一种人,发展成为第二种人的,但是发展成为第三种人毕竟是少数。

第一种人,往往处于对于读书的成见,为了不做书呆子,不如不读书留下时间去学点世故;第二种人,往往是有一些观点令其反感,只是盲目的用“尽信书不如无书”来加以排斥;第三种人,是因为他们知道书中有一些东西是经过粉饰的,出于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他们有责任提醒世人,不能盲目相信某些观点,必须加以考证有理有据后才能决定相信与否。

总之,“尽信书不如无书”和大量读书是不矛盾的,关键是不要局限于某一价值观点,而要正反面的东西全看,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938617.html

上一篇:长寿秘诀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下一篇:WTO发表近15年全球应对艾滋病病毒进展报告
收藏 IP: 120.237.99.*| 热度|

2 文克玲 姬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